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可名片登录
尚可名片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 〔唐代〕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
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
衙门每日空闲的时候居多,而这个月的农事却是比较忙活些的。
老百姓在地里耕作,酷热也不知怎么抵挡的。
正午时分那些人和物都在歇息,静悄悄的,惟独我自己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好不惬意。
城墙高耸,城门紧闭,树木葱翠,绿荫静寂。
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
在这里可以抛却烦恼忘掉忧愁,终日对影举着华丽的酒杯畅饮。

注释
晷:(guǐ)观测日影以定时间的工具。这里指日影。
漏:即漏壶,古代一种计时的装置,简称漏。
暇:空闲的时候。
亭午:正午,中午。
筠(yún):竹子的青皮。这里指竹子。
于焉(yān):在这里
华觞( shāng):华丽的酒杯。

查看更多内容

赏析

"夏至避暑北池"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夏至日为了避暑来到北池的情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知足常乐的情怀。 首先,诗中的北池是一个阴凉、静谧的地方,是诗人避暑的好去处。在炎炎夏日,诗人在北池享受清凉,感叹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他看到园门紧闭,围墙高耸,树木苍郁,绿荫葱葱,感到十分舒适。同时,他也看到了绿筠含粉、圆荷散芳的景色,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夏日的清新自然和生意盎然。 其次,诗人虽然在夏日比较闲暇,但是他并没有忘记百姓的辛勤劳动。他的目光触及到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需要在这炎热的天气里收作,这引发了诗人的同情和思考。韦应物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了对农民的关注和同情,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诗,使人们感受到诗人的善良和人文关怀。 最后,诗人的态度和情感也反映在诗的结尾。他独自一个人在北池畔游玩趁凉,感到恬淡闲适,语言简洁朴素。尽管他在高位,能够寻找阴凉地方避暑,但他并没有忘记农民的辛勤劳动。这种知足常乐的态度,以及对比自己和农民的境遇,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自省和思考。 综上所述,"夏至避暑北池"这首诗文表现了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歌成就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诗中描绘了夏至北池的美丽景色,同时通过对农民的关注和同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知足常乐的态度。这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出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歌艺术风格。
查看更多内容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查看诗文
查看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唐代〕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查看更多内容

送杨氏女

韦应物 〔唐代〕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查看更多内容

夏花明

韦应物 〔唐代〕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查看更多内容
尚可名片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鄂ICP备2023007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