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寺又名广福讲寺,坐落于崇明岛东部中兴镇东首。广福寺位于青州城南十里云峡河,崇明广福寺处后寺村西的群山环抱之中,是一座典型的“深山藏古刹”式寺院。

遗址上迄今屹立的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青州府儒学教授邢宽所撰《重修广福寺记》碑称此寺:“东有普同之塔,南有观音之岩,西有八仙之台,北有劈峰之山,钟鼓山峙于前,望乡台昂于右,蜿蜒环抱,上下隐伏,诚一胜景之奇秘也!”清初安丘文人张贞在《游广福寺记》中叹云:“三面山环,其景胜绝!”寺院选址符合堪舆学山环理念,是适宜佛教发展的理想之地。

中文名

崇明广福寺

地理位置

青州城南十里云峡河

所属地区

坐落于崇明岛东部中兴镇东首

建造时期

清咸丰年间

宗教

佛教

特点

三面山环,其景胜绝

拼音

chóng míng guǎng fú sì

所在地

崇明岛东部中兴镇东首

历史沿革

崇明广福寺

广福寺史建于清咸丰年间,前身为"武圣殿",原址汲浜镇北。民国十年,了道大师驻锡于此,更为现名,专宏净土。1946年,广福寺南迁中兴镇,其弟子叶承大师,继承住持,教宗天台,行归净土。

崇明广福寺

广福寺

1985年,寺庙改为收花站,佛事停止,但常定法师克绍师志,结庐寺旁,凡三十载,不荒持诵。1989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视察崇明,籍此胜缘,广福讲寺开办上海佛教学院二部,常定法师亲自持教,为各大丛林输送了一批优秀僧才。为使学院丛林化,1993年起筹建大雄宝殿、教学大楼、生活大楼等配套设施。承香港吴剑青、山西岳兆礼等大护法慨施巨资,于1994年秋克成其功。1998年,广福寺天王殿落成。2007年由广福寺僧众一致推举玄光(宗明)法师当选本寺住持。

规模

广福寺环境

广福寺位于风光旖旎、景色秀丽、被世人誉为长江口明珠的崇明岛东部地区之中兴镇南侧,寺院占地面积近30亩,距举世闻名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崇明出口仅4公里。寺院座西向东,静卧在波平如镜的七滧河西岸,遥观江海潮汐之盈虚,近闻尘世苦乐之消长,虽然不是千年古刹、敕建皇封,却也贤能辈出、普润一方,香火鼎盛,享誉遐迩。

广福寺是崇明岛上规模最大的两所佛教寺庙之一,其前身是汲浜镇北首之武圣殿,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1921年,于崇明佛教中兴建树了不朽丰功的了道法师自杭州得戒回崇,驻锡于此,乃建典型莲社,重振净土宗风,更名为广福讲寺。1946年,由其上首弟子叶承法师主持,南迁至中兴镇南侧现址重建,规模扩大,占地3亩,寺房36间,法器设施一应俱全,至此广福寺方初具规模。解放后,叶承法师多方努力,筹集资金,方期扩修庙宇,建殿装金,惜天缘所违,动乱忽起,寺毁僧散。

广福寺钟楼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1984年,广福寺创始人了道法师的再传弟子常定法师从南京栖霞山寺中国佛教僧伽班教习任上回到崇明,担当起了兴寺重任,立下了“立寺安僧,弘扬佛法;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的一生宏愿。在常定法师及广大信众的共同努力下,寺产得以收回。1985年初,广福寺被崇明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全县第2个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常定法师为寺庙负责人。就在当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举行了隆重的开放仪式,岛内外佛教界四众弟子近千人入寺敬香礼佛,一时盛况空前。常定法师主持寺务后,边招僧才,边修缮和扩建寺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广福寺旧貌换新颜,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住持常定法师努力下,仗十方襄赞、檀越资助,先后新建了山门楼、香客楼、念佛堂、斋堂、伽蓝殿、客堂、生活楼以及佛学院教学楼、学僧宿舍楼等建筑。1994年竣工的大雄宝殿高达19米,面宽21米、进深14米,占地面积572平方米,飞檐翘角、画栋雕梁,赵朴初居士题写的“大雄宝殿”篇额高悬其上,映衬得大殿更为庄严雄伟、气象万千。

