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莱河是山东半岛上的一条重要河流,约在东经119°30′~120°6′、北纬36°12′~37°6′。干流全长130公里,总流域面积5478.6平方公里。

别名

运粮河、胶莱运河、胶水

发源地

山东省平度市南部姚家附近

地理位置

山东半岛中部

所属水系

独流入海(渤海)

面积

5479平方公里

河长

130公里

流经地区

山东省平度、高密、昌邑、莱州市、胶州市

河口

莱州市海沧口、胶州市前店口东南

主要支流

北胶莱河、南胶莱河

流域地貌

胶莱河流经昌邑、莱州、高密、诸城以及青岛市的平度、胶州、胶南等县(市)。流域形状呈南北方向长的长方形,而河流是东南—西北向。

流域最大宽度64公里,最小宽度8公里,各支流均正交于干流,成羽状河系。胶莱河流域的水流一般是由两旁分水岭向干流集中。流域内平原居多,以堆积地貌为主。侵蚀和冲积台地约占流域面积的75%。火山形成的地貌约占7%,丘陵面积为18%。丘陵区及侵蚀台地分布在各支流的上、中游地带,冲积台地分布在干流两岸。流域内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汛期与枯水期变幅很大。在整个流域中,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泽河、淄阳河、白里河、昌平河、白沙河、三苗家、龙王河、现河、胶河、墨水河。

干流

胶莱河,作为交通概念上的运河,连通莱州湾和胶州湾,北端在莱州湾莱州市和昌邑市交界的入海口,南端在大沽河入海口——胶州市码头村。北段主要在原胶水(胶河)基础上挖成,南段则使用了大沽河的下游段。所以现代地理上,胶莱河北至北胶莱河入海口,南至入大沽河口。南胶莱河并非直接入胶州湾,而是通过大沽河,再汇胶州湾,其南端在入大沽河口。

作为地理上的河流,胶莱河,则北至莱州市(原掖县)海沧口北,南至胶州市(原胶州市(原胶县))前店口乡圈子村南汇大沽河处。胶莱河全长130公里,流域总面积5479平方公里。其中北胶莱河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4平方公里;南胶莱河长30公里,《山东省志·交通志》则记为134公里。流域面积1505平方公里。

胶莱河干流是一条没有源头(但,也有《平度市志》将胶河作为胶莱河的上源,把胶河源头铁橛山作为胶莱河源头)的、南北两端通海的人工河。以平度市姚家分水岭为界,北流入渤海莱州湾的为北胶莱河;南流入黄海胶州湾的为南胶莱河。平度姚家至窝铺段是南、北胶莱河的分水岭,河道顺直堤防齐正。洪水期南胶莱河水较大时流向北胶莱河,当北胶莱河水位高于南胶莱河的水位时,流向南胶莱河;当南、北胶莱河同时涨水时则水流缓慢。降水量多的年月,水泄滞缓,顶会出现漫溢的现象。

胶莱河南北分流,南流入胶州湾,北流入莱州湾,河名取两湾首字而成。其中,南胶莱河也叫胶莱南河,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为胶莱河自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向南流入大沽河的一段河道。该河段始于元朝,元世祖为南粮北调接济京师,于1280年开凿,历时五年而成。现已为胶莱河主要排水干道,但当地群众仍有运河、运粮河之称。

北胶莱河古称胶水,水系包括主流北胶莱河及诸支流,在青岛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泽河、龙王河、现河和白沙河,总流域面积1914.0平方公里。北胶莱河发源于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北麓,沿平度市与昌邑市边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镇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莱州湾。干流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8.6平方公里。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公斤/立方米。

则流向南胶莱河;当南、北胶莱河同时涨水时则水流缓慢。降水量多的年月,因水泄滞缓,堤顶会出现漫溢的现象。

北胶莱河

北胶莱河,古称胶水,胶河,又称北运河。为胶莱河自平度姚家村分水岭向北流入莱州湾的一段河道,经多次改道后,位于位于平度、高密、昌邑3地的边界上。自平度市宅科乡姚家村东南(南姚家),流经平度市宅科、万家、亭口、崔家集、前楼、明村、马戈庄、官庄、新河9处乡镇,至莱州市(原掖县)海仓以北入莱州湾,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8.6平方公里,其中平度市境内77公里,流域面积1914平方公里。

北胶莱河流经一片低平的冲积平原,多为洼地。河床质地上部为淤泥,下部为姜石和砂姜黑土,河身狭窄,比降平缓,上下游河道较顺直,中游多弯。亭口至新河段弯多曲大,以杨家圈村附近弯曲最大,有“七十二弯七十二曲”之称。上游刘家至亭口段河道两岸对称,断面呈梯形,是曲形的平原河道,汛期洪水渲泄不畅,两岸常有涝灾,是平度市历史上为害最大的河流。

