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波斯诗人菲尔多西所作,波斯语(音标[shah name]),又称“王书”。

6世纪阿拉伯人入侵波斯后,在波斯兴起“舒比思潮”,即民族主义,菲尔多西用波斯语,搜集民间故事,于11世纪初成书,对波斯语发展有重大影响。有人认为,《列王纪》与哈菲兹的抒情诗集、萨迪全集、毛拉维叙事哲理诗集是波斯文学的四大支柱。

中文名

列王纪

别名

王书

作者

菲尔多西

语言

波斯语

ISBN

9787100151917

风格

夹叙夹议

内容简介

《列王纪》是波斯人的爱国热情和新兴的达里波斯文学语言相结合的产物。出于反对阿拉伯人的思想需要,波斯地方政权的统治者曾大力提倡写王书。在菲尔多西创作之前,已有 5 部王书问世,其中3部为散文体,2部为诗体。萨曼王朝的宫廷诗人塔吉基曾受王命写王书,因被仆人杀害,只完成了1000行。菲尔多西将这 1000 行诗全部收录在《列王纪》中,以资纪念。

《列王纪》长达 60000 双行,叙述内容的时间跨度在4000年以上,从开天辟地写到 651 年波斯帝国灭亡时止。简要叙述了波斯历史上50个帝王公侯的生平事迹,并汇集了数千年来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大致可以分为 3 部分:①神话传说。其中最精彩的诗章是描写铁匠卡维领导人民起义、反抗暴君蛇王祖哈克的传说故事,塑造了众多英勇起义者的形象。②勇士故事。约占全书一半篇幅,是全书的精华。突出表现了民族英雄鲁斯坦姆光辉的一生,同时谴责了暴君的统治。③历史故事。描写了阿拉伯人入侵前萨珊王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尤为生动地描写了皇帝巴赫拉姆·古尔的事迹,将领巴赫拉姆·楚平的叛乱及马兹达克起义的历史等。

《列王纪》成书于波斯人爱国主义高涨的年代,不乏反对外族侵略与统治的思想。不仅正面颂扬了忠于祖国、保卫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勇士和英雄,而且通过谴责暴君的苛政与残忍,表达了广大人民渴望贤明君主施仁政的思想。书中生动描绘的诸多爱国勇士的群像集中体现了人民的这些理想。他们各具特色,毫不雷同,其中心人物就是古代波斯勇士的典范、民族英雄鲁斯坦姆。鲁斯坦姆生于波斯皇族、一个勇士世家。其祖父萨姆、父亲扎里都是闻名于世的勇士。他自幼就勇猛非凡,未成年就杀死常人难以制服的妖怪——白象。长大后,在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屡建奇勋,是波斯当之无愧的第一勇士。即使在年老力衰时,为了保卫祖国,以致误杀了自己从未谋面的儿子。他置身于错综复杂的内部斗争中,始终对皇帝忠心耿耿,面对统治者的专横妄为,他也敢于仗义执言。诗人对鲁斯坦姆几乎使用了一切赞美之词。

《列王纪》是古代波斯民间文学的总汇。它为后世的诗人和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波斯11~13世纪的诗歌作品几乎都以《列王纪》为范本,或者采用其题材进行创作。此外,它还对阿拉伯文学、土耳其文学、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文学等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列王纪》极少使用阿拉伯语词汇,几乎全部用波斯文字写成,从而确立了波斯语的历史地位。

《列王纪》最早的外国文字译本是阿拉伯文本。译者班达里于1223年把其中一部分译成阿拉伯文。15世纪出现了土耳其文的散文译本。18世纪以后陆续有英、德、法、俄、意、拉丁等文字的诗体及散文体译本问世。车尔尼雪夫斯基称赞菲尔多西是与弥尔顿、莎士比亚、薄伽丘、但丁并列的第一流诗人。俄国东方学家茹科夫斯基、英国诗人阿诺德,都根据鲁斯坦姆与苏赫拉布父子相残的悲剧创作过叙事诗。1934年,伊朗举行菲尔多西诞生千年祭大会;1990年底,伊朗又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决议,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纪念菲尔多西《列王纪》创作1000周年。

1934年,中国《 文学 》杂志详细介绍了菲尔多西及其《列王纪》。继后,中国学者郑振铎在《文学大纲》一书中也高度评价了菲尔多西及《列王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有中文译本《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列王记选》等问世。

由波斯诗人菲尔多西所作,波斯语(音标[shah name]),又称“王书”。6世纪阿拉伯人入侵波斯后,在波斯兴起“舒比思潮”,即民族主义,菲尔多西用波斯语,搜集民间故事,于11世纪初成书,对波斯语发展有重大影响。有人认为,《列王纪》与哈菲兹的抒情诗集、萨迪全集、莫拉维叙事哲理诗集是波斯文学的四大支柱。

