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无危水生动物肉食性简介皇带鱼(学名:Regalecus glesne)是皇带鱼科、皇带鱼属鱼类。又称布伦希尔蒂,俗名龙宫使者、白龙王、龙王鱼、大带鱼、大鲱鱼王、摇桨鱼、胖鱼、买牛、蛮、猪精、百牛、地震鱼,为辐鳍鱼纲月鱼目皇带鱼科的其中一种,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等温暖海域深处,通常在200米至1000米水域活动,[3]属于肉食性鱼类,它们性情凶猛,并且还有同类自相残杀的行为。它是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体亮银色,腹鳍红色,桨状,英文原意为“桨鱼”。背鳍亦呈红色,很长,始於头顶如鬃冠。很少见于水面,有人偶尔见到,误以为“海蛇”。人们通常认为它们是横扫海底,摧毁一切的怪兽。

其食物包括各种中小型鱼类、乌贼、磷虾、螃蟹等。皇带鱼分布广泛,除了极地海洋以外,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中文名

皇带鱼

别名

大海蛇

二名法

Regalecus glesne

英文名称

Oarfish、Chimera、Ribbon Fish、King of the herrings

皇带鱼科

动物界

月鱼目

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皇带鱼属

皇带鱼

分布区域

东海、南海

拉丁学名

Regalecus glesne

保护级别

(IUCN 2013年 ver 3.1)——无危(LC)

亚纲

新鳍亚纲

亚科

皇带鱼亚科

命名者及年代

Ascanius,1772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环境

水生动物

保护级别

无危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物种简介

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四世纪所著的《动物史》中写道:“在利比亚,海蛇都很巨大。沿岸航行的水手说在航海途中,也曾经遇到过海蛇袭击。”其实这种传说中的巨兽并不是什么海蛇,而是一种深海巨型鱼类,科学家叫它皇带鱼——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因为这种长达18米的巨型鱼类一直生活在深海水域,难以捕捉和观测,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几千年来,都充满了神秘。

皇带鱼

1948年10月11日,英国军舰“戴达拉斯号”从东印度群岛返回普利茅斯港后,该舰呈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称,8月6日下午5时,该舰正在南大西洋离非洲大约300里时,“候补军官萨托列士看见一个极奇特的物体,从正后方飞快向军舰游来。”萨托列士立即向上级报告。舰长,两名军官和其他人员闻声赶去,只见一条大海蛇正游到舰前,目击者估计海蛇露出的部分就有六十英尺长,头颈直径约十五、六英寸,它以十多哩的时速越过“戴达拉斯号”,向西南方游去。麦奎海舰长说,它经过时“非常接近舰艉下方那一边。”

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每当“大海蛇”出现之后当地紧接着就会出现地震或者是海啸。所以,在大部分的传说中“大海蛇”的出现都成了不祥事件发生的先兆。几千年来,“大海蛇”就像一幅巨大的阴影罩在所有航海人的心头。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将其称呼为“恶魔的使者”。

2001年,首次在香港水域附近,湛江以东误捕一条皇带鱼。

2005年,美军海军陆战队士兵里奇韦上尉和白莱斯中士,为锻炼耐力,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7月25日破晓前,白莱斯正在熟睡,负责驾驶的里奇韦忽听右舷传来一种奇怪的声响。于是,他转过头向海中望去,看见一只庞大扭曲着身形的怪物。海面上点点磷光把它的轮廓衬托出来,看上去好像挂了一串霓虹灯。怪物十分巨大,大约有15米长,正朝他们这边迅速游来。里奇韦顿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这时,怪物已经直接冲了过来,并且重重地撞上了帆船。猛烈的撞击使帆船开始左右摇晃,立即惊醒了熟睡中的白莱斯。两人连忙拿出武器准备和怪物搏斗,然而怪物却在撞击之后突然潜入深水中神秘地消失了。里奇韦事后回忆说,这个怪物浑身银白色,大大的脑袋像马头,但无耳朵和角,额头上饰有白色条纹,脖颈以下部分长着马鬃状东西。它的鳍超过50厘米,又薄又钝,像块三角板。怪物的模样真是太恐怖了。这种场景不禁让两名惊魂未定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想到了传说中的“大海蛇”。

原来,在欧洲各地长久以来一直流传着有关“大海蛇”的恐怖传说。许多古代和中世纪的航海著作中,都描述过船只与大海蛇遭遇的情况。1817年8月14日,许多人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格洛斯特港一带见到一条非常巨大的海蛇出现。新英格兰林奈学会组织了特别委员会调查此事,录取了看到大海蛇人的宣誓证词。据证词称,大海蛇“头像一个四加仑的桶那么大,身体有琵琶桶那么粗,身长至少四十英尺。”

