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轴草,又名三叶草,(学名:Trifolium Linn),别名香车叶草。豆科车轴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身高为10-60厘米;是具有广泛栽培意义的一类重要牧草作物,也是重要的绿肥与水土保持植物。性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旱性差,耐湿,在稍酸性或盐碱性土壤上均能生长。

车轴草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南北美洲的温带。其中红车轴草还可用于止咳,止喘,镇痉,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红车轴草均有记载。其提取物对现代药理学亦有良好的科研价值。

中文名

车轴草

双子叶植物纲

拉丁学名

Trifolium Linn.

植物界

车轴草族

被子植物门

别名

三叶草

亚纲

蔷薇亚纲

豆目

豆科(蝶形花科)

车轴草属

分布区域

分布欧亚大陆,非洲,南、北美洲的温带

生长环境

湿润草地、河岸、路边呈半自生状态

形态特征

车轴草

短期多年生草本,生长期达5年,高10-30厘米。主根短,侧根和须根发达。茎匍匐蔓生,上部稍上升,节上生根,全株无毛。掌状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膜质,基部抱茎成鞘状,离生部分锐尖;叶柄较长,长10-30厘米;小叶倒卵形至近圆形,长8-20(-30)毫米,宽8-16(-25)毫米,先端凹头至钝圆,基部楔形渐窄至小叶柄,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约13对,与中脉作50°角展开,两面均隆起,近叶边分叉并伸达锯齿齿尖;小叶柄长1.5毫米,微被柔毛。花序球形,顶生,直径15-40毫米;总花梗甚长,比叶柄长近1倍,具花20-50(-80)朵,密集;无总苞;苞片披针形,膜质,锥尖;花长7-12毫米;花梗比花萼稍长或等长,开花立即下垂;萼钟形,具脉纹10条,萼齿5,披针形,稍不等长,短于萼筒,萼喉开张,无毛;花冠白色、乳黄色或淡红色,具香气。旗瓣椭圆形,比翼瓣和龙骨瓣长近1倍,龙骨瓣比翼瓣稍短;子房线状长圆形,花柱比子房略长,胚珠3-4粒。荚果长圆形;种子通常3粒。种子阔卵形。花果期5-10月。[1]

生长环境

我国常见于种植,并在湿润草地、河岸、路边呈半自生状态。

分布范围

原产欧洲和北非,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中国常见野生种与引入种共8种,其中栽培较普遍的种有红三叶、白三叶与黄三叶等。原产欧洲、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北均有栽培。鄢陵西部、北部等广为栽培。

生长繁殖

白车轴草用种子繁殖、匍匐茎进行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

盐碱的各种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甚至在园林下也能种植。

播种后出苗前,若遇土壤板结时,要及时耙耱,破除板结层,以利出苗。苗期生长慢,为防杂草危害,要中耕松土除草1~2次;发现害虫危害,要及时防治。生长二年以上的草地,土层紧实,透气性差,在春、秋两季返青前和放牧刈割后的再生前,要进行耙地松土,并结合松土追肥,每亩过磷酸钙20~25千克,或磷二氨5~8千克,以利新芽新根生长发育。白车轴草种子细小,幼苗顶土能力差,因而播种前务必将地耙平耙细,有利于出苗,在翻耕时施入厩肥和适量磷肥,在酸性土壤上宜施用石灰。

白车轴草可春播或秋播,在南方以秋播为宜。秋播不宜迟于10月中旬,播种过晚则越冬易受冻害。单播时,每亩播量为0.25~0.5kg。种子田的播量可适当减少,每亩为0.35kg。白车轴草单播时,多采用条播,混播时,则条播、撒播均可。条播时行距为30cm,播深1.0~37.5px。撒播时,一般将种子撒在土表略加覆土即可。在新开垦地或近几年未种过白车轴草的地上种植白车轴草时,播前应进行根瘤菌接种。采用白车轴草草根瘤菌拌种,提高固氮能力,能大大提高草地的产量。

白车轴草最适宜与多年生黑麦草、羊茅、猫尾草、狐茅等禾本科牧草混播,其播量每亩为0.1~0.3kg,在混播草地上,应保持白车轴草与禾本科牧草的适当比例。当禾草生长过于旺盛时,可采用刈割或放牧的办法促其生长。一般认为,禾本科牧草与白车轴草的产草量2:1较好,如果混播成员中还有其他三叶草,则其播量还要减少,每亩约0.lkg。这样既可以防止膨胀病的发生,又可以保持单位面积干物质和蛋白质产量最高。

除白车轴草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匍匐茎进行扦插繁殖。由于苗期生长缓慢,草地易被杂草侵害,因而在春季或秋季可采用分株方法移栽进行繁殖。一公顷根可繁殖10~20公顷。