南胶莱河

南胶莱河,原称胶莱南河,又称南运河,为胶莱河自平度市姚家村分水岭向南流入大沽河的一段河道。始于元朝,元世祖为南粮北调接济京师,于1280年开凿,历时五年而成,清以后为胶莱河主要排水干道。在姚家村东与北胶莱河分水,向东南流经平度、高密、胶州3地界的万家庄、孙家口、吴家口、孟家、闸子集、双会闸、大堤子、前店口,在吴家口村南入胶州市(原胶州市(原胶县))境内,穿过胶济铁路在前店口东南(圈子村南)与大沽河汇流后入胶州湾。沿途拦截7条主要河流,全长30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

该河流向大致西北东南,流经洼地,河道顺直,断面自上而下由20米逐渐增宽到80米,呈“凹”字形。一些支流断面超过干流断面2倍以上。所以,从开挖以后,每当“盛夏山洪暴发,为祸至烈”。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天启五年(1625年)的251年间,共发生20余起重大水灾。清代灾情更重。民国时期灾情则有增无减。

水文特征

干流水文

据1956~1979年同步观测系列统计,南胶莱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52.6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165.3毫米,折合年径流量为2.49亿立方米,根据平度吴家口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882平方公里)实测资料,最大年径流量出现在1964年,为5.37亿立方米,最小值出现在1968年,为0.0997亿立方米,最大值为最小值的53.9倍。北胶莱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69.2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124.9毫米,折合年径流量为4.96亿立方米。根据王家庄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2531平方公里)实测资料,最大年径流量亦出现在1964年,为16.7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出现在1968年,为0.127亿立方米,最大值为最小值的131.5倍。

胶莱河各支流上游大部在丘陵区,含沙量较高,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在2公斤/立方米以上,平原地区含沙量较小,一般在1.0~1.5公斤/立方米。据南胶莱河吴家口水文站1953~1965年实测,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27.4万吨。据北胶莱河王家庄子水文站1956~1979年实测资料,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9.6万吨。

胶莱河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结冰期。1990年代始来雨量稀少,河水渐趋枯竭。

河口水文

北胶莱河在莱州湾入海。胶莱河口,属泥质平原类型海岸。沿岸近海水域,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潮,涨潮流向东南,落潮流向西北。流速每小时0.5~0.9浬。一般潮汐规律是“初一、十五两头水,漾到晌天落到黑”。下营渔港潮汐时刻比沿海迟1小时50分左右。一般高潮水位1米,低潮水位0.6米。涨潮历时最长12小时,平均6小时,落潮历时最长11小时,平均6小时30分。由于滩阔水浅,水温变化与气温相似,水温在15℃以上,日数为150天左右。最高水温可达28℃。海水盐度5月至10月在28.5‰至42‰之间,海水透明度1~2米。潮间带坡度较小,属以粉沙为主的泥沙底质,其底质粒度自高潮区至低潮区粒径逐渐增大,大部分在0.5~0.063毫米之间。其水温受气温影响大,冬季常结冰,冰期在12月下旬至翌年2月。潮间带滩涂面积20万亩,浅海在负2米等浮线以内的约30万亩。

由于沙河、胶莱河供给了大量陆源物质,海岸线在缓慢向海淤进。潮间带虎头崖——胶莱河口:坡势平缓面积较广,高潮区筑有防潮坝。潮间带跨度1~5公里,底质粉砂。

主要支流

胶莱河经行于胶莱平原区,发育在南北两侧丘陵区的河流,汇集于胶莱河,因此支流繁多。北胶莱河较大支流左岸有柳沟河、五龙河、北胶新河,右岸有白沙河、漩河、龙王河、双山河、淄阳河、泽河等。南胶莱河较大支流左岸有东小清河、助水河等,右岸有胶河、墨水河、碧沟河等。

北胶莱河支流

入北胶莱河的支流主要有泽河,淄阳河、双山河、龙王河、现河、昌平河、白沙河、三苗家沟、五龙河、北胶新河等。

泽河,是平度市为解决涝灾开挖的人工河道,由昌潍地区水利局设计,平度市泽河工程指挥部负责于1965年组织施工,1966年竣工。河道在香店公社曲坊西北,流经香店、王家店、李园、门村、唐田、张舍、三堤、灰埠、新河9处公社,在新河镇北大苗家村西入北胶莱河。全长56公里,流域面积848.78平方公里,在平度香店乡曲坊村首受白沙河,西北流横断白沙河、旋河、龙王河、双山河、淄阳河等河。有支流三苗家沟,发源于灰埠镇侯家村,至四甲村北莱州市(原掖县),西行至灰埠镇小苗家村北再入平度,由新河镇大苗家村西北入泽河。