2006年9月,一条奄奄一息的皇带鱼出现在了澳大利亚近海的海面上。可能是因为患病的原因,它再也无力潜入深海,只能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水面上。这条皇带鱼有8米多长,体侧扁,延长呈带状,头似马头状。身体和比它们小许多的带鱼一样银光闪闪,并且在整个身体上方有一个鲜红的背鳍。附近的渔民发现后,用钩子将它拖到了岸边,不久后这条皇带鱼便死去了。消息传出去之后,立即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热情。一时间世界各地的海洋动物学家纷纷云集澳大利亚,对这条意外获得的皇带鱼展开了研究。就这样,皇带鱼才慢慢走出深海,进入人们的视野。

2010年5月,一条长3米的死亡个体在瑞典离岸被发现,而在此前最后一次瑞典水域的记录是在1879年。

2011年4月6日上午,台湾苗栗一名谢姓渔民在竹南崎顶近海处进行捕捞作业时,

皇带鱼

捕获一条3.5米长的皇带鱼。

2011年9月底,台湾成功镇渔民在三仙台附近海域捕获一尾长达四百六十三厘米,重量约有八十公斤的皇带鱼,巧合的是花莲9月22日发生芮氏规模5.2的有感地震。太鲁阁及合欢山地区都能感受到4级震度,震中就位在花莲近海。

2012年6月15日清晨,一名钓客在台湾花莲县立雾溪出海口海滩上,发现1尾身长约6米的皇带鱼。

2013年10月1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名海洋科学教师在南加州海域潜水时,发现了一条长达18英尺(约5.5米)的银色皇带鱼尸体。

2013年10月28日,台东钓友郭秋霖到岸巡81大队静洋安检所附近海滩钓鱼,竟钓上1尾长5米,重上百台斤(1台斤=0.6公斤)的地震鱼,需4个壮汉才抱得动,地方渔民表示,地震鱼被钓上岸还是头一遭。根据台湾鱼类数据库显示,地震鱼学名勒氏皇带鱼,栖息在海平面下20到1000米,因常于地震前后出现,又有地震鱼之称。

2014年3月7日,据共同社报道,3月7日,日本山口县长门市仙崎地区白潟海岸

皇带鱼

有居民发现一条长4.38米的深海“皇带鱼”。右图为3月7日在日本山口县长门市仙崎地区白潟海滩发现的深海“皇带鱼”。

2014年4月8日,芝加哥谢德水族馆(Shedd Aquarium)组织专家旅游,他们在墨西哥柯蒂斯海(Cortés)清澈海水中发现一条活体皇带鱼,其体长约4.5米,背鳍几乎与身体同样长。墨西哥的科尔蒂斯海滩浅水区惊现2条长达15.2米的皇带鱼,吓坏了在附近的游客。一群皇带鱼游到了墨西哥科尔蒂斯海的浅水区,其中绝大多数的皇带鱼体长4.5米,另外2条体长则达到15.2米。游客们对这两条庞然大物的到来感到惊慌失措。据悉,这2条皇带鱼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

2015年6月1日,美国洛杉矶卡特琳娜岛南部的桑迪海滩惊现巨型皇带鱼尸体,长度达到17英尺(约5.2米),需要16个人合力才能搬动。这条巨大的皇带鱼由当地海滨巡警发现,被冲上海滩时已经死亡,且头部遭到海鸥啄食变得残缺不全。研究这种鱼类的科学家表示,虽然这条皇带鱼体长惊人,但其实它还可以长到50英尺(约15.2米)之长。据悉,这不是桑迪海滩第一次出现巨型皇带鱼。一条长达15英尺(约4.6米)的皇带鱼曾于2006年也在此被发现。

2016年4月20日,台湾媒体报道称,花莲县新城乡康乐村海边捕获一条“地震鱼”,对于这条罕见的生物来说,网友纷纷猜测,这是台南接连发生两起地震所致。从网友的描述很图片来看,这个捕获的“地震鱼”长度超过3米,几乎是2名成年男子高度。

皇带鱼

台湾近期地震频发,花莲双震后,台东太麻里渔民罕见捕获2条俗称“地震鱼”的皇带鱼。2条鱼尺寸差不多大,长4.4米,重45公斤。

形态特征

皇带鱼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一般体长为300厘米。最大体重达272.0千克,身体细长,呈带状。嘴巴突出,没有肉眼可见的牙齿。头小,似马头状。体裸露,无鳞,无鳞的身体覆盖着银色到银蓝色的皮肤,身体上有斑点和波浪状的斑纹。死亡后,斑纹很快就会褪去。鱼鳍呈粉红色或红色。体侧各有5至6行瘤状突起。背鳍,呈红色,无鳍棘。背鳍基底长,前1至5背鳍鳍条颜常呈丝状如同头冠。背鳍起源于相对较小的眼睛上方,贯穿鱼的整个长度。腹鳍变为一对丝状长鳍条,末端膨大呈柳叶状。无臀鳍。而胸鳍则很小并且位于身体下部。没有肛门鳍,尾鳍很小或者没有,尾鳍不与背鳍相连,身体逐渐变细。鱼体全身银灰色,具蓝黑色斑纹。头部呈蓝色,各鳍为红色。皇带鱼中体型最大的属鲱王皇带鱼,平均身长4—6米,重达150—200公斤!但普遍为约3米。而鲱王皇带鱼体长最大纪录为7.6米,最重可达272公斤。其次是勒氏皇带鱼,平均体长3—6米,而儒氏皇带鱼体型相对较小,但平均身长也可以达到3米以上!重超过100公斤!别看他们很大,嘴并不大。[1]

