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目鱼Chanos(Forskal)属广盐性热带、亚热带鱼类,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产品适合加工成罐头,七十年代中国台湾省从印尼引进,1998年广东省汕头等地区试验成功,适合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推广养殖。

中文名

虱目鱼

别名

麻遮目仔

体重

约200~400克

外文名

milkfish

体长

约40厘米

脊索动物门

遮目鱼科

亚纲

辐鳍亚纲

鼠鱚目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辐鳍鱼纲

虱目鱼属

虱目鱼

分布区域

分布在亚热带或热带的海域

拉丁学名

Chanos chanos

亚目

遮目鱼亚目

动物界

食性

杂食性

生活环境

水生动物

保护级别

无危

二名法

Chanos chano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物种简介

虱目鱼是台湾的海特产。每年春暖花开季节,虱目鱼便从外洋游到台湾海峡东南部进行产卵繁殖,盛期在5月至6月。此时便成了台湾渔民捕获虱目鱼的季节。如此同时,虱目鱼完成了传宗接代,留下大量的鱼苗后,又返回外洋。虱目鱼的名称在台湾还有“国姓鱼”和“安平鱼”的称呼。

据说这与大约300年前,郑成功(国姓名)把荷兰人驱逐出台湾,并在台南国圣港鹿耳门(即安平)建造鱼塘,放养虱目鱼有关系。至于“虱目鱼”名称的由来,可能与最初看到的虱目鱼苗形状大小似虱子有关。虱目鱼体呈梭形,体背绿色,腹部白色,体被细圆鳞。尾鳍甚大、深叉,体型潇洒美观。

一般6年~9年才能性成熟,生长期长,个体大,一般体长1米左右,大者可达1.5米。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每逢春夏季节,在台湾海峡常可看鱼群跃出海面,高度可达数米,场面蔚为大观,构成台湾海峡妙不可言的一道风景线,每每给航行在海峡的海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虱目鱼

过去,大陆对虱目鱼的了解比较少,因为此鱼独居台湾海域。后经大陆鱼类学家的观察研究,发现它是鲱形目鱼类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鱼:眼大、脂眼睑发达,因脂眼睑完全覆盖着眼睛(遮目),在鱼类学分类学中,特把它列为遮目鱼亚目、遮目鱼科、遮目鱼属,命名为遮目鱼,且仅此鱼一种。名字的来历

相传郑成功为驱赶荷兰人领军来到台南时,因军饷不够便派人寻找当地食材充实军粮。有一天晚上,郑成功梦见妈祖告诉他,后港有很多鱼,第二天郑成功让士兵到后港捕鱼,果然大丰收。捕上来的鱼郑成功从没见过,于是用闽南语问是“什么鱼”,边上的人以为这是鱼的名字,于是这种鱼从此就叫“虱目鱼”(闽南语“什么鱼”的谐音)。分布范围

台湾台南县北门乡沿海地区是台湾虱目鱼主要产地之一,为了突出本地的这一名特产,在位于北门海涛园游乐区大门入口处,特地塑造了一尾高约1米、长约5米的大虱目鱼。其造型栩栩如生,外来的旅游观光者凡到此地,都想品尝一下虱目鱼的风味。台湾虱目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吃法多样,颇受消费者喜爱。[1]

虱目鱼

中国福建、广东沿海,地处台湾海峡东岸,气候及其他条件对放养虱目鱼甚为有利,由于鱼苗得不到解决,虱目鱼至今仅“花开”海峡一岸。随着海峡“三通”的松动,相信不久的将来,虱目鱼苗将会像福建的大黄鱼苗运进台湾一样,有来有往。我们期待着虱目鱼,不久将“游”进大陆的海港,使虱目鱼“花开”台湾海峡两岸。

形态特征

虱目鱼鱼体的下颌缝合处有明显一个凸起,两颌间无牙齿,左右两边的鳃盖膜在腹部位置相连,而与峡部相脱离,身体表面的鳞较小,头部无鳞,背鳍位于腹鳍后部的上方,基部有鳞鞘。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虱目鱼马友鱼
外观

体长约40厘米约2米
食性杂食性肉食性
遮目鱼科马鲅科
鼠鱚目鲈形目

成长繁殖

目鱼可生活于淡水中,最适宜生长盐度为12—30。生活适温为16—39℃,水温降至15℃时其活动能力变弱,低于9℃时数分钟内死亡。

虱目鱼运动活泼,性喜群游,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可以投喂配合饲料。养殖方式主要有粗放式养殖和精养。中国北方地区养殖虱目鱼可利用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清明节前后的鱼苗在大棚或室内培育到适宜温度放入池塘养殖,当年可达500g左右,冬季须经室内越冬,2—3年可达1000—2000g,亩产可达100—500kg。

