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ukula (Morgans, 1959),是鮨科石斑鱼属的一个物种。蓝身大斑石斑鱼是海中大型鱼之一,潜水爱好者经常能看到的。通常生活在热带地区,是石斑鱼中的大型品种之一。红海、非洲东部一直到大堡礁都有分布,我国南部海域也有分布。身体为白色到灰色,全身覆盖着大块的黑斑。海洋里5到150米的深度都有分布。

中文名

蓝身大斑石斑鱼

别名

金钱斑

外文名

Potato grouper

鮨科

动物界

鲈形目

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石斑鱼属

黑斑石斑鱼

拉丁学名

Epinephelus tukul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拼音

lán shēn dà bān shí bān yú

亚纲

辐鳍亚纲

亚目

鲈亚目

亚科

石斑鱼亚科

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红海,北至南日本,南至澳洲,台湾北部及澎湖海域

分布区域

东海、南海

保护级别

无危

属性

食用鱼类 是

最大长度 200 cm

栖息深度 10-60米

栖息环境 礁区、近海沿岸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9-3.5倍。头背部斜直;眶间区微凹。眼小,短于吻长。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或无,两侧齿细尖,下颌约2-6列。鳃耙数8-10+15-18。前鳃盖骨后缘微具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62-70;纵列鳞数113-130。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具硬棘XI,软条14-15;臀鳍硬棘III枚,软条8;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圆形。体色由淡灰色至淡褐色,分布著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头部则有黑色的小点斑及不规则的窄纹。各鳍亦具有黑褐色的斑纹,偶鳍上的斑纹较奇鳍上者为小。幼鱼之特徵与成鱼相似,唯体色较淡。

渔业方法

极佳的食用鱼。由于不会怕人,所以经常为潜水渔夫捕捉,南非及澳洲大堡礁北部的国家公园已将其列入保护。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红海,北至南日本,南至澳洲。台湾北部及澎湖海域有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