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近危陆生动物肉食性简介美洲角雕(学名:Harpia harpyja),又称哈佩角雕,角雕,是美洲最大的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鹰之一。雄性长96厘米,体重5~8公斤,雌性长107厘米,体重7~9公斤。它体型巨大,翅膀短而圆,尾巴相对较长,腿和喙粗而结实。成鸟的头部是浅灰色的,头顶的冠是黑色的;下体为白色,大腿、侧腹和肛门区域有黑色条纹。翅膀和尾巴上面是黑色的,下面是浅灰色的,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幼鸟羽毛为白色。美洲角雕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以南,阿根廷以北的南美洲地区。[5][3][4][1]

2021年,美洲角雕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易危(vu)物种。[2]

中文名

美洲角雕

别名

哈佩角雕

体重

雄性5~8公斤

外文名

harpy eagle

脊索动物门

鸟纲

角雕属

角雕

拉丁学名

Harpia harpyja

鹰形目

亚科

角雕亚科

鹰科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保护级别

近危

动物界

体长

雄性96厘米

分布区域

墨西哥以南,阿根廷以北的南美洲地区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

拼音

měi zhōu jiǎo diāo

形态特征

美洲角雕成鸟图

美洲角雕幼鸟图

美洲角雕翼展2米,它的爪子最长可达12.5厘米。雌性通常较大,平均体重为7~9公斤,而雄性平均体重为5~8公斤。翕(xī)、肩胛骨、覆羽和臀部是石板黑色或灰色。胸部、腹部和侧面呈浅灰色,带有水平的黑色条纹。头部、大腿和肛门处是浅灰色的,颈背上有一条黑色的带子穿过。角雕的冠由黑色的长羽毛组成,当受到威胁时冠就会竖起,冠有时是用来将声音传到耳朵的。[1]蓝黑色的喙(hùi)极为有力,黑色的上半身和胸部与白色的下半身形成对比。腿有黑色条纹。黑色的尾巴上有四个灰色横纹的标记。腿、后爪长达6厘米,非常有力,呈黄色。[6]

幼鸟羽毛浅,白色羽毛上带有灰色,在较大的上翅覆层表面上有轻微的黑色斑点、条纹和斑驳的浅灰色。在灰色的上尾部表面有7~8条黑色的条纹,下表面白色部分上有6~8条狭窄的黑色条纹,翅膀下有白色的覆羽。[7]

分布栖息

地理分布

美洲角雕世界分布范围图

美洲角雕分布在整个中美洲到南美洲,特别是墨西哥南部到玻利维亚东部、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北部。[1]

栖息环境

美洲角雕栖息在海拔2000米的低地森林和热带雨林的树冠上,通常出现在雨林树冠的中上层,在那里它们能够找到首选的猎物。角雕更喜欢原始森林,会避开耕地区域,但也会在开阔的土地上狩猎。它虽然是大鸟,但极为谨慎,喜欢降落在植被之间而不是树梢上,它很少飞过森林,也很少出现在空旷的地方。[3][2][1]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美洲角雕凭借它们5英寸长的爪子和有力的腿来制服猎物。它们擅长从树冠上抓捕猎物,并且飞行能力强大,可以将猎物带到栖息处进食。[1]美洲角雕是非常熟练的猎手,拥有敏锐的视力和用翅膀在茂密的森林中小心移动的能力。它们的视力能够从大约650英尺外看到不足一英寸大的猎物,也有良好的听力来弥补其相对较差的嗅觉。角雕长尾羽的进化主要是为了帮助其在树木和植被周围引导和导航。[9]

美洲角雕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树懒和灵长类动物,但也捕食蜥蜴、鸟类、小型啮齿动物。[1]当这些鸟类栖息在靠近人类住宅的地方时,也会攻击家畜,如狗、山羊和鸡。[8]

防御行为

美洲角雕不是好斗的,只要没有受到干扰,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但当幼鸟遭遇危险时,它们会毫不犹豫地攻击。[6]

交流行为

美洲角雕通过鸣叫相互交流。它们经常会坐在栖息处发出听起来像“uahaaaau...uahaaaau”的声音,这被认为是宣示领土的行为。成对的美洲角雕经常把它们的喙摩擦在一起,这被认为是在求偶。[1]当角雕靠近它们的巢穴时,可以听到尖锐的“wheeeee-wheeeee”叫声,雄鸟和雌鸟在忙于育雏活动时经常使用这些叫声来保持联系。小角雕在38到40天时开始使用类似的叫声。[11]

活动行为

美洲角雕通常成对出现,会栖息长达23小时寻找猎物,擅长在茂密的森林栖息地中进行捕猎。角雕是昼行性动物,白天捕食。[1]

生长繁殖

美洲角雕的寿命约为25~35年,是一夫一妻制,会与同一个配偶在一起直到死亡。[10][7]

发情期:

性成熟的角雕会在4到5岁时开始寻找伴侣。[11]交配季节从四月或五月左右的雨季开始,在此期间,这对角雕会进行多次交配。[9]

产卵期:

美洲角雕一般选择在森林中最高的树上作为筑巢地,它们通常在40米左右高的地方筑巢。在选择好巢址后,便开始建造巢穴。巢穴由编织的树枝组成,内衬柔软的植被和动物毛皮。有些美洲角雕可能会在一年中使用多个巢穴,但大多数更愿意每年重复使用同一个巢穴,并根据需要不断修复和重建它。[9][1]

雌鸟一次产1~2个蛋,2~3年才繁殖一次。孵化期有56天,由雄雌亲鸟进行孵化,雌性孵化的时间更长些。角雕蛋呈梨形,颜色为白色,平均长度为75毫米,宽度为57毫米。每窝只孵化一只幼雕,第二只蛋则用于备用。由于饲养幼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如果两个蛋都孵化了,其中一个会因饥饿而死亡。[11][7][1]

育雏期:

亲鸟会照料幼鸟10个月左右,幼鸟偶尔会在筑巢树内进行小型飞行。一年后,亲鸟不再给小角雕喂食,迫使它自己出去寻找食物并慢慢适应环境。幼鸟的羽毛大约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由白色变成灰黑色,四五年后,角雕完全成熟,这期间通常会栖息在它们出生的区域内。[9]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止2018年,全球美洲角雕规模初步估计有11.8万~22.5万个成熟个体,其中主要包括法属圭亚那的1000~2000对,秘鲁的5000~10000对和巴拿马的806~1208对。[2]

在中美洲,从墨西哥南部开始,一直延伸到巴拿马南部,由于过度伐木和森林砍伐,角雕在中美洲大部分地区几乎灭绝。[11]

致危因素

森林砍伐:在整个区域内,大规模的伐木导致筑巢地、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11]鉴于美洲角雕自然狩猎领地所需的空间量,角雕特别容易受到栖息地丧失的影响。[9]

人类猎杀:饲养家禽的人可能会猎杀栖息在居民区附近的角雕,以避免其对牲畜进行攻击;[3]由于一些角雕的神话和谣言,当地人对这种凶猛的生物充满仇恨,经常出于恐惧而猎杀它们。[11]

繁殖困难:每两到三年产卵一次,每次只有一到两个蛋,且只孵化一个蛋。[7]

保护措施

游隼基金会等许多保护组织正在努力防止角雕数量继续减少,并将角雕重新引入其以前的栖息地。[9]

保护级别

2021年,美洲角雕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易危(vu)。[2]

衍生文化

2002年4月10日,巴拿马宣布美洲角雕为本国国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