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库 > 过去农村的夏日夜晚,村里百姓会集在一起听民间艺人说书,这是种什么体验?

过去农村的夏日夜晚,村里百姓会集在一起听民间艺人说书,这是种什么体验?

过去农村的夏日夜晚,村里百姓会集在一起听民间艺人说书,这是种什么体验?

2人浏览
尚可名片网
相关栏目:问答库
更新于 2023-04-21 19:02:09
共有14 条回答
范正伟
回答于 2019-08-03

乡村的夜晚静悄悄,夏天明月星星的夜晚不一样的情节。大家吃好晚饭,三三两两乡村小路走一走看一看。小溪上孩子们用手电筒灯光照着抓鱼,鱼好像迷茫了容易被抓到。大人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组谈古论今甚是热闹,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约上几位好友一起交流学习海阔天空,我的父亲从小沒读过书。十几岁就去地主家放牛背树打杂工,刚开始几百斤重的树背不动。被地主家打得遍体鳞伤,后来意志坚强起来。四五百斤重的黄泥挑着依然健步如飞,他从小听到长辈老人讲过的各种故乡传说。加上各种亲身经历,自己的故事也是一本书。他自己还为编故事讲给大家听,村里的大人小孩姑娘小伙都喜欢听他讲各种故事。每天晚上大伙都把位置早就坐好了,给我父亲的位置早就留着了。不用说什么大家彼此共鸣己经习惯了,听他讲故事就是一种享受。不由自主就被带到故事的情节之中去了,天天讲故事有时候自己都不相信是真的。有人告诉我,你爸爸很会讲故事。耳听能祥渐渐知道自己父亲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白天给队里做工。积极表现最好其中之一,晚上就是与村里父老乡亲们在一起。生活乐趣丰富了大家的生活,给他自己也带来一份感动和快乐。自己在读书,听父亲讲故事没有几次。当时一个小孩子,也沒有什么想法。看见人多热闹就好了,后来十岁左右。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临海双港镇店前乡赶集市日,走在乡间鹅卵石小路上。妈妈对我说,爸爸很会讲故事。就叫爸爸讲几个故事给我听,在家人前面父亲刚开始好象不自然,一会就好了。故事讲得很生动,二十四弯石门故事传说。还有一根揙担寄宿一晚的故事,真实生动奇思妙想引人入胜。听到几次没有放心上沒记忆多少,只记住一点点。还好有一点影象记忆在心里了,乡村的诗与远方。就是父老乡亲和一个小家的情缘故事,流金岁月山水之间。一瞬间三十功名尘与土,百千公里星和月。岁月长河日升日落又一次相遇,往事随风漠然回首一切己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有一些感概不想提起,还有一份思念深藏不露。静静的回忆一刻旧时光,耳旁仿佛又听到小溪潺潺流水叮咚响。鹅卵石乡间小路上又听到一言一语熟悉的声音,刚好遇见你原来你也在。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原风景……










彬州农夫
回答于 2019-08-02

夏日夜晚,人们不约而同的来到村里的“人市咀”,听五爷说书。

五爷六十多岁,中等身材,身体稍胖,是个凉性子,读的古书多,对秦腔了如指掌。你一提戏名,五爷就给你讲的头头是道,让人心服口服。村里每年的社火排演,脸谱化装,人物安排,都是五爷说了算,五爷懂得多,是行家。村里人都听他的。

天气炎热,人们就来人市咀,既能凉快点,还能听五爷说书,一会儿一大堆人,蹲着,座着,站着,静静的听五爷讲《三国演义》,《说岳全传》,《封神榜》《秦腔》……

只有抽旱烟的,一明一灭,人们听的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夜己深,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人们求五爷再讲会儿,五爷让大家回家歇着,明晚再听,人们意犹未尽的散了。

夏日夜晚,人们在五爷说书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度过。

我就是在五爷夏日夜晚说书后,爱上了小说,慢慢懂得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乐无穷。