淄阳河,是北胶莱河下游的一条较大支流,南北两源,又称之阳河、城子河。经考:北源出于平度大泽山主峰东南扯麻线口七林顶西麓,长5.6公里;南源出于大姑顶西葫芦岩北麓,长5.4公里。原淄阳河流经大泽山、长乐、昌里、三堤、灰埠、新河6处乡镇,在新河镇阎家村西注入北胶莱河。1965年开挖泽河后,在灰埠公社下刘家村南将该河截断分成2条河流。泽河以上长37公里,流域面积186.1平方公里;泽河以下长7公里,流域面积22.6平方公里。此为淄阳河故道,不再承受泽河以上来水。其支流有中淄阳河、南淄阳河和北淄阳河。

双山河,源于平度磨锥山西北麓,流经青杨、昌里、张舍、三堤、官庄、新河6处乡镇,在新河镇高家村西注入北胶莱河,全长38公里,流域面积178.9平方公里。因流经苏村,过去叫苏村河;又因其源南有磨锥、北有双山,故名双山河。泽河开挖后,在姜家村将双山河截为2段。泽河以上河段长25公里,入泽河;泽河以下河段长13公里,仍入北胶莱河。

龙王河,源于平度市唐田乡东北风山北麓(《平度市志》:潘桃乡栾家山西麓),流经(蟠桃)、唐田、门村、田庄、白埠、前楼、明村6处乡镇,在明村镇大小河子村南入北胶莱河。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306.42平方公里。是北胶莱河的较大支流,也是平度市西南洼涝地区的一条主要防洪排涝河道。泽河开挖时在西石河村西将龙王河及其支流大营河截断。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泽河以下河段长24公里,流域面积276.42平方公里。其支流有大营河和旋河秦皇河。秦皇河,发源于蟠桃乡长岭山南麓,流经蟠桃、唐田、李园、白埠、明村等乡镇。长30公里,于明村镇小于家屋子入龙王河。

现河,源于平度市蟠桃乡乔家北山郭落崮(裕风顶)西麓,汇多处山涧来水,流经蟠桃、城关、香店、王家站、何家店、蓼兰、中庄、崔家集、前楼等9处乡镇,于小召村(《平度市志》:前楼乡南郭家村)西入北胶莱河。原河长50公里,流域面积204平方公里。泽河开挖时在大洪沟村将现河截断。1983年,经水利区划核定,泽河以上河段长20公里,流域面积116.95平方公里,泽河以下河段长40公里,流域面积318.72平方公里。

昌平河,源于平度市蓼兰镇东南部丘西村,向西流经范家、高家庄,至五里屯东折向西南,于崔家集镇东南部陶家堡村南汇入北胶莱河。河长17.8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上游丘西至五里屯的东西河段,因流经范家村,名曰范家沟;五里屯至北胶莱河段,因流经三泊洼(古属昌邑市(原昌邑县)),取2县首字为昌平河。

白沙河(平度市境),源于平度市崔召镇西北部上马戈庄村后大姑顶(明堂山)南麓的西涧山泉,其下为桃花涧。河南流至沙岭村折向西南,至丘西村又南下,于刘家口子村东入北胶莱河。流经崔召、香店、麻兰、张戈庄、何家店、蓼兰、宅科、万家8处乡镇。开挖泽河时在曲坊村南将白沙河截断,以上河段成为泽河支流;以下河段仍是北胶莱河支流。1983年,水利区划核定白沙河总长49.8公里,流域面积228.8平方公里。泽河以上段河长18公里,流域面积60.23平方公里(1972年将河长6.8公里、流域面积37.4平方公里的产水径流调到猪洞河,归大沽河水系);泽河以下段河长25公里,流域面积131.17平方公里。

三苗家沟,源于平度市长乐乡王家庄村,于翟哥庄村西南入莱州市(原掖县)境。流经杨家庄村、丘家村之西又入平度境。流经灰埠镇韩家村北又入莱州市(原掖县)境,于太平庄村西南再入平度市境,流经灰埠镇小苗家村于新河镇大苗家村西入泽河。河长21.3公里,流域面积123平方公里,其中平度境内河段总长15公里,流域面积51.98平方公里。该河在泽河开挖前直接入北胶莱河,是北胶莱河的一级支流;泽河开挖后,将其在新河镇大苗家村西截入泽河,成为泽河的支流。

清水河,古名白河,源于平度市张戈庄乡杜家村东,以水清而得名。东北西南流向,流经白河庙、辛庄、陈家顶,在道王丘村东折向西南,在姚家东入北胶莱河。1957年,在道王丘打坝堵死原河道,改道向东南至刘家庄新挖1800米,东入南胶莱河。河长23.5公里,流域面积61.3平方公里。

北胶新河,位于高密市西北部和昌邑市(原昌邑县)东南部,为区内防洪排涝开挖的一条新河,1975年河成。它自高密仁和乡梁家屯南起,与南北流向的小辛河相接,西北流横断柳沟,五龙各河,经高密市蔡家站乡、大牟家镇,至西泊子西北,于昌邑市(原昌邑县)流河附近注入北胶莱河,全长38.8公里,流域总面积1191平方公里。

