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出版社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西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重庆出版社整体“转制改企”,成立重庆出版集团,有在职、退休职工1400余人。

中文名

重庆出版集团

创立地点

重庆

公司类型

国有企业

经营范围

图书出版,教育服务

人员规模

600(2005年)

成立日期

2005年4月

集团简介

集团多年来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打造了极具影响力的“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三大书系”、《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等一大批精品图书;设立了“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出版基金”“巴山夜雨原创文学作品出版基金”等出版基金;策划推出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大足石刻全集》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忠诚与背叛》《重庆之眼》等40余种出版物获得国家级“三大奖”;《冰与火之歌》《重现经典》等图书畅销数十万到数百万册;《马恩列画传》《三体》等图书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恩格斯画传: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版》荣膺“2020中国好书”。[1]

获得荣誉

近年来,集团高度重视融合发展和数字出版,并把数字出版生态建设作为战略方向,不断深化和推进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集团先后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殊荣,并自2007年起连续14年荣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2015年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历史沿革

重庆出版集团

2005年4月29日重庆出版集团公司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5年4月正式授牌成立,并于同年9月在重庆市工商局正式注册登记。重庆出版集团公司由2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是以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出版、版权贸易等为主业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集团下辖教育、科技、美术等6大图书出版中心,拥有一报三刊、电子音像出版社和13家全资公司、控股公司。重庆出版集团公司的前身重庆出版社,是重庆市唯一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平均出书800多种,新书获奖率达到25%,图书再版率达到50%,有1200多种图书获奖。

2004年,重庆出版社全年销售收入达到4.64亿元,利润总额3828万元,净资产3.21亿元。据中国图书出版资源数据库课题组评估显示,重庆出版社在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出版社中排名第六,在中国地方性出版社20强中排名第一。重庆出版集团公司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5年4月正式授牌成立,并于同年9月在重庆市工商局正式注册登记。集团公司是重庆出版社经过内部扩张、自身裂变,以内涵式发展模式成立大型国有出版文化企业。集团现有在职职工600多人,所属教育、社科、文艺、少儿、科技、美术等六大出版中心和重点图书编辑室;有北京、上海、广东宏图华章文化传播公司,北京华章同人公司、天下图书公司、天健卡通动画文化公司、天健电子音像出版社、天健网络出版公司和新锐图书设计公司、图书发行公司、印务公司等11个图书策划营销和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单位;有《今日教育》、《假日时尚》、《旅游新报》、《农家科技》等“三刊一报”;还有书林贸易、盛博实业、书林广告、大宽旅游和正升置业、重庆海业等多家全资或控股的产业公司。重庆出版集团的前身重庆出版社是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和较强经济实力的一家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书800余种,数以千计的图书曾荣获国家级或省部级以及中国各类专项大奖,并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版权贸易关系。近年来,重庆出版集团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版权输出和国际合作成效斐然,“重述神话·中国卷”首部作品——苏童新作《碧奴》向15个国家和地区输出版权;并与世界知名的企鹅集团达成“企鹅经典”合作协议,这些将对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重庆出版集团乘文化体制改革东风,规模和效益实现翻番增长,集团公司2005年销售收入为9.01亿元,利润总额为1.14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1.98亿元,这三项指标分别较2004年增长110%、259%、39%,与“三项制度”改革前的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2%、294%、293%;与“九五”末的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65%、250%、366%。

重庆出版集团将继承和发扬重庆出版社的光荣传统,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宣传人类进步文明为宗旨,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为动力,以坚持和推进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己任,力争在未来10年内把重庆出版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国内一流、在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出版文化产业集团。

光辉历程

重庆出版集团的前身为重庆出版社。2005年4月29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重庆出版社整体转制,重庆出版集团公司挂牌成立。同年9月,在重庆市工商局正式注册。

重庆出版集团

作为重庆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出版机构,其历史应追溯至建国伊始、重庆解放之初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她扎根长江上游的西南重镇——重庆,担当党和国家文化宣传阵地的历史重任。