过去农村没有电视,夏日夜晚,村里人集在一起听五爷说书,是劳累一天的庄稼人,避暑解乏消磨时间最快乐的事,还增长了阅历。

这个美好的镜头,永远定格在了过去,再也没有了。




乡土老康
回答于 2019-08-03

在六十年代农村最流行的一种娛乐形势。民间艺人说书唱戏換取钱财,养家糊口。《平原枪声》当时在我们这一带很出名。

直率春哥音乐
回答于 2019-08-03

你的提问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回忆,让我想起了我们70后这一代人的童年。也让我想起了没有文化,但记忆力超群的已过世多年的幺叔。那时的我们,父母是要忙着挣工分养活一家人,没有时间管我们的。

我们也真正算得上是一群野孩子,热天来了上山寻茶泡,掏鸟窝;下河泡澡,捉鱼耧虾或是今天去偷人家的果园,明天去摸别人的鸡蛋,做些小坏事,换来大人的怒骂寻求开心外。最兴奋的就莫过于夏日的晚上听幺叔说书,他拿一方木块往桌上使劲一敲,调皮的我们便能马上安静下来。

那时的老街还有一个低矮的戏楼,戏楼前有一方几百平米的场地,用作平时生产队开会用。放在现在,应该叫文化广场,村民茶余饭后的活动场所。那时生产队就用来放一些简单的农具兼作收秋后的晒场。

幺叔那时是生产队的小队长,白天派好生产队的活路,记好工分。晚上,便点上一盏油灯,就着月光,在戏楼当中,摆上一张旧了的抽屜,说书给我们听。由于家里穷,幺叔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天资聪颍,记忆力超群。他能把道听途说的一些三国、水浒、西游记或是白娘子的故事串起来说。甚至把张飞说成是“水浒”里的人物,把宋江说成三国里的将军;或者把白娘子描绘成扈三娘。

幺叔在台上木块使劲一拍,伴随着啪地一声,衣袖一撸就说起来:“且说这日月上梢头,夜过三更,红颜珠来到宫墙外,纵身一跃便上了墙头。只见墙内守卫提着灯笼,来回穿梭,不时喊着口令,守卫森严。红颜珠不禁心头一紧,内心嘀咕着这可如何是好?防卫如此严密,又不知今夜雍正那狗皇帝在哪个嫔妃处过夜?罢了,今日就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上一闯”。

幺叔在台上说得唾沫横飞,我们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说到紧要处,幺叔还不忘卖关子,吊我们的胃口。只见他又把木块使劲一拍:“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搞得我们心氧难耐,抱着他的大腿求他再说一段再说一段。

多年后,我读过吕四娘的故事后才弄明白。原来那个在我心里烙下深深印迹的侠女,幺叔口中的女侠“红颜珠”原来就是吕四娘。张飞也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而非《水浒传》里的英雄;宋江是《水浒传》梁山头领而非“三国”里的将军。

如今戏楼亦不复存在,幺叔也物是人非。但站在戏楼中间挥舞着手唾沫横飞说书的幺叔印象,却似嵌入脑中的芯片,随时点开都能忆起来的。

七十年代的农村,日子都过得紧巴,许多人连电视都没听说过。我都是读初中后当干部的哥哥买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才看到电视,都是八几年了,就更别说什么文化生活。可以说听幺叔说书就是当时我们最好的文化生活,他虽然有时说得张冠李戴,人物不清;但也养成了我爱读书和喜欢写作的习惯,对我的影响是很深的。

朱朱爱生活
回答于 2019-08-03

记得小时候 每到夏天的夜晚经常搬着小板凳,听得可精神啦!听爷爷奶奶辈的人讲鬼子进村的故事,讲那个时候的生活是真的苦,不但一日三餐肚子填不饱,而且整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农民都是保命最重要,啥东西都是浮云 !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人艰苦奋斗 ,才换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感恩感恩!

所以现在的一切困难都不再是困难,只要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努力生活,相信以后的我们都会越来越好!



王敬玉V
回答于 2019-08-03

现在对我们80后来说,已经是一种回忆了,也是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

韩哥带你玩游戏
回答于 2019-08-03

这种是童年回忆了,夏天天气热吃完晚饭,拿着小板凳,到村口的大树下,拿把扇子,磕着瓜子,听听哪些上了年纪的阿姨,聊聊东家长李家断的,别有一番风味!

