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诗经

作品体裁

四言古诗

作品类型

托物寄情

主题

思乡

主题

悲愤

主题

批评

动物

植物

作品赏析

《小雅·黄鸟》是诗人为苦难人民喊出的悲愤之声,写出流落异乡人的痛苦。不是天灾人祸,谁也不肯流落他乡。但命运使然,无可奈何。诗中的主人公在异乡遭到他人不友好的对待,心情很坏,当他看到黄鸟成群飞来,啄食自己辛苦种下的粮食时,一股怨气便从中而出。全诗共有三章,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歌唱。

首章前三句以黄鸟起兴,并以黄鸟喻人。出语沉痛,引人思索。所谓“黄鸟”,就是麻雀。因此,这是以黄鸟啄粟来比喻不劳而食的奴隶主贵族阶级,巧取豪夺奴隶们的劳动果实。这里的“无集”“无啄”,是责令语气,两个“无”字,充分表现了歌手的厌恶情绪。接下两句,是由鸟及人。意谓:这个国土上的人呵,没好心待我太不善良。看来歌中的“我”是来自彼邦,因此有“此邦之人”的说法。但这并非泛指一切人,而是指像黄鸟啄粟那样的剥削阶级。最后两句意谓:回去吧回去,重回到我的家族故乡。正因为有上述受人剥削欺压、不堪忍气吞声的缘由,オ倾吐了如此愤然不平的心声。

二、三章的内容含义均同首章,只是换几个同义词而已。这正是《诗经》中属于民歌的篇章所普追采用的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如此连章复的歌唱,就会加深读者的印象,给人一唱三叹的美感。

全诗三章往复加强,不断地对黄鸟进行控诉,不断地对当地人进行批评,批评他们不能善待异乡人,不能进行心对心的交流,不能和平共处;不断地表达着快快回到亲人身旁的愿望。这首诗,正是春秋末叶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衰退、世风日下之坏乱景象的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缩影。作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不堪忍受剥削和压榨的愤怒和对世道人心的彻底绝望。[3]

创作背景

此诗与《小雅·我行其野》,前人多以为出自同时,是周宣王末年礼崩乐坏、社会风气恶化的表现。旧说如《毛诗序》谓诗旨为“刺宣王”,毛传云“(周)宣王之末,天下室家离散,妃匹相去,有不以礼者”。现代学者多赞同朱熹的观点,认为是流亡异国者不得其所,故作此诗。[4][1]

作品评价

宋代朱熹《诗集传》:“比也。民适异国,不得其所,故作此诗,托为呼其黄鸟而告之曰:尔无集于榖,而啄我粟。苟此邦之人,不以善道相与,则我亦不久于此而将归矣。”“东莱吕氏曰:宣王之末,民有失所者,意他国之可居也。及其至彼,则又不若故乡焉,故思而欲归。使民如此,亦异于还定安集之时矣。今按诗文,未见其为宣王之世。下篇(《小雅·我行其野》)亦然。”[5]

参考资料

[1] 小雅·黄鸟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曲黎敏 . 《小雅·黄鸟》 . 南京 :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8-03 . 417 .[3] 姜亮夫 等 . 《小雅·黄鸟》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 377-379 .[4] 周振甫 . 《小雅·黄鸟》 . 北京 : 中华书局 ,2013 . 278-279 .[5] 朱 熹 . 《小雅·黄鸟》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 8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