重庆出版集团已发展成为由2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卡通动漫、网络出版为一体,涉及纸业、印务、发行、广告、旅游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有多个全资、控股公司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图书出版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以LM检测系统为依据,对K国517家出版社2004年数据检测结果表明,重庆出版社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6位。重庆出版社年平均出书近千种,新书获奖率达到25%,图书重印和再版率达50%,有1200多种图书获奖,曾三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良好出版社”。自2005年转制改革和战略调整至今,重庆出版集团的发展跃上新台阶,集团综合实力大大增强。2006年被国家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今天正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出版企业集团而努力迈进。

1950-1980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历经数次改组的艰辛培育和重围突破

重庆出版集团

1950年,按当时大区划分规则,重庆出版社前身——西南人民出版社(社号114)成立。后随时代需要,先后被改组为“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西南联合办事处”,“四川人民出版社重庆办事处”,“重庆人民出版社”,“东方红出版社重庆分社”等。

从1950年的西南人民出版社到1980年重庆出版社正式成立前,虽经历数次改组,重庆出版人始终如一履行“服从大局、服务中心,坚守社会主义文化宣传阵地”的历史责任,图书出版在中国出版业占有一席之地。

1980-1995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席卷下的积极探索与勇敢坚守

1980年,按国家出版局(80)出字第830号文,重庆出版社恢复建制正式成立,沿用114社号。在20世纪80、90年代,身处国家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早春,年轻的重庆出版社就敢为人先,提前为自己掘到第一桶金。在恢复高考的1977年,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我社抓住机遇出版著名的“海淀丛书”教辅系列,该套丛书从1982年首次付梓至1991年最终停印,经历了长达10年连年重印或再版。同时期出版的《庞中华钢笔字帖》也畅销中国、影响巨大、效益可观。这些原始积累成就了重庆出版社在国内出版业的地位,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重庆出版集团

同时,重庆出版集团坚守“阵地意识”毫不动摇,牢记自己的政治使命,恪守“出版人”职业道德,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我社利用早期积累的雄厚财力,出版了在全国激起巨大反响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三大书系和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图书,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巩固了以社科类图书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的地位。

1996-2004年,激烈市场竞争和严峻挑战下的稳步发展与变革酝酿

90年代中期,国家坚定推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重庆出版社意识到自己将面对外部市场环境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带来的挑战与压力。虽然经历了多年高速发展,重庆出版人也“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到过分依赖教材教辅图书带来的不利影响。

重庆出版社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面对严峻的市场,如何调整出版物结构、酝酿体制改革来迎接残酷的市场竞争,是萦绕出版人心头的难题。“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庆出版社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连年保持盈利局面和重庆市纳税大户的地位,其推出的优秀出版物更是获奖频频,有超过300种图书在中国范围内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励50多项,如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国家“九五”重点出版工程、首届中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香港印制大奖“书面及封套设计冠军奖”等奖项。

2005年集团成立至今,做强主业,做大产业,辅业反哺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重庆出版集团

2005年,重庆出版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一个肩负“书行天下、传承文明”宗旨的大型文化企业正式诞生。经济效益是维系企业生存的根本,出版人的本质和特色就是要通过生产精神食粮予以展示。双重使命,一开始就注定重庆出版集团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几十年来积淀的文化因子在新时期发展的浪潮中,经重庆出版集团全体文化人的提炼与发展,更显得内涵深刻、意蕴深远。秉承着老一辈出版工作者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今天的重庆出版集团人自强不息、开拓开放、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行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道上。

新气象、新思路、新举措。重庆出版集团成立几年来,在新一届集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员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已真正成为具有蓬勃生机的出版文化市场主体。2005年,集团全年销售收入为9.01亿元,利润总额为1.14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1.98亿元,这三项指标分别较2004增长110%、259%、39%,实现了规模和效益双翻番。嗣后,逐年在此基础上持续增长,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实现了集团一个又一个跨越式的大发展:两大战略成绩斐然,创意产业初露端倪,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创新理念深入人心……

2021年12月消息,重庆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与大有数字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举行。双方将在智慧出版、内容安全、网络安全、大数据运营、产业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2]

公司文化

集团核心价值观

责任 创新 和谐 发展

集团宗旨

重庆出版集团

作为党的思想宣传阵地,先进文化的基本载体,重庆出版集团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积累和传播人类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突出地方特色,弘扬“两精神、三文化”,为西部大开发和把重庆加快建设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集团使命