现将虱目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清塘、消毒、培肥水质

除新建池塘外,所有池塘要清淤。在鱼虾收捕后将水排干,曝晒一段时间后,采用机械或人力将淤泥清除。消毒在放苗前15—20天进行。先进水20—30cm,然后按每立方米水体50g漂白粉全池泼洒,2天后排干池水,用60—80目网进水60—80cm。按氮磷比5:1,每次亩施氮肥1—2kg,2天后视池水肥度、天气状况再追施1次。新鱼池可按每亩20—30kg(干重)施发酵鸡粪或猪粪。经过7—10天的水质培育,池水透明度在30—50cm,水色黄绿色、绿色,可以考虑投放鱼苗。

苗种放养

5月上中旬,水温达到20℃以上时,可以将经过大棚温室暂养的体长5—10cm的鱼苗投放池塘,放苗前要调节盐度,最好将盐度差控制在5以内,放苗时池水盐度掌握在12—30。苗种计量多采用干量法。小苗运输采用聚乙烯薄膜袋充氧密封运输方法,大规格苗种短距离运输采用帆布桶或塑料薄膜充氧运输方法。放养量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方式确定,精养池每亩放5—10cm鱼苗1500—2000尾,与对虾等混养池亩放养500—1000尾。

养成管理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1次,观察池水状况,鱼的体质、生长情况,摄食情况,是否有浮头预兆。定期测量水温、pH、溶解氧、盐度等水质指标。

水质调节

整个养殖过程水温宜在20—30℃,盐度12—30,pH7—8.5,溶解氧4mg/L以上,透明度30—50cm。水深1.5m以上,根据水质状况及时添换水,换水量前期10%,中后期可达20%—30%。精养池配备增氧机,每3—5亩1台,前期每天中午开机,使高温、高溶解氧的上层水与低温、低溶解氧、有机质丰富的下层水充分混合,中后期加大增氧机开机时间,每天开机时间在10—20小时。

投饵管理

放苗前期重点抓好肥水和培养水中浮游和底栖单胞藻类,促进鱼苗生长,精养池或与对虾等混养池都要投喂配合饵料。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投喂,前期日投喂3次,中后期日投喂4—6次。投喂量按鱼体重的8%—3%确定:鱼重40—120g的8%—6%,120—300g的5%,300g以上的4%—3%。

病害预防

调节稳定水质,防止pH、氨氮过高,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沸石粉净化水质,施用二氧化氯等对水质消毒,投喂药饵防治有关疾病。

收捕销售

根据市场价格、水温、鱼的规格等因素确定时间适时收捕。做钓饵出售的规格在100—150g。成鱼收捕时间在9月下旬—10月上中旬。

如何挑选

挑选新鲜虱目鱼的时候,首先要看一看鱼的眼睛是否有清澈明亮的感觉,不新鲜的鱼眼睛会呈现出混浊黯沉的颜色;第二就是检查鱼鳃是不是有鲜红的颜色,因为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所以鱼鳃的颜色越鲜红就表示含血量越高,因此,鱼鳃的颜色越暗沉就代表鱼死的时间越久!最后就是检查鱼鳞是不是有光亮而且鱼身是否有弹性,因为越新鲜的鱼,水分流失得越少,自然鱼肉的弹性就会越好。

主要价值

台湾虱目鱼产品广为大众喜好,整条虱目鱼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充分利用,虱目鱼鱼鲜肉细,营养价值高,适宜煎、烤、煮、蒸、炸、腌、烧等,有「状元鱼」之誉。除了一般鱼类烹饪的吃法以外,并且依虱目鱼生理形态上的特性,发展出极具乡土特色的美味。

虱目鱼的EPA和DHA含量比鳗鱼更高,EPA及DHA是养生保健的重点,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血酸提高脑部资质,预防老人痴呆症现象的发生。

功效

虱目鱼肉骨更可以熬成鲜美高汤,内含有17种胺基酸和丰富的胶质、钙、磷,胺基酸对人体的肝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胶质、钙、磷对小孩发育、妇女、老人的骨本有补充作用。

食用适合季节:夏季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虱目鱼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48千卡
蛋白质20.5g
脂肪6.7g
胆固醇52mg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