属鹰科(Accipitridae)鹞亚科(Circinae)约11种鸟类。体细瘦,体羽单色不鲜豔,腿长,尾长,低飞于草甸和沼泽上,觅食鼠、蛇、蛙、小鸟和昆虫。体长约50公分(20吋)。

雀鹰,猛禽的一种,比鹰小,羽毛灰褐色,腹部白色,有赤褐色横斑,脚黄色。

中文名

白尾鹞

体长

约50厘米

鹰形目

脊索动物门

鸟纲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

今鸟亚纲

亚科

鹞亚科

鹰科

动物界

鹞属

分布区域

整个北半球的温带和北方地区以及南美洲的南部

拉丁学名

Circus cyaneus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保护级别

无危

白尾鹞

形态特征

喙小,面上的羽毛呈脸盘状。营巢于沼泽或高草丛中。每窝产4~6枚污白色或淡蓝色的卵,最著名的是白尾鹞(Circus cyaneus,英国称鸡鹞,美国称沼泽鹰)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鹞鹰老鹰雀鹰游隼
外观

体长约50厘米-约45厘米38~50厘米
体重--雄性约130~170克,雌性约193~300克647~825克
分布区域整个北半球的温带和北方地区以及南美洲的南部全球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和非洲北部全球
食性肉食性肉食性肉食性肉食性
展开表格

分布范围

鹞鹰繁殖于整个北半球的温带和北方地区以及南美洲的南部。白头鹞(C.aeruginosus)和孟塔古氏鹞(C.pygargus,即乌灰鹞)分布于欧洲的大部分,从北非的地中海岸到蒙古一带。草原鹞(C. macrourus)繁殖于波罗的海到欧洲东南部和中亚。有关的种还有︰灰头趾鹞(C. cinereus),见于秘鲁至麦哲伦海峡;长翅鹞(C. buffoni),分布于南美洲,特别是安地斯山以东地区;南非泽鹞(C. ranivorus),向北分布到乌干达东部;亚洲中东部的鹊鹞(C. melanoleucus)。

生活习性

鹞鹰

中型猛禽,喜在近水沼泽地区栖息及繁殖。鹞鹰,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背灰褐色,腹白色带赤褐色,捕食小鸟有时也会像大鸟一样发起攻击。

保护现状

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 生效年代:1997

IUCN濒危等级:未列入 生效年代:1996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生效年代: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未列入 生效年代:1996

主要品种

白尾鹞

白尾鹞(Aircuscyaneus)又称灰鹰,体形似雀鹰,雄性全身灰色,腹和翼下面为白色。翼的初级飞羽黑色,与其他部分色差很明显,腰部有月形白横斑,为本种显著特征。幼鸟全身浓褐色。雌幼鸟下体色淡有黑褐色细纵斑。栖于开阔田野及池沼畔边,也常栖落在地面上,飞行迅速而轻捷,喜低飞捕食地面草丛中的动物。嗜食鹑等小型鸟类,有时也食昆虫及其他啮齿动物。繁殖于东北和新疆西部,迁徙时,遍布全国境内,为旅鸟和冬候鸟。

别名灰鹰、白尾鹞子。鸟纲隼形目鹰科鹞属。常见于农田、草原、河谷、林缘等开阔地区。以鼠类及小鸟为食,亦取食昆虫。见于武都、岷县、皋兰、永登、天祝。捕食鼠类、昆虫,则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但捕食一些食虫小鸟则有一定害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头鹞

学名:Circus aeruginosus 英文名:Western Marsh-Harrier 分类:隼形目、鹰科、

鹞属。雄鸟上体黑色,下体色淡,头颈部有黑褐色纵斑。翼背面的初级飞羽基部有灰色部分。张开翼时初级飞羽先端的黑色羽十分鲜明。雌幼鸟全身暗褐色,有纵斑。白头鹞比白尾鹞大,而且腰部无月牙形白斑,可以很容易地将它们区别开。栖于沼泽地低湿地带或水边有苇草的地带,嗜食昆虫蚱蜢、蝼蛄、蛙及小鸟等,有时也盗食卵和雏鸟。繁殖于东北及河北省北部,在华北一带为旅鸟,在华南一带为冬候鸟。鹊鹞

鹊鹞(Circusmelanolellcos)体比白尾鹞小。雄性上体黑或灰白色,雄幼鸟体色变化较大。雌鸟全上面赤褐色,下面淡色,有赤褐色与黑褐色纵条纹;尾灰褐色,有几条黑带。常栖于近水草原及低湿地带,以昆虫、蜥蜴、蛙、小鸟为食,繁殖于我国东北长白山等地,迁徙时沿海地区可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