皇带鱼体型蜿蜒呈长带形的大型鱼,大部分体长均可达4米以上,重超过150公斤。体亮银色。腹鳍红色,桨状,故英文原意为“桨鱼”;背鳍亦呈红色,很长,始於头顶如鬃冠。很少见於水面,有人偶尔见到,误以为“海蛇”。人们通常认为它们是横扫海底,摧毁一切的怪兽,也曾被东南亚误认为传说中的“龙”。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皇带鱼带鱼
外观

分布区域东海、南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食性肉食性肉食性
皇带鱼科带鱼科
月鱼目鲈形目

栖息环境

皇带鱼是一种海洋物种,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暖海域深处,水深1000米处,通常生活在200米的深处。

生活习性

属于肉食性鱼类,它们性情凶猛,并且还有同类自相残杀的行为。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皇带鱼之所以有如此凶残的举动都源于它们所生活的深海其他鱼类稀少,食物匮乏,为了生存,经过长久的进化而来的。其食物包括各种中小型鱼类、乌贼、磷虾、螃蟹等。尽管它巨大的身躯和丑陋的面孔显得狰狞恐怖,但皇带鱼的游动速度很慢,也不具备带鱼那样杀伤力极强的满口利齿,平时只是头朝上尾朝下漂浮于海底,待猎物游过嘴边时一口吸入,其坚硬的上下颚足以咬碎甲壳类。皇带鱼的嘴和带鱼不同,很小但有两颗很锋利的大牙,看到大鱼到自己的攻击范围之内就把自己的身子缩起来,鱼游到它的上面,它就像弹簧一样很快的弹出去咬住鱼。

带鱼通过摆动它的长背鳍来游泳,而它的身体保持笔直,这被称为一种阿米型的游动方式。它也被观察到以垂直方式游动,这被认为是皇带鱼寻找猎物的一种方法。除了产卵活动外,该物种是单独生活的。

分布范围

皇带鱼分布广泛,除了极地海洋以外,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如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美属萨摩亚、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巴哈马、巴巴多斯、贝宁、百慕大、巴西、英属印度洋领地、佛得角、喀麦隆、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民主共和国、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古巴、塞浦路斯、丹麦、吉布提、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埃及、赤道几内亚、斐济、法国、法属圭亚那、法属波利尼西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希腊、格陵兰、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根西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冰岛、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爱尔兰、意大利、泽西岛、肯尼亚、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墨西哥、摩纳哥、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荷兰、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日利亚、纽埃、诺福克岛、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葡萄牙(马德拉,亚速尔群岛)、波多黎各、留尼汪岛、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岛(法国部分)、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萨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拉利昂、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苏里南、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托克劳、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图瓦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瓦努阿图、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英属维尔京群岛、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西撒哈拉、也门等。

生长繁殖

皇带鱼繁衍很慢,大约14年数量才翻一倍,11月中旬,是皇带鱼交配繁殖的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无数的皇带鱼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南太平洋萨瓦伊岛附近进行集体交配。科学家们至今仍

皇带鱼

然还没有弄清楚皇带鱼是依靠什么方式定位,从而每年都能准确地回到这里来。它们分别围成无数的小团,或几十条一团或一百多条一团,扁平而细长的身体相互扭曲、缠绕裹在一起,在布满珊瑚礁的海底蠕动、翻腾。但是,无论大一点的团还是小一点的团,其中都只有一条雌性皇带鱼。而纠缠在它周围的则是其众多的追求者。

科学家经过观察后发现,雌皇带鱼在繁殖期间会连续2周不定时地产下总共大约10万枚鱼卵。而它每产一次卵之后,周围的数条雄性皇带鱼便争先恐后地排出自己的精子。恐怕此时没有谁能知道哪枚卵是被哪条雄性皇带鱼的精子受精而来的。

雄性皇带鱼在完成交配之后,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自相残杀,都迅速地离开这里。但事实上,科学家们也没有在皇带鱼繁殖的水域发现其有自相残杀的事件发生。经过推断,科学家们认为皇带鱼繁殖季节可能体内会分泌一种特殊的酶来抑制住这种自相残杀的冲动。

交配结束的雄性皇带鱼离去了,但是更多的雄性皇带鱼正陆续赶来。它们会继续地和雌皇带鱼纠缠在一起,等待它的下一次产卵。这一过程大约要持续2个星期左右,之后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片被鱼卵染成白色的珊瑚礁。

皇带鱼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3年 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由于皇带鱼生活在深水区,肉质差,呈胶状,通常被认为不可食用,因此没有商业价值。然而,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配子鱼,它已经被围网捕获,并在一些地方新鲜销售。

最新发现

2022年7月15日消息,智利的渔民捕获了一条体长超16英尺(约4.9米)的皇带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