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4年,甲子年(鼠年);东晋兴宁二年;前凉升平八年;代国建国二十七年;前秦甘露六年;前燕建熙五年。

中文名

公元364年

外文名

A.D.364

世纪

4世纪

年号

东晋兴宁二年

纪年

甲子年

事件

兴宁( 363年 二月- 365年)是东晋皇帝,晋哀帝司马丕的第二个年号,共计3年。兴宁元年二月,改元兴宁。二年三月庚戌朔,庚戌土断土断颁布。八月,前燕夺取洛阳。三年二月,哀帝死;晋废帝 司马奕即位,沿用至明年改元太和。

公元364年瓦伦 蒂尼恩将国土从行政上分为东西两部。

公元364年夏四月,倭兵大举入侵,奈勿王闻之,恐不可敌,造草偶人数千,衣衣持兵,列立吐含山下,埋伏勇士一千于斧东原。倭人恃众直进,伏发击其不意,倭人大败走,追击杀之几尽。

魏夫人(华存)于公元364年(东晋哀帝兴宁二年)某天,在茅山的雷平山道观“下降”显灵,以扶乩的方式将《黄庭经》授予杨曦,并命他记录下来

古迹

荆江大堤始建于东晋永和元年至兴宁二年间(公元345年~公元364年)。相传荆州刺史桓温令陈遵沿江陵城筑金堤,是大堤最早的记载。大堤原起自万城附近较高地带,随着云梦泽淤积演变,沙市以上堤段建成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中期,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中期后堤围逐渐向下游发展,大堤大致在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初期形成规模。公元1542年,北岸最后一个分流口──郝穴堵塞,大堤联成一线,全长124公里,被人称作万城大堤,又名万安大堤。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长江发生水灾,万城大堤溃决,淹江陵城。

敦煌莫高窟建于公元364年。最盛时,曾有石窟千余,称之千佛洞。举世闻名之飞天见于莫高窟内壁上,悠游千年而不坠。

南太和山为道教圣山。道教神仙人物有尹公度、山世远等,晋代医学家、道教思想家葛洪(公元284~364年)与尹公度同属于一个年代,葛洪于公元312年前后“投戈释甲,径诣洛阳,欲广寻异书” (《晋书葛洪传》唐令狐德棻)时路过南阳太和山,寻访得尹公度在太和山故事,将其载入《神仙传。尹规》;

灾害

中文名称: 庚戌土断

发生时间: 公元364年

所属年代: 晋代

事件介绍

庚戌土断

土断是东晋废除侨置郡县、使侨管土著编入所在郡县户籍的办法。东晋曾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郡县(即侨置郡县),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封建特权。当时侨置郡县无一定的边界,不征租税徭役。这些士族广造田园,兼并激烈,影响朝廷财政收入。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晋成帝司马衍为了整理户籍,增加财政收入,命侨寓的王公以下都以土著为断,把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户籍。东晋大司马桓温(312—373)执政时,又于兴宁二年(公元364年)三月庚戌日(初一)行土断法,史称“庚戌土断”。这次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贵族地主也予以惩处。土断之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也增多了。康宁元年(公元373年),桓温死后,此法不行。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刘裕再行土断,诸侨置郡县多被裁并。

逝世

葛仙翁,名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他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死于东晋哀帝兴宁二年(公元364年),终年八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