五龙河,该河上游分东西两支,皆源于诸诚县九龙埠。东支名五龙河,自土庄乡山庄东入境,流入李家庄水库。西支名盆渠河,自土庄乡常家疃东南流入境内马旺水库,两支流出水库后至柴沟西合流,称五龙河,经呼家庄、康庄、蔡家站、大牟家等乡镇,至槐家村东入北胶莱河。境内长52.4公里;流域面积450.9平方公里。该河分南北两段,以红埠子庄东之北胶新河为界,北段长13.5公里,流域面积55.4平方公里;南段长38.9公里,流域面积395.5平方公里。五龙河,发源于诸城九龙山西麓,该河分南北两段,南段由源地北流8公里入高密市境,经马旺水库,又北流于高密张家屋子南入北胶新河。北段由北胶新河分出,北流经高密大牟家镇,于高密小刘庄东注入北胶莱河。南北两段全长62.2公里,流域面积38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09/1000。

柳沟河,东源起于凤台埠,西源起于两埠岭。二流经柴沟、拒城河、呼家庄等乡镇,在苗家屯北汇流,经康庄、高密、仁和、咸家等乡镇,至大杜家西入北胶莱河,全长48.7公里,流域面积277平方公里。该河分南北两段,以莳家庄北之北胶新河为界,南段长34.5公里,流域面积218.8平方公里;北段长14.2公里,流域面积58.2平方公里。

小辛河,古称五里桥河,起于高密镇秦家岭,过五里桥折向北,经夏庄、仁和、姜庄等乡镇,至大侯家西入北胶莱河。全长22.1公里,流域面积71.25平方公里。该河分南北两段,以梁家村南之北胶新河为界,南段长9.8公里,流域面积7.05平方公里,北段长12.3公里,流域面积64.2平方公里。

小康河,正流源于卣坊一带,经张家埠、碾头至南关,北流穿过城区(县城东西两岭之水,在城区分多支汇人正流),向北出北关,经仁和乡至小楚家西入北胶莱河。全长26.1公里。流域面积66.2平方公里。该河分南北两段,以仁和庄西之北胶新河为界,南段长13.1公里,流域面积35.5平方公里;北段长13公里,流域面积30.7平方公里。

周官河,古称周公宣泄沟,位于县境东北,自阎家北起,至刘家口子西入北胶莱河,全长9.4公里,流域面积24.5平方公里。

于家沟,起于陈家泊子南,至王干坝西入北胶莱河,全长13公里,流域面积36.1平方公里。

青年河,起于王官庄北,经马龙屯、北杨家庄至陆家西北入北胶莱河,全长11公里。

吴沟河,古称“吴儿沟”。发源于昌邑市饮马镇吴沟村西,蜿蜒北流折东,经石埠镇、流河乡泄入北胶莱河。全长12.59公里,流域面积73.6平方公里。1979年人工加宽河道,裁弯取直,使河道畅通,水灾根绝。相传,元代吴沟村一带积水不泄,吴姓挖沟排水,取名“吴儿沟”,后经历代导治,遂称吴沟河。

万泉河,发源于昌邑市青山南麓,东流经流河乡入北胶莱河。全长5.7公里,流域面积7平方公里。因泉水较多,故名。属季节性河道。

清泉河,发源于昌邑市青山东麓,经宋庄乡辛福店入北胶莱河。河长6.5公里,流域面积11平方公里。

漩河,发源于昌邑市宋庄乡辛福店北,向北流经仓街、卜庄乡,在廒里村北汇入北胶莱河。河长35公里,河床宽10~40米,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每遇汛期,水流湍急漩,涡极多,故称漩河。漩河原起自卜庄乡皂沟子,1964年导治时,与“德清沟”接通。属季节性河流。

南胶莱河支流

入南胶莱河的主要支流有清水河、小清河、助水河、胶河、墨水河、利民河、碧沟河等。

胶河,古称胶水,据《水经注》记载,胶水为独流入海的河流,它由源地北流,又西北流,大致由今北胶莱河入海处注入渤海。元、明开挖胶莱运河,胶水成为新开胶莱运河的支流。此后,胶水下游河道屡有变迁,或北流注入北胶莱河,或东注南胶莱河,或者两者兼注之。胶河发源于胶南县铁橛山北孙家沟,北流经胶州市(原胶县)西部,经过褚家王吴水库,流入高密市境,又蜿蜒北流,在高密吕家南直村屈而东北流,于马家花园南注入南胶莱河。河长106公里,流域面积60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7/1000。

墨水河(胶州市(原胶州市(原胶县))境内),简称墨河,古有张奴河、墨水、张鲁河、乌池河诸名。发源于胶州市(原胶州市(原胶县))西南部夼集乡的高家艾泊及匡家茔一带丘陵地区,二源于南杜村乡雷家孝源村南相汇,流经南杜村、西祝村乡及苑戈庄镇沿后屯乡西界北流,至刁家屯西入高密市境,在高密市河崖乡郭家屋子村前再入胶州市(原胶州市(原胶县))境,经后屯乡、马店、北王珠镇于官路滞洪区下游汇入梁沟河、小套河入南胶莱河。河长50公里,流域面积339.9平方公里。沿岸土质肥沃,村庄密布,是胶州市(原胶州市(原胶县))主要产粮区。

