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星是国际上广泛用于大学开展航天科学研究与教育的一种小卫星,具有成本低、功能密度大、研制周期短、入轨快的特点,通过组网形成星座,可实现对海洋、大气环境、船舶、航空飞行器等的监测。可应用于空间成像,通信,大气研究,生物学研究,新技术试验平台等方面。

外文名

cubesat

研发背景

国际上将重量小于1吨的卫星,称为小卫星。英国萨里大学引领的“体重”在百公斤量级的小卫星技术,在30年前给卫星产业带来了第一次冲击,在许多高需求领域承担起重要角色;而在十年前,得益于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功能相对单一但研发成本极低的微纳卫星开始高速发展。自2003年首次发射升空,立方星如今已进入许多实际应用领域,并于2014年入选《科学》杂志“2014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

研究历程

2015年9月25日,中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载着四颗卫星飞向太空,其中就有3颗立方星。

专业赛事

长征七号飞天成功,大学生自己动手圆航天梦正当时。据了解,立方星是近年来微小卫星领域的热点,新型微卫星体积仅有4Ⅹ4英寸,看起来就像一个立方块,因而被称为立方星。

新华社海口6月27日电(记者刘邓)长征七号飞天成功,大学生自己动手圆航天梦正当时。记者从2016年天际探索杯全国大学生立方体卫星大赛新闻发布会获悉,该赛事26日正式开始,分网络设计预赛、地区复赛和总决赛三部分;大赛以大学生为主体,国内各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均可以个人或团队名义报名参赛。大赛将通过征集立方星设计方案、研究立方星、参与微型立方星制造、资助获奖参赛队伍的设计项目、帮助优秀团队实现太空搭载发射等形式,共同促进相关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据悉,大赛将以网络报名、提交方案、甄选为主要方式选出符合要求的项目进入地区复赛;在进入复赛的参赛者中选择约50个有创新有技术的队伍,对其参赛方案的立方星进行加工制造,大赛组委会将提供项目资金和部分标准化组件;总决赛获奖者除获得10万到25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其立方星作品还将有机会免费搭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中国大学生立方星大赛组委会主席郭正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赛事由海南省科协等主办、中科院三亚遥感信息产业园等承办,以响应国家创业创新号召、倡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动手实践为目的,提升大学生以科技创新方式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功能配置

立方星看上去像只魔方,里面却是五脏俱全——不到10厘米的计算机主板可以管理卫星姿态、热控和应用载荷等所有星载系统;集成电路只有几十克重;动量轮仅拇指大小;用来星地间通讯的天线,只有1元硬币大;联通各设备的导线不足1毫米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