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女,1936年出生于浙江海宁。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生日期

1936年

人物生平

王宁(北师大教授、博导、训诂学家)

1954年9月-1958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

1958年7月-1961年10月 青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

1961年10月-1964年2月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字训诂学,师从著名训诂学家陆宗达教授

1961年10月-1971年4月  青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汉语教研室主任

1971年4月-1978年5月 青海省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从事影剧、音乐、舞蹈创作评论工作

1978年5月-1979年5月 文化部剧本委员会,从事编审工作

1979年5月-1983年10月  青海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1979。7)、副教授(1981年7月)

1983年10月-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专家评审组成员、全国文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委员、教育部高师面向21世纪教改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召集人、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是现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专家,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继承人之一。曾获北京市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项。王宁教授是北京市人大代表,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语言文字学专家评审组组员、全国自学高考中文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中国文字学会常委理事、首都女教授联谊会副会长。同时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数校的兼职教授。出版专著与主编教材、丛书20余种,主要专著有《训诂方法论》、《古汉语词义答问》、《训诂与训诂学》(以上与其老师陆宗达教授合著)、《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训诂学原理》、《汉字构形学讲座》、《汉字构形学导论》等,主编高校教材有《汉字汉语基础》、《中国文化概论》、《汉字学概要》、《古代汉语》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语言学、文字学论文及文艺评论文章15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字篆隶楷构形系统测查与比较”、国家教委九五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古与近代汉字史及汉字的研究方法”、国家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历代碑刻及手写文献电子典藏与研究”、国家语委重点项目“汉字主用字体字形规范原则”、“汉字非主用字体字形规范原则”、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数字化〈说文〉学及其研究平台构建”等多种科研项目。参与了国家颁布的《中文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的研制,为第一列研制人。并主持完成或正在完成多项部级、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文始》疏证等。

学术讲座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训诂学家]

《汉语词义的类聚与分析》、《汉字规范与繁简字问题》、《义位和义素—谈汉语词汇学的观点方法》、 《语言文字学对数学的应用》、《汉语词汇语义学在训诂学基础上的构建》、《谈训诂学的现代学科归属》、《再谈中国传统训诂学在当代的发展和应用》

获得荣誉

1997年《汉语文字学学科建设与博士生培养》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7年获曾宪梓高等师范教育三等奖,

1998年与陆宗达先生合著《训诂与训诂学》获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1998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2001年《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2年《〈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合著)获全国普通高校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

2004年《汉字构形学理论创建及博士生培养》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8年主编的《汉字构形史丛书》获上海市优秀图书奖及国家图书奖,

2012年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12年主编《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入选“2013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15年作为第一研制人完成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报送稿)咨询报告有关部门采纳》荣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18年领衔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18年专著《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获第十四届“文津奖” “2018中国好书”和“京东传统文化图书奖”,

2020年《汉字构形学导论》获全国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2020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终身成就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