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简称“贵州师大”,坐落于贵州省会贵阳市,是一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1年,原名为“国立贵阳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交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58年,中共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内以联合办学的形式成立新的“贵州大学”;1959年,贵州大学从本校分出;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8]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花溪、宝山、白云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近2800亩;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87.5万余册,其中古籍文献约10万册,电子图书192.5万余册;设有25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86个本科专业;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教职工263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40人;师资中有教授339人、副教授664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1万人。[8]

中文名

贵州师范大学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2个

别名

贵州师大(GZNU)

创立时间

1941年10月

机构类别

公办高校

机构类型

师范

机构属性

省属重点大学(1996年)

所属地区

中国、贵州、贵阳

本科专业

81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

外文名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院系设置

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

校训

慎思笃行、博学致新

校歌

《挺拔的香樟》

校庆日

10月24日

地址

宝山校区: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北路116号(550001)、花溪校区: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550025)

院校代码

10663

知名校友

钱声帮

占地面积

2800亩

精神

爱国、奉献、敬业、自强

学校官网

http://www.gznu.edu.cn

历史沿革

民国30年(1941年)10月,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设有教育学系、国文学系、英语学系、数学系、史地科、理化科。

民国31年(1942年),学校增设体育童子军专修科;同年,设立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小学。

1950年10月,学校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

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同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校。

1958年,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现有条件和师资设备的基础上建立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不撤销,两校同时并存。

1967年,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贵阳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

1979年,废除“贵阳师院革命委员会”,恢复“贵阳师范学院”。

1985年3月,学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处,依托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中心成立。

1996年,学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

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学校。

2006年,学校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关系。

2013年7月,学校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

2017年,学校成为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

2018年,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学校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年7月26日,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020年现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贵州师范大学入选。[3]11月23日,建筑总面积近7100平方米、拥有23000件(套)藏品的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正式开馆。

2022年5月27日,西南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在贵州师范大学挂牌。[5]6月17日下午,贵州师范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合作建立“双碳”研究院签约仪式在花溪校区举行。[6]

2022年7月28日,厦门大学与贵州师范大学签署新一轮对口支援合作协议。[7]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20年6月,学校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开办本科专业81个。

学院专业名称设置年份学位类别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941文学S
汉语国际教育2001文学F
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2001文学F
播音与主持艺术2005艺术学F
传播学2017文学F
展开表格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2595人,其中师资1794人,师资中有教授303人、副教授695人。

截至2020年6月,学校师资队伍中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选1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两课优秀教师1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人物3人、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1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贵州省核心专家7人、省管专家34人、贵州省优秀教师13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7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5人、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0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0人、省青年创新人才奖3人、省青年科技奖14人、省高层次创新人才38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6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7人;有“候鸟型”特聘教授22人。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选
李建军
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伍鹏程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
周忠发
展开表格学科体系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覆盖32个二级学科)、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覆盖10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独立设置1个、自主设置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授权点9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2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1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美术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应用心理、翻译、风景园林、旅游管理、艺术

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心理学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生态学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旅游管理、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计算数学、生物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生态学、中国史

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数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植物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数学、人文地理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1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育综合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电子信息工程、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

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旅游管理、教育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卓越中学数学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音乐学、美术学、社会工作、日语、广播电视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环境科学、园林、园艺、工程造价、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舞蹈学、环境设计

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冶金工程、体育教育、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土木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

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园林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英语、旅游管理、生物技术、化学、音乐学、美术学、教育技术、物理学、电子商务、应用化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教育综合实验实训示范中心: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音乐艺术实训教学示范中心、体育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 学生获奖

2018—2019学年,学校学生在各类专业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38项,获奖1500余人。其中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铜奖1项,在省级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获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贵州赛区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在贵州省第二届青少年3D打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在贵州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6月,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

2014年至2019年贵州师范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课题名称研究人员获奖等次
引领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反思性解题模式与高效记忆研究与实践王洪礼、赵守盈、植凤英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基于问题的教育与心理测量教学新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赵守盈、穆陟晅、朱毅、李高翔、冉怀敏、陈维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2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111引智基地: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喀斯特地区关键信息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中心(培育)

