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可名片登录
尚可名片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辛弃疾 〔宋代〕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整日在借酒浇愁的状态中渡过,一生的努力因没能改变国家的败局而全部成空。古今往来的英雄们本就不多,却因时间的流逝而淹没,再也难找到像刘邦、秦始皇那样的英雄。
英雄年少种种,身世经历全都在梦中显现。结果老僧在半夜时分错误地鸣钟,惊醒后难眠,连钟声也听不得,只有西风呜咽。

注释
身世:平生。酒杯:借酒浇愁。
汉殿:汉代宫阙,代指刘邦。
秦宫:秦朝宫阙,代指秦始皇。
梦入:梦境。少年丛,当谓英雄年少种种。
歌舞:身世。
误:错误。
西窗:思念,代指抱负。
卷地:谓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多指风。代指身世悲凉。

查看更多内容

鉴赏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当是作者后期的作品,词虽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实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上片怀古,实叹喟今无英雄,秦汉盛世难再。下片歌舞匆匆者,亦少年盛事惟梦境再现。《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描写的是人到中年,有些凄凄惶惶心态,但又不趋炎附势的低姿态。此词当是作者后期的作品。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这首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上阙:“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英雄惜英雄的怅然,刘邦和秦始皇的时代,是他认为两个英雄豪杰辈出又命运起伏的时代。古今往来的英雄们,为时间的流逝而淹没,但是心中的宏大梦想缺不曾忘却,字里行间中作者为国家舍身立命而不达的情怀更加让人感慨。

  上阕首句“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有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悲凉、沉郁。“雨打风吹”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此处表达出作者舍身报国决心的坚持。

  下阙:"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后阙是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却连钟声也听不得,只有西风呜咽。虽然表面上看是想逃避现实,实际上作者丝毫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时刻想着的还是报效国家。“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卷地西风“更是突出看当时严酷的现实。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查看更多内容

创作背景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至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作者为闲居带湖、瓢泉时期,其间除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至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一度被起用为福建安抚使外,一直赋闲在家。由于感情抑郁不平,时间又悠闲有余,故尔这一期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
查看更多内容

赏析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是对这首诗文的评论: 1. 背景介绍: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创作于辛弃疾的后期,这时诗人在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和政治斗争之后,对国家和自身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反思。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当时社会现实和历史命运的反思和感慨。 2. 创作风格: 这首诗的创作风格以“万事皆空”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虚幻和现实残酷的体认。诗中的“酒杯”、“汉殿”、“秦宫”、“梦入”等词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理解。而“英雄年少种种,身世经历全都在梦中显现”的描述,则道出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自身经历的反思。 3. 深入分析: 诗中的“山寺夜半闻钟”,既是诗人对夜晚景象的描绘,也是他对人生苦难和无常的体认。在诗人的耳中,“钟声”如同警钟长鸣,唤醒了他的心灵,也让他对人生的无常和苦难有了更深的感受。而诗中的“西风呜咽”,则象征着诗人的内心痛苦和对世事无奈的抒发。 4. 对比与参照: 与辛弃疾的其他作品相比,《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上更具特色。诗中的“酒杯”和“钟声”,以及“汉殿”和“秦宫”,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深刻理解。 5. 个人观点: 我认为,《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共鸣的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人生、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深邃的思考和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6. 结论和评分: 总的来说,《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是一首辛弃疾后期的代表作,充满了哲学思考和情感共鸣。诗人通过对人生、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评分上,我会给予这首诗9.5分的高分,因为它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查看更多内容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查看诗文
查看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宋代〕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查看更多内容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宋代〕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查看更多内容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宋代〕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青云上 一作:青云去)
查看更多内容
尚可名片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鄂ICP备2023007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