小清河,因水清得名。原发源于平度市麻兰镇西南部的邓家荒西北,今发源于张戈庄乡张家庄村东北部,向西南流经张戈庄、西梁家、小万家、大万家、薛家营、孙家营、兰底,至刘家西埠折向南行,至亭兰乡的万家庄村东汇入南胶莱河。河长26.5公里,流域面积52平方公里。河道过去常年有水,1981年后由于连年干旱河道干枯。

助水河,系元代于1283年从大沽河调水以接济南胶莱河水量不足而开挖的人工河道,源于平度市南村镇后斜子村东北,向西南至亭兰乡吴家口至南胶莱河。河长10.5公里,流域面积87.48平方公里。助水河,由南村镇后斜子村北起源,长10.5公里,在亭兰乡吴家口入南胶莱河。小清河发源于张戈庄镇前沙岭村东,流经张戈庄、郭庄、兰底、亭兰等乡镇,长26公里,在程家寨子村西汇入南胶莱河。

利民河,以兴利于人民而得名。发源于平度市南村镇大洪兰以东,自苍古屯村北流入胶州。干流长10公里,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在沟里庄北分成东西2条:东利民河于1977年改道入大沽河,西利民河至刘家闸子东南1.5公里处入南胶莱河。利民河,发源平度市大洪兰东,至刘家闸子东南1.5公里处入胶莱南│河长10公里,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

碧沟河,源于胶州后屯乡至皇庙、陈家河头一带,东流经马店镇周家河头村西韩家村前入前店口乡,至后店口村东南汇入南胶莱河。干流全长13公里,流域面积83.4平方公里,是后屯乡、马店镇、店口乡雨季重要的排涝河道。碧沟河,发源于胶州市(原胶州市(原胶县))五皇庙、陈家河头一带,至后店口村东南入南胶莱河,河长13公里,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

清水河,发源于张戈庄镇小马丘,流经张戈庄、兰底、宅科等乡镇,长23.5公里,于刘家庄东入南胶莱河。

王珠河,发源于胶州市(原胶州市(原胶县))赵家营,至沙沟村北入南胶莱河,河长4公里,流域面积8.5平方公里。

双回河,北源吴家庄,南源葛家庄,于北王珠镇南部入南胶莱河,河长9公里,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

郭杨河,1975年开挖,西起郭家台子西南,东至孙家口村前折向东北,入南胶莱河。全长9.3公里,流域面积23.2平方公里。

开凿运河

元世祖统一中国定都北京,粮食需江南供给。至元十七年(1280年),莱人姚演建议开凿胶莱运河。元世祖忽必烈极为重视,立即准奏。于当年七月任命姚演为总管,益都路宣尉使、都元帅阿八赤(来阿巴赤)为监督,调益都、淄博、宁海(今益都、潍坊、淄博、莱州、青岛一带)兵万人,征民夫万人开凿运河,寒暑不辍。至元十九年(1282年)七月(一说8月),自胶州陈村海口至莱州市(原掖县)海仓口的主体工程初告竣工,将南北两河联成一体。当年试航,因河窄水浅,仅运粮2万余石。

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月(一说6月),元世祖再令阿八赤扩开,并北引平度之白沙河,南引平度南村东之沽河,西导入运河,以壮水势。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河道运粮已很可观,其水手、军人2万,船1000艘,岁运粮米60万石,占当时江南年漕运总数的60%。由于连续5年开凿运河,耗资巨大,部分朝臣又竭力反对,加上河道管理、清淤等问题较多,特别是海运事业的迅速发展,胶莱运河的航运事业持续不足8年即被海运取而代之。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罢胶莱海道运粮万户府,1290年停止运粮。

明、清时期,原用于航运的水源都泺、百脉湖、九穴泊等渐趋干涸。明初,胶莱运河时用时废,疏浚、攒运之事屡议屡罢。1441年(明正统六年)昌邑人王垣上言:“漕河水浅,军卒穷年不休,自太仓而抵胶州,州有河故道接莱州市(原掖县)宜浚之,由掖浮海直沽,可避东北海险数千里,较漕河为近。”朝廷未纳。1532年(嘉靖十一年),山东巡按御史方远宜又议开新河,因马家濠(今黄岛区)数里皆石岗,未果。嘉靖十七年(1538年)山东巡抚胡赞宗又募夫凿治马家壕(颊)地段,由于人少工程量大,施工两年仍严重影响航行。嘉靖十九年(1540年)朝廷派副使王献主管马家壕开凿工程,这年正月二十三日破土动工。因“顽石如铁,河工焚以烈火,用水沃之,石烂化为烬”。苦战3月,终于开出了一条“长十有四里,广六丈有奇,深半之”的人工河段,从而使江淮之舟避薛家岛石牙林立的险滩,直达塔埠头于胶莱。