培养方法

三叶草在盆内最好移栽其苗,栽植时期一年四季均可。一般可春天栽植,经过一夏天,秋季即能长满直径50厘米的盆面。

栽植时沿盆边挖穴栽植,因其生长很快,株距不要太密(稀一点前期还不影响对盆内植物的施肥)。当盆面覆盖满以后,对盆内植物可施液体肥料。当施液肥也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时,可将予施肥部位的三叶草挖出后进行施肥。

要进行全面施肥时,可将三叶草全部挖出,待施肥完毕后,再重新栽植。当植株生长过于茂密时,可进行刈割,使其重新生长。作地被种植时,耐粗放管理,注意防治锈病。

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在降水充足,气候湿润,排水良好,不是强。

主要变种

白轴草

白花三叶草

(三叶草)clover豆科(Fabaceae)车轴草属(Trifolium)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约300种以上。主要产於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除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复叶互生,小叶3枚,齿裂。花小,芳香,聚生成头状或穗状花序。荚果小,含1~2粒种子。栽培种原产旧大陆,现已广泛归化世界各温暖地区。车轴草富含蛋白质、磷和钙,青贮和乾藏均富有营养,是优良饲料。此外还有保持和改良土壤的作用,不仅能使每公顷土地增加55~170公斤(每亩约50~150磅)的氮素,还有利於下季作物利用其他营养元素。红车轴草

车轴草

(T.pratense)二年生或短命多年生,头状花序卵圆形,直径约2.5公分(1吋),淡紫色。白车轴草(T.repens),多年生,茎匍匐,常用於混生草坪,头状花序白色并常带粉红色。

【别名】红三叶草、三叶草、红菽草、红花苜蓿、红花草翘摇

【来源】豆科红车轴草TrifoliumpratenseL.,以花序及带花枝叶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华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化学成份】叶含有车轴花素(pratol,C16H12O4)及葡萄糖甙。

花含有车轴花素、红车轴草素(pratoletin,C15H10O6)。

花、茎、叶均含有芒柄花根素(formononetin)。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止咳,止喘,镇痉。《中国药植图鉴》:"镇痉,止咳,止喘。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杂种车轴草

杂种车轴草(T.hybridum)多年生,头状花序球形,粉红色,常用於改良土壤。

中国常见野生种与引入种有8种,其中栽培较普遍的种有红三叶、白三叶与绛三叶等。白三叶为多年生草本。茎匍匐,长30~60厘米,无毛,节上生根。掌状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3,宽椭圆形,倒卵形至近倒心脏形,长I.2~3厘米,宽0.8~2厘米,先端圆或凹陷,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几乎无毛;小叶无柄或极短;托叶卵状披针形,抱茎。花密集成球形的头状花序,从匍匐茎伸出,总花梗长15~30厘米,花冠白色;荚果卵状长圆形,长约3毫米。种子褐色,近圆形。

主要价值

为水土保持的良好植物,又为优良牧草,也可作绿肥;种子含油约11%;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凉血的功效。花、叶均有观赏价值,绿色期长,花期长,耐践踏,可作路径沟边、堤岸护坡保土草坪和厂矿、机关、学校等绿地封闭式草坪。

茎叶含有芳香油,可用作调合香精原料。芳香油主要成分为香豆素。

化学成分

红车轴草化学成分

车轴草

香草醛(vanillin),山柰酚(kaempferol),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A),德鸢尾素(irilone),芒柄花素(formononetin),鹰嘴豆芽素A-7-O-β-D-吡喃葡萄糖苷(biochanin.A-7-O-β-D-glucopyranoside),大豆素(daidzein),(-)maackiain(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6aR,11aR)-山槐素((6aR,11aR)-maackiain)、(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6aR,11aR).trifolirhizin)、芒柄花苷(ononin)、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A)、印度黄檀苷(sissotrin)、大豆苷(daidzin)、染料木素(genistein)、染料木苷(genistin)、德鸢尾素(irilone)、红车轴草素(pratensein)、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槲皮素(quercetin)、pinitol、水杨酸(salicyl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十八烷醇、5-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樱黄素、和大豆苷元(Ⅷ)。

白车轴草化学成分

芒柄花素(formononetin)、水杨酸(salicylicacid)、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双白瑞香素(daphnoretin)、trifoliol、4'-methyoxycoumestrol、美迪紫檀素(medicarpin)、环阿尔廷-25-烯-3β,24ξ-二醇(cycloart-25-en-3β24ξ-diol)。

植物文化

花语

三叶草(苜蓿草、车轴草)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祈求希望爱情幸福,一片叶子代表祈求,一片叶子代表希望,一片叶子代表爱情,最后的一片叶子,代表着幸福。只要你能找到四叶三叶草,你就会找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