书行天下 传承文明

集团使命是我们集团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对社会发展应做出的一份贡献。企业使命也可以说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企业肩负的最大责任。“听巴山夜雨,品渝州书香。”经济效益是企业维系生存的根本,而出版人的本质和特色又要通过生产精神食粮予以展示。双重使命,一开始就注定重庆出版集团与众不同的企业使命,我们出版集团始终坚持以积累和传播人类优秀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己任,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发展,坚持把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价值观念

核心价值观是指期望组织及其员工如何运作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反映和增强了组织所渴望的行为,它以适当的方式,支持和指引每一位员工做出判断,帮助组织完成其使命,达成其愿景。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

重庆出版集团

责任感是我们做好出版工作的第一要求。创新是支撑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谐是世界的本质,也是一切事物的原则。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文化的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重庆出版集团讲求责任: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要求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肩负责任的杰出能力,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尚品格。重庆出版集团讲求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创新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创新要求集团的每一位成员在方式、方法、内容上,时时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精益求精,谋求更好的成果水平;要求我们不断激发个人创意,完善创新机制,以全面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推动集团不断成长。

重庆出版集团讲求和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集团内部和谐。要求我们出版人对外积极为社会主义和谐事业做贡献,对内建立合理的机制,营造心气足、人气旺、风气正的文化氛围,坚持企业的和谐发展。

重庆出版集团讲求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出版集团适应开放不断扩大、思想更加激荡的新变化,树立全新的文化安全观;要求我们适应文化发展手段与目的相统一的新实践,树立全面的文化价值观;要求我们适应依靠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新要求,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

集团精神

集团精神是指集团为取得经营成功,根据本集团的优良传统和适应客观现实的需要,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倡导而形成的支配企业内部绝大多数员工的一种稳定的主导意识。

求真务实要求我们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并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执行、去实践。开拓创新要求我们勇于进取,将新思想、新思维落实到行动上。

要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贯穿于工作的每个环节,坚持与时俱进,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先进文化传播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先进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在传播先进文化时,要充分利用新技术革命为先进文化的传播拓展广间。

品牌竞争

人才是桨,品牌是帆,多元化发展是企业的发动机。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出版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

有了一流的人才,集团才能发展,才能进步,人才是最大的财富!企业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拥有品牌就拥有财富,就拥有企业未来。集团承载有无数荣誉,无数光辉,一路走来,成绩斐然。我们拥有的重庆出版集团这个品牌,意味着精品、精致、经典……多元化发展是集团腾飞的翅膀,将在多元化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飞跃前行…

企业前景

企业愿景是一种描述组织目的、使命和未来理想状态的浓缩的“企业蓝图”。忆往昔,峥嵘岁月:一路前行,感慨良多。作为重庆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出版机构,担当党和国家文化宣传阵地的历史职责,履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已逾半个多世纪,目前已发展成为由2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以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出版、版权贸易为主业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重庆出版集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即将开始新的发展征程。继续发扬重庆出版人无私奉献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凝聚重庆出版人的智慧和创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力争通过5~10年时间,把重庆出版集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文化出版产业集团。

经营理念

优,是优秀的品质,优越的服务,优良的品格。企业必须应对不断的变化,同时,企业必须也得恪守不变的追求。我们的产品必须要有优秀的品质,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我的服务必须要优越于对手,才能得到顾客的青睐;我们也必须坚守诚信、务实、忠诚等优良的品格,才能保证我们践行承诺。

利,是经营的核心,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力量之源。利,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为依托,没有经济效益就谈不上社会效益,没有社会效益,也难寻经济效益。集团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利之源泉。市场需要自我开拓,守则殆,拓则生。经营市场要以勇气搭桥、智慧铺路;上游服务作者,下游服务读者;纵观市场大局,把握市场脉搏;以思路寻出路,以创新求突破。总之,市场之大,存乎于心,心之所向,力则及也。

工作理念

用心,就是端正态度,全心尽心,以认真与执著的精神面对每件工作。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关乎成败。事无巨细,我们都要用心去感受、去揣摩、去完成。滴水穿石,靠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拼搏,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苦苦追求;百步穿杨,用的不是突发的灵感,而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磨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踏踏实实对待每一项工作,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敢于负责、追求完美,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们出版人,就是要凭咬文嚼字的精神,做足字里行间的功夫!

