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弓,男,(1934年~2016年1月9日),河南省新野县人。中共党员。1950年肄业于开封高中。祖籍河南新野县。中共党员。

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金宝和银宝》《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和她的小嘎斯》。

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月9日下午2时59分在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1岁。[1]

中文名

张一弓

出生日期

1934年12月

籍贯

开封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职业

作家

主要成就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人物生平

工作经历

历任《河南大众报》记者、编辑、编辑组长,《河南日报》记者、文艺组负责编辑、理论处处长、革委会副主任兼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登封县基层工作三年。

教育经历

1950年于开封高中二年级肄业。

写作经历

上小学5年级的时候,他就看《聊斋》、鲁迅的《呐喊》等经典著作了。

张一弓[中国内地作家]

10岁那年,他们逃亡到陕西宝鸡的一个农村,有一段时间没学上,张一弓就把童年生活写成了一篇篇的纪事体散文,他照着父亲书架上的书,自己设计了封面,写上《斑斑文集》(斑斑是他的小名),并在封底注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新中国建立后,16岁的高中生张一弓成了年纪最小的记者,这一点,是促使他走上文学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1956年,他的第一部小说《金宝和银宝》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随后,又有几篇小说发表在湖北的《长江文艺》、河南的《奔流》《牡丹》刊物上。

1980年1月,《收获》发表了他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1983年秋天,当张一弓作为农村的业余作者,已经获得3次全国性文学奖项之后,才从农村被调回城市,到河南省文联文学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他在“不惑之年”以后重操中断了20余年的文学“旧业”,。他以《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和她的小嘎斯》连续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黑娃照像》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年过花甲之后所写的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又获中宣部颂发的“五个一工程”的优秀作品奖和新闻出版总署颂发的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社会活动

曾担任登封县文化馆副馆长,河南省文联创作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

《飘逝的岁月》

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2年加入中国作协,河南省文联专业作家。

《远去的驿站》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月9日下午2时59分在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1岁。

其他作品

小说集
作品名称出版时间出版社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1986中原农民出版社
《死恋》
《死吻》1988长江
张铁匠的罗曼使1982百花
《流泪的红蜡烛》1983四川人民
展开表格

长篇报告文学

《正大集团创业史》
纪实散文集
《飘逝的岁月》
长篇小说
《远去的驿站》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获得荣誉

作品名称获得荣誉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全国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张铁匠的罗曼史》全国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春妞的她的小嘎斯》全国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黑娃照相》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张一弓集》全国第一届优秀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