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可名片登录
尚可名片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唐代〕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满园的菊花好似郁金黄,中间有一丛却雪白似霜。
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注释
郁金黄:花名,即金桂,这里形容金黄色的菊花似郁金黄。
孤丛:孤独的一丛。
白头翁:诗人自谓。

查看更多内容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题为“赋白菊”,诗开头却先道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这是用陪衬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色也就更加显目了。“满”“郁”与“孤”两相对照,白菊更为引入注目。“色似霜”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诗人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由于诗人随时留心观察生活,故能迅速从现实生活中来选取材料,作出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一比喻紧扣题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句“白头翁人少年场”,颇有情趣。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

查看更多内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时在一个重阳日与客饮酒赏菊有感而作,约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
查看更多内容

赏析

"重阳席上赋白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重阳节宴席上的白菊,通过赞美白菊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旨趣。 首先,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重阳节和白菊的。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登高远眺,赏菊赋诗,这也是古代文人墨客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而白菊作为一种常见的菊花,在诗歌中往往被用来象征高洁、孤傲的精神追求。因此,诗人将白菊与重阳节联系在一起,不仅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其次,诗中的语言简洁而优美,词约而意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首联"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满园金黄的菊花中,那一丛雪白的菊花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不仅用色彩的对比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而且也为后面赞美白菊作了铺垫。接下来的"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则巧妙地将白菊与酒宴联系在一起,用酒席上的情景来诠释白菊,既自然贴切,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从全诗的主题和意境来看,诗人通过赞美白菊,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诗中,白菊虽然孤傲、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但同时也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与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情感紧密相连,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菊花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综上所述,"重阳席上赋白菊"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和白菊的赞美,展现了唐代文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歌独特的构思和巧妙的比喻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查看更多内容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查看诗文
查看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杨柳枝词

白居易 〔唐代〕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查看更多内容

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

白居易 〔唐代〕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查看更多内容

忆江南词三首

白居易 〔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查看更多内容
尚可名片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鄂ICP备20230070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