人才理念

重庆出版集团肩负着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使命,这是事业的特色,也是吸引人的关键所在。人人都可以由平凡走向卓越,而关键是我们的事业要能为员工提供一个挥洒汗水与激情,实现梦想的舞台。我们相信,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价值,这正是我们集团人的自豪所在,也是每个希望加入这个团体的人的憧憬所在!

如果说集团是一个大舞台,那岗位就是每个人的小舞台,在这里,成长与提高是舞台的主旋律,进步与飞跃是剧目的主乐章。岗位的意义不只是权利和责任,它同样也是一个承载梦想的舞台,一个造就卓越的舞台,一个实现个人进步与企业腾飞的舞台。

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需要正确对待不同员工的不同需要,以及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我们的机制必须是灵活多样的,丰富完善的。这样的机制既不能压抑人,更不能伤害人;既要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也要确保每一位员工能够得到良好待遇。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集团要开创的事业,不可能由一位或者一部分员工来完成;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必须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因此,必须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和则人人衣食足,谐则人人皆能言。这样的和谐环境是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内部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同事如亲友般和睦友爱,为共同的事业和目标而奋斗。

服务理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者是繁荣文化的先锋,读者是分享智慧的大众。书籍淌动的是作者智慧向读者思想浸润的一泓清泉,开启的是作者箴言向读者思想传递的一扇门窗;书籍架起的是心与心交流的平台,振颤的是心与心共鸣的音符,串接的是心与心共同的关注。

重庆出版集团秉承经营作者、经营读者,服务作者、服务读者的理念,架起作者——出版人——读者沟通的心桥。真诚地营建作者之家,因为没有作者,将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视读者为友,热忱地敬待读者,因为没有读者,将会是无轮之车,无渠之泽。

公司规模

下属单位

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重庆出版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自2005年年初成立以来,先后策划出版过“重述神话”、“重现经典”、“现代图书馆”等书系,迅速奠定了公司在业内的知名度。2007年,我公司策划出版的由著名作家毕淑敏创作的《女心理师》一书,短短两个月销售超过40万套,开卷图书排行榜连续六个月列全国畅销书前十。

公司倡导文化品味与市场效益相结合的宗旨,强调图书的品质与风格,主张图书成为人的精神家园和智慧源泉。公司坚持中国与外国图书选题并重的方向,除拥有一支由年轻策划人组成的国内选题策划团队外,还建立了坚实的外国图书版权资源。

公司坚持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营销理念,积极与中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图书分销商、民营书店、图书销售网站、书友会以及其他销售渠道的合作,营销网络和客户遍布全国省会城市、直辖市和主要城市。

出版作品有《女心理师》、《碧奴》、《人间》、《后羿》、《孤独旅者》、《邮差》、《跳房子》、《失落》、“中国作家实习榜”、《成为官僚》、《面纱》、《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宫本武藏》、《织田信长》、《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权力与建筑》、《万里任禅游》、《上帝之肋》、《美丽新世界》、《华山,又“贱”华山》、《中国哲学简史·插图本》、《18岁给我一个姑娘》、《华氏451》、《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秘密花园》、《情迷六月花》、《崩溃》、“惊悚系列”(《百万诱惑》、《高危地带》、《零点时刻》、《眼镜蛇事件》、《白宫刺客》)等。

其他相关

最近,各出版集团的电子阅读器成了媒体聚焦点,但这只是它们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方面,各大出版集团在网络平台上也已开始悄悄布局,蹒跚起步。

从优势资源入手

目前,除了企业网站,出版集团单独推出的经营性网站主要集中在教育类,如安徽出版集团的时代教育在线、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凤凰教育网、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一起学网、广东出版集团的广东新课程网等。最近,还有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推出的现在网、重庆出版集团即将推出的巴渝有声书网和天健原创网。由于出版集团在教材教辅领域有强大的资源优势,教育类的专业网站成为它们开发的首选类型。