广福寺现有比丘和沙弥32名,信仰坚定,身体健康,道风纯正,个个遵章守纪,并保持着佛教“僧装、独身、素食”的三大优良传统。严格按清规戒律行事,自觉行于正道,真正发心持戒修行,勇猛精进。寺院管理制度完善,有《僧人共住规约》、《职工守则》、《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客堂规约》、《佛事制度》、《上殿过堂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应急预案》、《卫生制度》等,并设立寺管处,监督实施。现任住持玄光法师有感于过去的一套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合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数年来逐步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事,以理服人。凡事有章可循,有理可据。全方位引进现代管理模式,还大胆实行业务电子化,会计电算化,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历代祖师

法脉传承

广福寺法脉传承为临济普陀后寺派

湛然法界 方广严宏 弥满本觉 了悟心宗 惟灵廓彻 体用周隆 闻思修学 止观常融 传持妙理 继古贤公 信解行证 月朗天中

今已传至宗字辈

了道大师传记

了道大师乃广福寺之创始人,崇明县一代巨擘,其嘉言懿行,堪为後世法。

大师道貌轩昂,神清气穆,飘然有仙风道骨。长言词,擅梵呗,铿然有金石之声。

大师讳了道,字心慧,崇明向化乡二堡镇龚氏子,俗名振家。祖辈务农,家贫好学。生於1890年,逊清光绪16年,岁次庚寅,古历十一月初一日;圆寂于1946年,古历三月二十五日,在五滧镇云林寺,坐化生西。世寿五十又七,僧腊三十又五。

大师剃度弟子有叶承、普照、古若、真法、乃承等十馀人。引度弟子有显荫、佛性、天性、慧性及比丘尼空寂等十馀人。其中显荫乃当代密宗之新秀,二十岁时东渡日本,才华杰出。备受日皇太子之礼遇,史册留名,惜英年早逝。空寂者早岁就读于中国佛学院,亲承欧阳竟无教诲,慧解过人,随届耄年,仍致力於经疏之研究。

大师後裔人数繁多。现居本县者,常定任广福寺住持,广愿任寿安寺监院,皆其徒孙。正守任寿安寺方丈,兼任佛协会长,则其曾孙也。

了公为绍隆佛种,作育英才,苦心孤诣,夙夜匪懈。1925年亲送叶承赴北京广济寺佛学院修习教理。

纵观教下诸徒及孙曾辈,贤能辈出,究其所以能荷重担,克绍宗风者,甯非祖恩祖德之所栽培耶。

大师宿根深厚,聪慧超群,一生行状,异乎寻常,其乃西方再来人欤。师成丁之年,早萌出世之愿。当是时,境内无正法可依,初亲近三氏会,继入掌疏门,随众应付经忏道场,然终觉所依非正。乃於1911年21岁时,决意外游,追求正法。先至杭州入昭庆寺依性空长老剃度出家,当年就在该寺受比丘戒。未几因慈谕返裏,寓居汲浜镇北裏许之武圣殿中,其殿旁有小学一所,翌年适会县督学黄荣青来校视察,见大师好学谦恭,行之异凡,遂修书介绍入上海哈同花园华严大学进修。时,主讲法师月霞法师赞其才华,倍受青睐,至该校因故解散,乃赴杭州、宁波。时值天台一代宗师谛闲大法师驻锡观宗寺,欣然往谒,从其修学天台教观,二度春秋,深获悟解。

继北返,先後入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常州天宁寺等大刹参禅,後又再度南游,住於普陀山慧济寺阅藏,由是深入经藏。同时至普济寺参拜印光大师,受印老开示後,遂专研净宗,惟以念佛求生西方归宿。抗日军兴,印老闭关於蘇州灵岩山,了公追随至灵岩,深得印老之器重,委以西堂等职务,辅弼灵岩。迨抗战後期,师闭关潜光,二度闭关於广福寺与云林寺中,务求克期取证。

了公师承忠匠,学贯多门,教弘天台,行重净土,用谛老之宏轨,承印公之懿范,上求下化,楷模足式。

大师之创建广福寺也,诚百世之功业。初,武圣殿乃关羽之神祠,院内又有小学,寺不迁,无以兴梵刹,校无舍,难以兴教育。师欲寺校双兴,乃夙兴夜寐,凡三阅月筑新舍於院外。讵料学校方迁,区公所旋复进占。大师愿宏志坚,梵宫不立,誓不退惰,累载辛勤,於1930年终於建瓦房6间,徙区公所於汲浜镇之南畔。从此本县净宗佛教中兴之初基始告奠定。因大师志在广种福田。顾额其楣曰广福讲寺。广福寺自了公入主以还。育人宏法,得行日著,莲风溥被,声闻日隆。至今周匝数十裏内信徒之众,佛事之隆为全县之冠。崇明佛教僧尼之智慧戒德,其之所以享誉遐迩,岂无本源乎。人称了公为广福寺之开山鼻祖,实为允当。