作品来源

《列王纪》在菲尔多西以前,就已经有霍拉桑拉布·曼苏尔下令撰写散文体《王书》,这是第一个来源;第二是巴列维语的《帝王纪》;第三是波斯独立的英雄故事。

主要内容

可以分为三大故事:神话传说、勇士故事和历史故事。勇士故事如鲁斯塔姆,历史故事如对萨珊王朝的记载。

《列王纪》中前两个朝代在伊朗历史上并不存在。基本顺序简略如下:

俾什达迪王朝

凯尤莫尔兹

胡山(发现火的国王)

塔赫姆雷斯(囚禁魔鬼、驯养动物

贾姆希德

佐哈克(阿拉伯王,被恶魔诱惑杀父后称王,受到恶魔诅咒双肩生出两条黑蛇,蛇每天要吃一个人的大脑,所以国王每天要杀两个人来喂蛇,是出名的暴君,后来被法里东推翻)

法里东(皇族后裔,领导民众推翻佐哈克)

-----神话部分结束,鲁斯塔姆出生,勇士部分开始------

玛努切赫尔(伊拉吉的外孙)

努扎尔

塔赫玛斯帕

戈尔沙斯帕

凯扬王朝

凯哥巴德(塔赫玛斯帕的后代)

凯卡乌斯(夏沃什之父)

凯霍斯鲁(夏沃什之子,在完成为对土兰的报仇后消失在暴风雪中)

卢赫拉斯帕

戈什塔斯帕

巴赫曼(埃斯凡迪亚尔之子)

胡玛

达拉布

达拉

……亚历山大东侵………………

阿什康尼王朝(安息王朝)

沙善尔

霍尔姆兹

……

巴赫拉姆·古尔

……

马资达克起义

阿努希尔万

霍斯鲁

……阿拉伯人入侵……

《列王纪》赞颂波斯国王的文治武功,颂扬保卫国家的英雄。里面有“四大悲剧”,主人公有三个是王子:伊拉吉、苏赫拉布、夏沃什、埃斯凡迪亚尔。其中夏沃什的篇幅最长,成就最高,表现即使一个人行为无差错,也难逃厄运。

其他人物,值得注意者如鲁斯塔姆,代表了忠诚、勇敢,自尊,但也有欺诈的一面,是古代的勇士;还有深陷爱情的贵族少女,如法兰吉斯(夏沃什的妻子)。

段落摘选

《列王纪》是波斯语的史诗,所有故事都以诗歌呈现,所以诗歌基本是夹叙夹议的。其中有一些表现民族主义、崇尚知识的段落:

“我们与伊朗休戚相关,

中译本

愿为伊朗而决一死战。

为保卫国王和子子孙孙,

保卫妻子儿女骨肉至亲,

人人甘愿献出生命,

决不把祖国拱手让人。

勇士呵,你若光荣献出生命,

强似忍辱苟活屈身事人。”

“理智是君王的王冠,

理智增加人的尊严。

理智是永燃不灭之火,

是新生活不竭的源泉。”

创作背景

当阿拉伯人入侵灭亡了波斯帝国后,异族统治使波斯人难以忘记亡国之痛,于是波斯人格外怀念波斯历史上那些抵御外敌的英雄勇士。

诗人菲尔多西把这种爱国情怀通过诸多的英雄故事的颂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王书》激发了波斯人的爱国情感,并让波斯人团结起来,一致抵抗外族人的侵略。在波斯历史上,每当有外族人侵略波斯时,即将出征的将士就会朗读《王书》为自己送行,以鼓舞士气。菲尔多西对于侵略者给予无情的嘲讽,而对于那些悍卫国家统一、抵御外敌入侵的英雄,则怀有深深的敬意。

作品影响

对于波斯文学而言,《王书》是划时代的巨著,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文学价值。在语言方面,《王书》对推动波斯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阿拉伯语在波斯本土的广泛传播,很多波斯作家就随波逐流地用阿拉伯语进行写作,这无疑是对本民族语言的一种扼杀。而在《王书》这样的鸿篇巨制中,菲尔多西很少用到异族人的语言,通篇大部分都是用波斯语撰写而成的。

当时阿拉伯人已经统治波斯长达数百年之久,阿拉伯语的影响力在波斯的土地上无所不在,菲尔多西创作如此的巨著,竟能很少使用到阿拉伯语,这显然是他想用波斯语来撰写本民族的历史史诗:

“这三十年我付出许多辛劳,

用这波斯语复活整个伊朗。”

因为用的是达里波斯语,《列王纪》也是达里波斯语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后来的波斯语与古代巴列维语有所不同,《列王纪》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列王纪》是用达里波斯语写成,也提高了达里波斯语的地位。作者说:

“我用诗歌高筑了巍峨的殿堂,

任风吹雨打也不会倒塌毁伤,

这部书定将世世代代地流传,

凡有理性的人都会诵读瞻仰。”

然而,《列王纪》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泛波斯主义,宿命论;情节时有重复。

菲尔多西(拉丁:Hakīm Abu'l-Qāsim Firdowsī Tūsī,公元940年—1020年)是广受尊重的波斯诗人,与萨迪、毛拉维和哈菲兹一起,被誉为“波斯诗坛四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