嘉靖二十年(1541年)王献又致力于胶莱运河的全面疏浚工程,引张鲁河、白河、现河、五龙河诸水,以增加胶莱运河的水势。同时建海仓口、新河、杨家圈、玉皇庙、周家、亭口、窝铺、吴家口、陈村九闸,以调节河道水位,并“置浮梁,建官署以守”,尽管分水岭30余里因工程浩繁未得疏浚,“船底拖沙而行”,但分水岭5里下可张帆畅行至海口无阻。胶莱河运又进入兴旺时期。

后来由于农民造反,“倭寇为患”,明朝廷实行海禁政策,着力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而对胶莱运河的浚治采取轻视和反对的态度。明朝着力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而对胶莱运河的浚治采取反对和轻视的态度,使其在繁盛了10余年后再次陷入萧条,乃至湮废,1542年已不能通船。1571年(明隆庆五年),给事中李贵和上书开河,山东巡抚梁梦龙认为胶莱河“春夏泉涸,无所引注,秋冬暴涨,无可蓄浅,南北海沙易塞,舟行滞而不通。”未被采纳。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防御史颜思忠请开胶莱河不果。

清代,对胶莱河疏浚通航,进行过多次讨论,直至1724年(雍正二年)朝廷派内阁大学士何国宗视察胶莱河后,议“永不疏浚。”

此后,由于山洪坡水的冲积、河道淤积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在平度市的宅科乡毛家、姚家村东又自然形成分水岭,将胶莱河分开。明、清、民国时期虽不断有人上书请求再开胶莱运河,但均未果。

展望

有专家称要重新开发胶莱河,使之成为“中国苏伊士”运河,可谓设想宏大。胶莱河漕运历经元明清三代,由此产生的“胶莱漕运文化”在历史上影响巨大。由于渤海是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太差,自上世纪末以来,渤海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而位于黄海的胶州湾也由于半封闭的湾体形状以及陆源排污严重,同样存在生态退化、生物减少等问题。现代中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改变沿渤海湾现有污染环境,加强两海交通,开发“中国苏伊士”运河应成为现实。

名称由来

胶莱河,是在古代胶水(即现代地理胶莱河支流胶河)的基础上开挖所成,所以后世资料记载,胶莱河也古称胶水,俗名胶河。准确地讲,应当是北胶莱河古称胶水,《青岛市志·地理志》正是这样记载的。北胶莱河大部分河道是古代胶水故道。清乾隆《昌邑市(原昌邑县)志》载:“胶水出胶州铁橛山,水色如胶,故名”(但铁橛山也称胶山,以山称河似乎更合理),系指胶河,也是指胶莱河。[1]

胶莱河之称,始于元朝。元世祖占领江南后,为发展漕运,南自胶州湾麻湾口,北至莱州湾海仓,沿胶水开凿新运河。公元1280年动工,经4年而成。取两湾首字命名“胶莱河”。数年后停用。《莱州府志》云:“胶莱通运之议,创自元人,开之数年即罢。明时屡试,而终不行”。

胶莱河开成后,元、明两代江南粮米长期由此运往京师,当地亦称运河、胶莱运河、运粮河。

清朝,以胶河口之西八华里的姚家(今属宅科乡)村东分水岭为界,称胶莱南河、胶莱北河。现代地理称南胶莱河、北胶莱河,又称南运河、北运河。

另外,《莱州市志》也将此河称北胶河,当是与胶河相对,以方位称之。

自然资源

莱州市北胶莱河以东的海仓沙滩至石虎嘴湾,有粗、细砂,种类多样,蕴藏量5亿立方米。

胶莱北河西岸土山镇西北,占地30平方公里,系古海沧遗址,山东省最大的卤水矿区。地理座标为东经119°35′12″-119°43′24″,北纬37°2′24″-37°7′50″,该区属滨海低平原,地形南高北低,地势平坦。地面高度为海拔1.5-15米。地势坡度南北为1/3000,东西为1/6000。

盐区以西为滨海沙滩地和盐碱地。地下卤水含水层有3层,分别埋藏于地下0-10米,15-25米,35-55米的砂层或粉砂层中。个别地方有4层,最大埋藏深度不超过80米,宜于开采。近岸低浓度带卤水浓度多小于10°Be′;中间高浓度带卤水浓度为10°-15°Be′,是当地地下卤水主要开采区;远岸浓度带卤水浓度为10°-5°Be′,有变淡趋势。地下卤水不仅含有大量原盐、氯化镁、氯化钾等工业原料,还含有溴、硼、磺等29种元素。该区水系不发育,只有一些小型水池和沼泽。