了公俭以自奉,厚以待人,修善兴福,不遗馀力,戒行精严,一丝不苟。居素淡饭布衣,躬行掺作。善兴香敬,悉以待人广种福田,或流通经籍,或布施饥贫。1932年本县遭两次水灾,饥民嗷嗷,大师宣导赈济,与陆思明、陈士荣共办施粥厂。1941年住持云林寺与许诗闻、曹学礼等首创民办福利事业养老院於寺中,兼施医药。师生西後,检其遗物,唯经书衣钵而已。

大师生於末季,法运衰微,本县正信佛教名存实亡,各类左道旁门,缪称佛教。了公悲心至切,矢志挽狂澜之既倒,树明灯与歧路。转神祠道坛,同归净土法门。指引失道迷人,共入弥陀愿海,统一全县修行法度,皆依灵岩山寺念诵仪规,创建念佛朔望团。於是莲香四敷,梵音几遍瀛洲。一时八方淄素,仰其高风而皈依,如蔡申甫、袁一飞等先後与师结为莲侣。启东大德黄稚甘等连袂来崇,皈依座下,并代表各界人士敦请了公移锡大雄寺,大师欣然偕弟子叶承渡江北上,住锡大雄寺。立清规,正毗尼,宗风丕振,四众咸钦,竟请皈依,乃至哀求剃度。今本县僧界中之头面人物,多当年求度之沙弥也。彼等恪遵祖训,依教奉行,继往开来,大师功不唐捐,伟哉了公垂范来兹。

大师示寂,预知时至,瑞相昭然。1946年三月,师自灵岩山返,临行有比丘问师何日再来?曰当了小和尚再来。回崇後居云林寺,未几略示微疾,於三月二十五上午八时许,嘱弟子古若曰:一定办好寿安寺。旋又告众曰:佛已来迎,我于十时往生,汝等要老实念佛,精进念佛,必定见佛。十时一刻,大师于大众念佛声中,端坐合掌含笑而逝。面色如生,遍体柔软,次年春荼毗得舍利数十颗,骨灰即于云林寺建塔供养。1951年由弟子智周捧大师骨灰安于灵岩山。

赞曰:应迹瀛洲,光被启海,众生未尽,乘愿再来。

不肖徒孙常定述

皈依弟子智入撰

西元1987年岁次丁卯冬

叶承法师传记

法师,崇明佛教界一代之贤能也。学通佛儒,台净兼融。於法华净土诸经,造诣尤深。前辈天台巨擘修老法师许为入室弟子,请作都讲法师,代讲《教观纲宗》、《法华》、《地藏》诸经。当时,师尚系晚学後生。而能舌灿莲花,口若悬河,非宿根深厚,曷克臻此。

法师乃了道大师上首弟子,广福寺首代传人。了公独具慧眼,固不负师恩,一身荷担如来家业,承先启後,致力於弘法利生,鞠躬尽瘁,死而後已。

初广福寺草创伊始,规模简陋。师夙怀广梵宇的宏源,於1946年值大公中学扩建校舍,协请广福寺迁址,协议圆成,宿愿可尝。师为购木材,亲赴产地,凡塑佛、动土兴工,悉亲自检点,席不暇暧,历三载而工成。於1947年建成殿宇一个二间于中兴镇南边,广福寺遂迁入新址。其时规模已具,但如来圣像尚未装金,幢盖庄严尤待充实。为佛像装金,特备黄金若干两待用。讵料“文革”祸起,佛像被毁,梵宫易主。至1968年劫火转烈,清正如师,竟亦未免,惨遭非刑,又加以中统特务之罪名,何期彼等逼尽黄金竟下毒手,终至愿未遂而身先死,忠贞之士未有年扶膺长叹也。“文革”後政府为叶公昭血平反,逝者已矣,存者其免诸!