每年还有有电影免费看!一张大白布,太阳没落山就拿着小板凳等着播放了!看完武侠片,回家总是蹦跳着,做一些功夫动作!

strive代华
回答于 2019-08-03

一种时代记忆,那时还没有电视,晚上的时间三五成群一起唠唠嗑,听听老人讲书,既热闹气氛还很惬意。

大城小乡村
回答于 2019-08-03

那时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十分单调,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算是现场听书了。植根于民间土壤的说书艺术,活跃于山村乡野,老少皆宜。晚上没什么好去处,村民都三五成群的搬着小凳子去听说书。台上放着一张长方形的小桌子,一把椅子,桌上有一块惊堂木。台下坐满了一群老少看客。 内容丰富有趣,加之说书艺人绘声绘色地讲解,引人入胜,把听众的心同故事中人物的命运牢牢拴在一起,在险象环生、跌宕起伏的气氛中推进情节发展。听众屏息凝神,在欢乐时忍俊不禁,在悲伤处唏嘘不已,在精彩处喝彩不断。现在想想 真是美好的回忆 。

三农张老师
回答于 2019-08-03

谢谢邀请,这个题目把我拉回到了小时候的记忆当中,那时候没有电视,一到晚上人们就端着饭碗去固定的地方去吃饭,那个地方叫饭场。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家附近饭场上的热烈场面:

老王爷爷是村里的名人,他读的书多,很有学问,每到夏天的晚上,人们吃完饭,连碗都顾不上往家里送,围成一个大圆圈,把老王爷爷围在中间,开始听书,听书的有老人有小孩,老人讲的抑扬顿锉、津津有味,四周的人们听的聚精会神,讲到精彩之处,人们笑的前仰后合、拍手叫好,人们把老王爷爷称为“故事大王”。

听书这件事给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想来觉得很有意思,不仅是一种娱乐,更重要的是可以增长很多知识,现在的小孩足不出户,眼睛全天都盯着电视、电脑、手机,虽然见识广泛,但是会带来很多问题,首先眼睛很早就近视,其次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电子产品的出现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欢迎大家留言关注。

谭子
回答于 2019-08-02

既纳凉又得到艺术享受。

wo爱我家
回答于 2019-08-03

小时候夏天晚上每条胡同口都会聚集一群邻居,大人们聊家长里短,孩子们跑跑跳跳做游戏,父母手里拿着扇子时不时的给孩子们扇扇驱赶蚊子或虫子,现在想想真是美好的回忆啊

半个南山人
回答于 2019-08-04

当年文化生话溃泛,除了偶尔看一场电影外,就再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了。听民间艺人说书的经历没有,因为我们家住在城里,这种说书的活动是不允许,有的话也只能在私下里。记得在上小学时,我表弟的爷爷从农村来住了一段时间,表弟的爷爷很会讲故事,我们天天缠着老人讲故事,不过讲得都是些《牛郎织女》等神化故事,听起来似懂非懂。

后来,有了收音机,山东广播电台每天晚上六点三十分的长篇小说播放时间,就成了大家每天最快乐的时光。记得最早听的一部长篇小说是《鱼岛怒潮》,以后又听了《大刀记》等红色小说。粉碎“四人帮”之后,广播电台开始播放起了评书,最先播的是刘兰芳的《岳飞传》,创下当时的全国红录,每天的播讲时间,那可是到处是万人空巷啊!刘兰芳的名子也走近了千家万户,以后的《杨家将》、《抗日英雄扬靖宇》等评书更是深深吸引了广大听众。

平昌川哥
回答于 2019-08-03

这种现象现在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了,再也体会不到那种感觉了。夏天里面,村里左邻右舍经常聚在一起聊聊天,有时候看看电影,听听说书,这种气氛真的很温馨幸福,左邻右舍的关系也很融洽。现在进城了再也没有这种画面了,只能成为儿时的一种宝贵的回忆。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