5月9日,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名师网新版正式上线运营,包括名师工作室、网络课堂、教育书城、考试频道和社区五大频道。据名师网项目负责人马随介绍,复合出版、教育综合服务提供商、专注于基础教育领域是该网的三个主要特点。

据了解,名师网不仅有名师工作室等线上教育服务,还有出版教育期刊和图书,举办教育讲座、论坛、竞赛,以及开展学科课程辅导、素质特长培训等线下服务。与此相对应,赢利模式也分为两部分:线上收益来源于面向学生的在线学习辅导使用收费、教辅及数字教育产品销售、媒体广告收益、互联网增值服务收费等;线下收益则来源于教育期刊、教辅图书、家长培训学校等。

名师网从2008年7月开始筹备,当年底试验平台开始上网试运行,至今已完成了三次改版。目前与全国500多名优秀教师签约合作,日访问量保持在2万人次左右。

成都书博会期间,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的现在网也正式亮相。其中,同样包括教育板块,网站整合了旗下教材、教辅、教育报刊等资源,涉足教材支撑、学习互动、在线培训、教育题库、教师博客、英语学习等多个方面。

“过去不管是教辅读物还是教育报刊都是出版社收入的重要一块,现在网络上对这方面也有非常强烈的需求。”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出版部负责人程国重表示。

与之类似,凤凰教育网、时代教育在线、一起学网等各大出版集团开发的经营性网站均是从教育入手,以本版教材教辅资源为基础,力求打造一个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有良好互动功能的网络平台。

转型处于探索阶段

与上述集团不同,重庆出版集团优先开发的不是教育类网站,而是巴渝有声书网。对此,该集团旗下天健互联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爱民说:“关于是否做教育类网站,我们也考虑了很久,对整体市场做了分析,认为如果一哄而上都去做这个,竞争压力可能很大,所以我们希望进行差异化竞争,最终选择了有声书网。”

据了解,巴渝有声书网将以重庆出版集团的资源为基础,把西部地区历年出版的图书、经典名著进行有声数字化并分类储存、网络发布,打造一个涵盖互联网、手机、MP3、MP4、PSP等移动便携媒体在内,集听书、娱乐、学习、版权贸易、按需POD等为一体的大型有声书文化网站。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也没有选择单独开发教育类网站,它们的现在网定位于阅读类门户网站,目标是在网络新闻、电子图书、数字报刊、原创文学、在线教育、虚拟社区、手机阅读、电子商务以及IPTV、动漫、游戏等领域开发一批有影响力的栏目,这是该集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目前,该集团旗下《长江商报》及各出版社的资源已经装入了现在网平台。近日,该网启动了“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开出了100万元的大奖。程国重表示,现在网将打造成一个原创阅读基地,网络小说大赛是重要措施之一。

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能够提出差异化竞争、阅读门户等概念表明出版集团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数字化转型理念,但差距仍然很远。

名师网项目负责人马随认为:“目前出版集团做网络平台还处在有认知、但没有真正认识这个新业态经营理念的阶段。对网络平台的业务形态如何设计、内容产品如何包装、用户如何定位等问题缺乏更深入的研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出版集团数字出版负责人则表示:“出版集团做以赢利为目的的网站存在一定风险,建一个网站不等于就数字化了,网站的经营跟出版社完全不一样,要宣传、营销、推广,传统出版集团不一定有经验。”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出版中心负责人冯彦明认为:“传统出版开始向数字化方向转变,网络平台是必需的渠道,但到底是自己来搭建还是共同搭建,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因为各省出版集团的数字化转型都还刚刚起步。”

对传统出版而言,网络平台实际上是一个崭新的媒体形态,需要专业人才来操作。据介绍,名师网项目由中南传媒总经理助理吴传胜任总策划、总负责人,他排除了各方压力,大力引进互联网专业人才,组建了项目组,并向华中科技大学、北师大、广东远程教育理事会等各方面的专家广泛咨询专业意见,最终才形成了系统规划。

马随认为,在网络平台建设上,出版集团应扮演一个投资人的角色,具体运营则交给专业团队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