法师讳叶承,字悟法,本县裕安乡陈氏独苗,俗名文元,生於佛教徒之家。性纯而孝,父早逝,母子两人相依为命。童年疾病缠身,而引发出世之愿,其母亦允其出家。师于成丁之年入广福寺依了道大师剃度出家。越明年受比丘戒於普陀法雨寺。戒毕得印光大师青睐,特函介绍入北京广济寺佛学院修习教理,了公亲送北上,二十岁毕业,即往宁波观宗弘法社学修天台教观,又二年入杭州圣水寺天台研究社,亲承静修大师教诲。叶师慧解过人,学冠同济,静老听其才,祝为法门龙象,喜台宗後继得人,因而人倾己所学所证,悉心栽培。师学而不倦终於得静老心传,成佛门之栋梁。

法师二十六岁时,因病回崇,了公教以专修净土法门。从此惟以念佛求生净土为依归。二十岁,应启东黄稚甘之请,随了公同赴启东,驻锡大雄寺,任方丈之职。於是立清规,正毗尼,创净土道场。彼时亟求剃度者皈依座下,何止千百,宗风丕振,成为启海佛教之首刹。叶师学道愈深,愈感不足,特委弟子圣智为当家,每有暇即往杭州常亲静老,更求深造,无怠无荒,迄于解放。

叶师於解放後,在广福寺效行百丈之芳规,合农禅为一体。1954年应邀往普陀普济寺,翌年又应邀往法雨寺等处,讲演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师从自性性海流布法门,使受教者如饮醍醐。1957年前寺传戒,聘为教授师。後母病回家侍奉,亲侍汤药,乃至洗涤溺器,必自躬行,八年如一日,暇则不倦於著述,如地藏经科释,以期启示後学,惜乎原稿尽毁于文革。

叶师之剃度弟子一十六人,其中敏慧多才,戒行清严,颇不乏人,如圣曛,圣琥,惜英年早逝。常定者住持广福寺。1958年广福寺受劫,仍结茅於寺旁,诵经礼佛未尝有间凡二十八载。1985年广福寺落实政策重行开放,以常定为住持。

叶师生於1909年,逊清宣统元年,岁次已酉,生西于1968年古历七月二十九日夜,世寿五十有九,僧腊四十有二。1972年冬,巨集明、巨集范等觅其遗骨,补行荼毗,至1982年奉安於灵岩山寺。

赞曰:天台巨匠,净土神驹,了却前因,莲池必预。

不肖徒常定述

三宝弟子智入撰

常定法师

常定法师,江苏省启东人,生于1919年。家道富裕,从小博古通今,书生意气,通晓五明。二十一岁在上海市崇明县广福讲寺依叶承法师剃度出家,二十二岁在南京宝华山受具足戒。师公了道和尚为他起法名心广,字常定,意在让他常定广福寺,守护道场,可他受戒后,并没有回广福寺,而是来到他师父曾经参学过的杭州圣水寺,依止静修老和尚深研天台宗经典两年半时间,之后考取青岛湛山寺佛学院,师从 虚老和尚主修天台宗。然因病中途休学,不得已结束了求学生涯。也就是说,到此他的法师的梦想破灭了。虽然他出家时曾立志精进学习佛法,发心将来做一位有德行、讲修持的法师,他得了当时最难治好的痨病(即肺结核)。初发心受挫后,他并没有灰心,而是一边治病同死亡较劲,一边自学佛学院指定的天台宗全部课程,反而使他在天台宗方面的造诣还胜于他的同班同学。连茗山法师都深为感佩,所以在1982年,在茗山法师的提议下,应中国佛教协会聘请,他成为一名中国佛协在南京栖霞寺举办(文革后)第一届僧伽班的授课老师,实现四十年前的愿望。1989年,身为广福寺住持的常定法师发心培养僧才,把上海佛学院预科班争取到崇明县来,在崇明广福寺创办!于是,常定法师四处奔走,写申请报告,呈报各种材料,力陈诸多优越条件。如此反复曲折了一年多时间,最后在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支援下,1990年11月上海佛学院预科班于广福寺正式开课。常定法师作为该班的班主任授课法师近五年时间。常定法师的自叙述中,他的农禅生活要比想象的更为艰难、更为严酷,也是加朴素而现实。那是一种时时处处与之搏斗的坚守。1958年「歇庙」后,上海市崇明县广福寺的出家人大部分都「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了,只有常定法师没有走,他在寺院旁搭了两间茅草屋和年迈的父母住了下来。这一切是那么顺利,在当时竟没有人出来阻拦,仿佛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暗示--坚守住!可怎么生存下来呢?常定法师是一个病身子,早在上世纪40年代青岛湛山寺佛学院读书时就得了肺结核,不得已退学返回崇明,用他的话说「只有等死了。这我晓得。」虽经多次鬼门关终于活下来了,然病身子干不了重活,劳累了便吐血不止。虽如此,他还是要供养年迈的父母。当地村民描述说∶「在生产队落户时,常定没有生产能力,只能靠借当时生产队的玉米维持生活。到年底没有钱还,只好一欠再欠,拖了好多年呢。」可见他的生活境况不佳。有人时常看到他在屋前地里种蚕豆,以充饭食不足。中国有句古话「久病成医」,常定法师也是这样。在他漫长的与病魔抗争中,他学会了看病、号脉、针灸等,能治些小毛病什么的。这属于纯布施性的,他不收钱财。然乡村民风淳朴,乡民们就变换著形式以解他的燃眉之急。二十八年的农禅辰光,常定法师就是在如此食物短缺中,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坚持了下来。