据山东地质局地质队测定,该区可建年产150万吨原盐的盐田50万公亩。国家地质、石油二部资源勘探报告提出:渤海莱州地区高浓度地下卤水可折盐2.1亿吨。

莱州湾胶莱河口周边,水域营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成为鱼虾产卵、索饵、生长肥育、越冬洄游的场所,俗有鱼虾摇篮之称。1960年代以后,这里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渔轮多到烟、威、石岛渔场或远至吕泗、舟山渔场作业。

治理开发

南胶莱河,是在一片平原地带挖成的,沿途拦截了7条支河流,支流断面有的超过干流两倍以上,汇入大沽河,流入胶州湾,从开挖后的600多年间,为害至烈。《胶州志》载,自1374年(明洪武七年)至1625年(天启五年)的251年间,水灾就有20起之多,毁庐伤禾,人民流离。民国时期,胶莱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有增无减,两岸沃土,翠绿稼禾,一夕间没入汪洋,劳动一年,毁于一旦。

河道治理

为保证航运,1535和1541年(明嘉靖十四年、二十年),先后两次疏浚此河。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在胶莱河上建起海仓口、新河、杨家圈、玉皇庙、周家、亭口、窝铺、吴家口、陈村9座闸,是为便利航行而兴建的调节水位闸。航运停止后,水闸废除。

北胶莱河治理

1948年3~5月,胶东行政公署组织昌南、昌北、平西3县(现昌邑及平度市一部分)民工,完成杨家圈和亭口段裁弯取直,瓦庙口至新河段的培堤,共完成土方88万立方米,投工54万个,治理长度12公里。1949年春,又将杨家圈、杨台、流河等处裁弯、疏浚,长4公里,完成土方55万立方米。1953~1965年,先后6次培修加固堤防,两次疏浚河道,筑新河、大苗家防潮堤6.05公里,完成土石方12.7万立方米,投工9.1万个。1973~1976年,由山东省水利设计院规划,昌潍专区水利局具体实施,按照5年一遇排涝标准、20年一遇防洪标准,对北胶莱河的北胶新河河口(前疃西)至泽河河口34.96公里老河道裁弯取直、拓宽加深、修筑大堤。

1973~1974年,由平度、高密、昌邑3县负责挖河、建桥涵及移民房,工日统算平度市完成45%,高密市完成30%,昌邑市(原昌邑县)完成25%。1975年的挖河、新河段建闸、潍(坊)石(岛)公路桥扩建等工程,是由平度、昌邑2县施工,平度市承担64.3%。1976年,干流潍石公路以南段,由平度市完成疏浚河道17.99公里,建生产桥2座。共完成土方1111.54万立方米,石方2.78万立方米,混凝土0.46万立方米,投工1052.51万个,国家投资712.94万元。北胶莱河治理后,保护了平度、昌邑2县的8处乡镇25.4万亩土地,沿河群众免受洪涝灾害。新河闸以南河槽蓄水可达1259万立方米,可灌溉4万亩农田。

1976年,在平度市段建成北胶莱河新河蓄水防潮闸,是北胶莱河干流上一座集防洪、灌溉、挡潮、水资源开发和交通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别为Ⅱ等,大(2)型水闸。2019年4月30日进行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对北胶莱河新河蓄水防潮闸拆除重建,新建20孔平板钢闸门蓄水一座,新建交通桥一座,附设管理区一处。新河蓄水防潮闸建成后,可大大缓解水资源严重匮缺局面,改善河美化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南胶莱河治理

南胶莱河干流穿过平度、胶州2县(市),分而治之。平度市自1956~1964年先后增修呈家口至万家庄、李戈庄村南、河北至刘家庄堤防,计6公里。至此平度市段才有了完整的堤防。胶州市(原胶州市(原胶县))段的治理工程主要有:1957年,右岸从南店子到胶济铁路,左岸从利民河到河西店,筑、复堤22公里;1964年,右岸从店子到碧沟河复堤19.2公里;1973年,右岸从胶河至店子,左岸从闸子到大沽河复堤17.5公里;

1976年,右岸从铁路至刘家花园20公里,左岸从大沽河到助水河18公里筑堤;1980~1984年又在左、右岸复堤2.4公里。上述6次工程共完成土石方68.88万立方米,投工65.28万个,国家投资42.1万元。治理后,胶州市(原胶州市(原胶县))段两岸堤防总长已达38公里,其中左岸18公里、右岸20公里,两岸共有险工9处3.82公里。1986年,国家又投资19万元用乱石护砌2.47公里;重点加固薄弱地段6处2.6公里,计投工1.03万个。

滞洪蓄水

1960年,在其支流墨水河、胶河的下游,分别建成官路、大兰2个滞洪区,最大滞洪量均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同时还在上游建中小型水库7座,塘坝24座,蓄水总量1亿立方米以上。这些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干流的洪峰流量,使其逐步变害为利。

