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发育过程中,首先骨化的部位称为骨化中心。骨化从此处开始,然后逐渐扩大,最后完成全部骨化。在将要形成骨的部位,间充质细胞增殖、密集成膜状,其中某处的间充质细胞先分化为骨祖细胞,进而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在此成骨,于是形成最早的骨组织,该部位成为骨化中心。

中文名

骨化中心

外文名

ossification center

所属系统

骨骼系统

功能

形成骨组织

学科

生物学

释文

骨化不是在骨的所有部分

概念

胚胎早期,软骨干中部出现一个原发骨化点,骨化点内的软骨组织退化消失,成骨细胞积极活动,形成骨组织,这一变化称骨化,胎儿出生前后,在骨两端的软骨内也先后出现骨化点,称继发骨化点。由继发骨化点形成的骨结构称骺。

骨化中心

骨化不是在骨的所有部分同时进行的,首先是在1个乃至几个地方开始骨化,再逐次向周边扩展,把这些最初发生骨化的部位称骨化中心或骨化点。典型的长骨一般骨化中心是在骨干和两个骨骺这3个地方。

胎儿股骨次级骨化中心的组织学特征

胎龄30周胎儿的右侧股骨远端呈现团块状成群的骨原细胞和成骨细胞,嗜碱性的类骨质填充于细胞间,其周围分布着退化的肥大软骨细胞和基质小泡,软骨基质已经钙化,形成组织学的初始骨化中心。骨化中心部位包含数条软骨管组织,动脉壁较薄,管腔窄小,腔内含有红细胞,其旁还可见一些壁薄不规则的管腔结构,其内无明显内容物,应为静脉腔和毛细淋巴管。在骨化中心以外的地方,软骨管的管径比骨化中心内的软骨管明显粗大。

胎龄35周胎儿的右侧股骨远端显示了已骨化的骨化中心,位置靠近干骺端,骨小梁清晰,骨细胞被包围其中,骨化中心部位未见软骨管组织。在骨化中心周围的软骨骺内,软骨管的数目明显较少;其他部位软骨管分布数量,比胎龄30周的也减少。

胎龄25周胎儿的右侧股骨远、近端和30周、35周的右侧股骨近端均未发现组织学上的骨化中心,但是软骨骺内软骨管组织的分布和出现骨化中心的软骨骺相比,数量明显增多。

计算方法

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1,10岁出齐。

骨龄

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历史事件

1973年,Yerbrough等报告了以手腕骨骨化中心数目确定学龄前儿童骨龄的方法,1447名危地马拉儿童和2130名美国儿童的手腕骨都有非常规律的骨化次序,使用这种骨化次序可评价某一特定儿童在这种骨化中心出现次序中的等级而得出骨龄。

1964年瑞典的Elgelunark提出了以身体一侧骨化中心数目评价5岁以下儿童骨成熟度的方法。

1959年山东医学院宋惠芳在山东医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中国人四胶骨化中心出现及骨蛋接合的初步观察”

1937年由梁铎公布了对手腕部骨化中心的观察结果,以后许多学者研究制定了我国小儿骨龄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