然而,人的愿望往往产生和愿望的现实条件相背离的时候,越是相差悬殊越是强烈。一场文革风暴,使常定法师由初始的坚守进而突发愿心--今生一定要复兴广福讲寺。这个在当时谁也不敢想的愿望突然生起在常定法师的心坎上,不是没有因由的。是自己的恩师、广福讲寺的住持业承法师含冤死去,激发了他的愿心。被定罪为华东区中统特务中队长的师父,只因为与香港的两个弟子互有书信往来,便被关进了牛棚,死于棍棒之下,在此之前,常定法师没有这么大的愿心或者说他作为出家人的志向是在其他方面。也就是前文叙述过的,当一个名副其实的法师,以讲经说法、弘法利生为己任。而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佛教一片寂然之际,常定法师萌发了复兴广福讲寺的愿望,他的心愿可算得上宏愿,他的心量可谓大矣!读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常定法师在当时动荡劫难的情况下凭什么有这么大的把握将在他的下半生中定能复兴广福讲寺呢?他说∶『靠山只有一个,那就是政府的宗教政策。解放后我学过国家宪法,其中有一条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中国第三大岛的崇明岛,佛教也恢复了宗教活动。在南京栖霞寺中国佛协于文革后开办的第一个僧伽班授课的常定法师,晓得广福寺会重新开放的,等第一届僧伽班一结业,他便谢绝了院校的挽留,信心十足地回到上海市崇明县开展他的愿望实现工作。

回到崇明岛,他先把自己仅有的两间茅草屋捐给了寺院,然后收徒建山门。有了徒弟,帮手就多了起来,信众闻声云集,积沙成丘,丘而成峰,占地五十余亩殿堂庄严、设施完备的广福讲寺终于恢复建设。

以上资料来自 广福寺住持玄光法师。

玄光法师

玄光法师

玄光法师,浙江桐乡人。出家于上海崇明广福寺,上常下定法师为其剃度恩师。先依剃度恩师研习天台教观,后从湛山寺明哲大和尚处承接天台法脉,为天台正宗第四十六代传人。1989年3月在上海崇明广福寺出家。1989年12月在宁波天童寺受俱足戒。1993年在广福寺从事寺院管理,同时兼任上海佛学院崇明班教师。1997年起任监院,主持广福寺日常工作。1998年当选为崇明县政协委员,2000年十二月,当选为崇明县佛教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2003年十一月当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2007年由广福寺僧众一致推举当选本寺住持。2007年当选为崇明佛教协会会长及反邪教协会常务理事。

玄光法师是一位少有的既精通教理又擅长管理的人才。曾专程赴新加坡学习讲经技巧和经典理论。每年七月,在本寺为期一月的地藏法会期间,玄光法师每日为信众开讲一小时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在每年十二月的冬至法会时,为信众讲解《阿弥陀经》及净土法门。在教理研究方面,玄光法师深得常定法师真传,遵循先人“学在天台,行归净土”的古训,在天台宗研究及净土宗修学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为培养弘法人才,法师利用空暇时间,组织了学佛小组,教授佛弟子天台宗入门典籍《五时八教》、《教观纲宗》和《始终心要义疏》。伺机缘成熟,将进一步教授天台大部经典《法华玄义》及《摩诃止观》。

法师颇得中医及终南派武学之真传。中医乃承继杭州陈訉医师之家传,武学则得于周口名拳师张明亮老师之亲授。张明亮老师为武林寿星张鹤年先生之入室弟子。

玄光法师,除经常为身患病疾的僧俗佛子诊病外,暇余则研习禅武,将自己修习天台教观的体悟融入于武学之中。遂发愿将心得述成《武海滴珠》一书,以发扬终南派“止戈为武、内外和平”的禅武精神。今已写出《武海滴珠》之10余篇禅武文章,发表在其新浪微博上。所述内容除终南派拳法、法理外,还包括自创的简单易行、功效显著的养生健身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