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铝电解炭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遥感中心、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贵州省荞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智能计算与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贵州省药物质量控制及评价技术工程实验室、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衍生产业工程实验室、贵州省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工程实验室、喀斯特地区关键信息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

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药物分析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荞麦产业技术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山区地理环境与遥感技术应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水库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射频识别与传感网络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阳明文化传承与美德养成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生物与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师范大学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

院士工作站:贵州师范大学院士工作站

科研成就

截至2020年6月,近年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含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7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4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26项,全校科研经费近4.18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65项;国际级文艺奖2项;获批专利441项,出版学术著作344部。学术论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录5607余篇。

2020年,学校“特色杜鹃种质资源培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贵州省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41项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批20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社科类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一览表
序号成果名称获奖名称及等级第一获奖者作者单位颁奖单位
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1家族文学史的建构——宋代晁氏家族文学研究著作类三等奖李朝军文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贵州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自杀研究著作类一等奖李建军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人民政府
展开表格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栏目有阳明文化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民族政治学、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教育·课程与教学等。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生命科学、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学地球、环境科学、智能开发与心理等栏目。学报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贵州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4月底,图书馆共有纸质文献276.5万余册、纸质期刊2228种。提供使用中外文数据库61个(其中自建特色数据库21个),本地数字资源总量达116.8TB,其中电子图书168.8万余种(册)、电子期刊2.8万余种、电子学位论文388万余篇。

贵州师范大学

学术交流

截至2020年6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葡萄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学校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可组织实施相关汉语水平考试。

贵州师范大学国(境外)合作高校一览表
学校名称建立合作时间
美国西北理工大学2003年9月
韩国岭南大学2003年10月
韩国大邱加图立大学2005年5月
菲律宾亚洲管理学院2005年6月
展开表格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学校校徽

    贵州师范大学

学校校徽为圆形,校徽的基准色为红色,CMYK值为:C20.M100.Y97.K0,图案由中英文“贵州师范大学”校名、建校时间和篆体变形字“师大”组成。

教师佩戴校徽为红底金色图案,学生佩戴校徽为白底红色图案。

释义:学校校标内部以略加变形的篆体汉字“师”为主图案,突出学校的教师教育特色。

图形端庄典雅、稳重大气,体现了学校的办学风格、办学特色和定位,凸显了学校数十年办学的厚重积淀,既表明学校重视优秀文化传承的继承和发扬,又蕴含了学校勇于开拓创新之意。

圆形标志是中国大学标志设计的传统和对大学悠久历史的继承和延续。图案严谨稳重、简洁明快,色彩热烈典雅。

  •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徽和“贵州师范大学”校名标准字形。

精神文化
  • 校训

慎思笃行,博学致新。

释义:《礼记·中庸》十九章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句。校训取其精要,强调:深入、全面地思考,坚持不懈地实践;广泛、宽厚地汲取,不断追求升华和创新。

  • 精神

爱国、奉献、敬业、自强。

  • 校歌

学校校歌为《挺拔的香樟》。

《挺拔的香樟》
歌词曲谱
沐浴着和谐的阳光,扎根在深厚的沃壤,森林之城思贤山下,一排排挺拔的香樟,胸怀高大的理想,誓做那社会的栋梁。历经了风雨和冰霜,自由生存努力向上,森林之城思贤山下,一排排挺拔的香樟,参天的梦想支撑那文明的希望。爱国呀奉献、敬业、自强,是我们精神的荣光;慎思笃行、博学致新,是我们生命的力量!爱国呀奉献、敬业、自强,是我们精神的荣光;慎思笃行、博学致新,是我们生命的力量!校歌曲谱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有校院两级学生社团160余个,会员两万余人。学校开展了“璀璨新念”校园活动策划大赛、社团“形象大使”选拔赛、师大达人秀选拔赛等学生活动。

获得荣誉

2021年2月,贵州师范大学武装部被授予“贵州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

2021年7月,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 专业学位硕士点。

2022年4月15日,从贵阳高新区获悉,在2022年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会上,辖区企业贵州美瑞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研发的“The preparation of adsorption and separation functional composite materials of agricultural waste straw(农业秸秆吸附分离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项目成功斩获展会银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