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科(Acipenseridae)约20种北半球温带水域鱼类的统称,与桨吻鲟和多鳍鱼近缘。

中文名

鲟科

别名

鲟族

鲟科

动物界

鲟形目

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亚纲

软骨硬鳞亚纲

拉丁学名

Acipenseridae

亚目

鲟形亚目

亚科

2亚科

分布区域

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热带、温带及亚寒带水域

食性

杂食性

生活环境

水生动物

特点

体被五纵列骨板,有吻较短,能用尖长的吻来搅动泥沙,口在腹面,善于伸缩,便于摄食,口前面有四条触须,喜食水底无脊推动物和小鱼。头长不到体长的1/3。无齿。口前具触须2对。奇鳍悉具支鳍板。

中国常见的有中华鲟。北半球淡水溯河性鱼类,每年上溯到长江上游产卵,鲟鱼卵大,为名贵的食品。幼鱼在江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回到海中。现四川省应用经养催产法获得成功,为人工繁殖鲟鱼,扩大大型水库的养殖对象打下了基础。我国还有淡水定居的鲟鱼如达氏鲟和史氏鲟。鳇左右鳃孔在峡部会合。

中华鲟

鲟科有4属23种。中国有2属;鳇属鳃膜互连且游离,有2种,中国有1种。鲟属鳃膜连鳃峡,分离,有16种,中国有6种。

鲟科生活在海洋和大的河流、湖泊中,体长最大的可达5米,有报道捕获7米长的。

鲟科的鱼口前有四须和口排长一横列,生活在海中的一般春季向大江河中洄游产卵。性成熟较迟,因为被人类捕获的多,面临绝种的危险,现在许多国家都加以保护。

鲟科生活在海洋和大的河流、湖泊中,体长最大的可达5米,有报道捕获7米长的。鲟科的鱼口前有四须和口排长一横列,生活在海中的一般春季向大江河中洄游产卵。性成熟较迟,因为被人类捕获的多,面临绝种的危险,现在许多国家都加以保护。鲟鱼 美洲鲟 Acipenser oxyrinchus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科: 鲟科 Acipenseridae 属 鲟亚科 Acipenserinae 鲟属 Acipenser 史氏鲟 A. schrencki 中华鲟 A. sinensis 达氏鲟 A. dabryanus 鳇属 Huso 鳇 H. dauricus 铲鲟亚科 Scaphirhynchinae 铲鲟属 Scaphirhynchus 密西西比铲鲟 S. platorynchus Pseudosaphirhynchus

鲟亚科 Acipenserinae

鲟属 Acipenser

史氏鲟 A. schrencki

中华鲟 A. sinensis

达氏鲟 A. dabryanus

鳇属 Huso

鳇 H. dauricus

铲鲟亚科 Scaphirhynchinae

铲鲟属 Scaphirhynchus

密西西比铲鲟 S. platorynchus

Pseudosaphirhynchus

形态特征

鲟科

鲟科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之称。鲟科以其奇特的体形而被作为观赏鱼饲养。鲟科的头呈犁形,口下位,尾歪形,体背5行骨板。其幼鱼与成鱼均具观赏价值,其中施氏鲟(分布于黑龙江)自人工繁殖成功后,其幼鱼已正式作为观赏鱼进行人工饲养。

【体重】多数种的常见个体都在几十公斤至数百公斤,欧洲鳇最大个体1600公斤,我国中华鲟最大个体600公斤。

生活习性

鲟科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

【生活环境】:

鲟科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喜生活于流水、溶氧含量较高,水温偏低,底质为砾石的水环境中。

【营养需求】

鲟科是动物食性的鱼类,在幼鱼开食阶段可捕食浮游动物,但很快鱼苗就发展成营底栖生活。与这一生活方式相适应,这时的鲟鱼口部突出、下位。鲟科喜欢的食物随不同种类而有变化,主要食物是水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等。鲟科苗开食后即可直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在实际生产中,对刚开口摄食的鲟科苗多用活饵(浮游动物或切碎的水蚯蚓投喂)。经过30天左右的喂养,鲟科苗可长到体长3.8-9.4cm、体重0.5-3.9g的规格,成活率可达60%以上。但由于活饵来源困难,价格较高,因此,鲟科苗用活饵培育大约30天后,即可驯食人工配合饲料。人们已经成功地用配合饲料把鲟科养成商品鱼上市

经济价值

鲟科

鲟科经济价值很高,1998年,鲟鱼肉在国际上售价为60美元/公斤、鱼籽300美元/公斤、鱼籽酱高达700美元/公斤,鲟鱼皮是制作高档皮革制品的好原料,抗撕裂性、耐磨性、柔韧性可与鳄鱼皮媲美。

全世界鲟科种类有27种,我国有8种,中华鲟、史氏鲟和达氏鳇则是我国3种主要的鲟鱼种类,其中的重要品种中华鲟是我国珍稀水产动物,不但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特殊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是古今中外人们喜爱的水产品。

综合利用

鲟科

鲟科是我国的名特优珍品,肉味鲜美、骨软、营养价值高,鲟科肉和卵的蛋白含量可高达18%和29%。以鲟科雌鱼出籽率25%计算,鱼体仍占75%以上,加工潜力巨大,鲟鱼肉加工成的小包装熏制品、烤鱼片、炒鱼松、酱鱼肝、熏烤鱼香肠等在国际市场上很受客商欢迎。据市场调查,西欧及美国人对熏烤鲟鱼制品兴趣较大,售价可观,而国内大宾馆、饭店也一直有用熏烤制品招待客商的习惯。

鲟科全身都是宝,利用率极高,除鲟鱼肉外,其鱼肚、鱼鼻、鱼筋、鱼骨等都能做出独具风格的中国名菜,均为上等佳肴,餐后回味无穷,经常出现在国宴的餐桌上;鱼皮可制胶,同时也是高档皮革原料;以鱼骨做原料制成的高钙美味食品,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对防止老年骨质疏松、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大脑活力、促进人体健康十分有利。

名贵的鲟鱼籽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黑色黄金”之称的鲟鱼籽酱,是由鲟鱼卵加工而成,更是驰名中外的高档食品,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鲟鱼籽营养价值基本相同,都是含高蛋白、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的黑褐色透明圆粒状体,经过盐处理的鲟鱼籽酱统称为黑鱼籽酱,是鲟鱼加工产业化的龙头产品,因其价格昂贵,所以素有“黑色黄金”之称。用于鱼籽酱加工的原料鱼必须是活体,一般雌雄比例为1∶1,由于各种鲟鱼的卵粒大小有差别,故要进一步分级加工。黑鱼籽酱一般的加工程序为:活鱼→放血→取卵块→分离卵粒→洗净控水→腌制→沥水装罐→冷藏。成品的主要成分如下:蛋白质26%~29%,脂肪13%~17%,水分50%左右,灰分0.5%~1.0%,盐分3%~4%。另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主要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为:苏氨酸3.15%,缬氨酸3.09%,蛋氨酸0.98%,亮氨酸4.91%,异亮氨酸2.83%,苯丙氨酸2.13%,赖氨酸4.81%,可以看出,赖氨酸的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也接近人体氨基酸组成,又是生食,所以营养价值较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