开挖新河

1868年,高密知县周麟章倡众开挖渲泄周官河。此沟自东前岭至刘家口子,转入北胶莱河。从此,河崖洼水患有减,故民称此河为周官河。

1975年由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和昌潍地区水利局统一组织规划设计,采用山区高水高排、平原低洼区低水低排的原则,1976年计划开挖一条南胶新河,将胶河在姚哥庄铁路桥以下截断,向东汇入墨水河,在黄家庄前将墨水截入,经戴家屯、玉皇庙,在斜沟崖村东拐向南,再经罗家村西十里堡、胶济铁路、济青公路,沿跃进河南下穿沽河农场,在码头村东南入胶州湾。胶州市(原胶县)动员万余民工,于1976年春节前后分2次施工,从码头村河口开始向上游开挖,历时4个月,国家投资50万元,群众自筹300余万元。这段工程系海滩淤泥,经一冬春紧张施工,仅完成3.3公里,后因区划变更、资金短缺、施工难度大等诸多原因停工作罢。至1987年,南胶莱河仍是原走向。南胶莱河虽经多年治理,但由于河跨数县,缺少统筹全面治理,灾情依然不断。仍有21年发生涝灾(其中有两次河道决口),其中有6次涝灾面积达40万亩。

1970年代初,经山东省、地、县水利部门勘测设计,始确定开挖北胶新河,以截五龙、小康等河水。

1975年12月2日,全县组织8万余人投入首期开挖工程(自仁和庄南至五龙河口段,全长9576米),于当月18日完成。继而,增加2万人,投入第二期工程(自五龙河口至五里河口,长22227.75米),于1976年1月22日基本竣工。同年2月,完成小辛河至仁和庄南段开挖工程,长2434米。8月完成一、二期土石方尾工。1978年,全部完成沿河桥梁、涵洞和拦河闸等建筑工程。该河小辛河口至昌邑市(原昌邑县)流河村东入北胶莱河,全长38.81公里,堤内肩距最宽180米。高密市开挖34.24公里,完成土石方1440万立方米。建桥14座、涵洞22座、拦河闸3座;总投资1353.6万元,投工960万个。

新河落成后,高密县境北部历史性水患得以根除。河以南的五龙河、柳沟河等,十年来未曾漫溢决口。新河流域内排水能力提高,地下水位下降,返碱现象减轻。

1975年秋,从郭家台子南起,横穿死洼底,经杨家丘前达孙家口,新开一河,接旧排水沟,定名郭杨河。是年11月13日,60013人动工,当月27日竣工,完成土方38万立方米。该河总长9100米,复式河槽,上游口宽30米,底宽15米,平均挖深1.5米;下游口宽60米,底宽40米,平均挖深2.2米。新河落成后,南胶莱河水位下降,河口处泄洪能力为70立方米/秒,一般三天内可排除洼地内积水。

水库工程

黄山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位于平度市东北部崔召镇境内,座落于北胶莱河水系白沙河上游,流域面积37.4平方公里,总库容1330万立方米,兴利水位104米,兴利库容728万立方米,95%保证率可利用量292万立方米。

王吴水库,位于胶河中上游,褚家王吴南。流域面积344平方公里,总库容为657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2658万立方米,最大泄洪能力为1250立方米/秒。属中型水库。1958年4月6日动工兴建,于7月24日建成大坝、输水洞和溢洪道。大坝自杨家栏子至褚家王吴西,长1758米,顶宽5米,高程56.4米,为均质土坝。至1979年,先后完成弧形钢板泄洪闸、开敞式溢洪道、交通桥、消力池、钢筋混凝土无压管涵放水洞、水力发电站、防汛公路、非常溢洪道等配套工程。水库防洪灌溉效益范围跨高、胶两县。1975年8月15日发生特大洪水,由于该水库蓄调作用,削减胶河下游洪峰量的74%。该水库控制灌溉面积18万亩,其中高密12.6万亩。

马旺水库,位于马旺西南五龙河西支上游。流域面积68平方公里,总库容2700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1959年10月动工,1960年5月建成主体工程。均质土坝全长1341米,其中主坝长203米,高程15米,顶宽5米;副坝长1138米,高程8米,顶宽6米;溢流堰宽30米,堰顶高程52米,最大泄水量530立方米/秒;钢筋混凝土无压管涵输水洞,输水流量4.6立方米/秒。1961年春至1982年,先后完成开挖溢洪道、坝后排水沟、非常溢洪道等工程。水库建成后,五龙河下游防洪效果十分明显。1971年,日雨量多达216毫米,水库溢洪流量仅15立方米/秒,下游15万亩土地免受水灾。能浇地3.2万亩。

拒城河水库,位于拒城河西南、柳沟河东支上游。流城面积17平方公里,总库容630万立方米。属小(一)型水库。1959年10月13日动工,次年5月竣工。均质土坝长1817米,顶宽5米,高程41.6米;开敞式溢洪道两处,最大泄水量28立方米/秒;水库建成后,使拒城河、呼家庄两社4万亩土地免受洪涝灾害,灌溉面积3000亩。对平日公路和胶济铁路起防护作用。

李家庄水库,位于李家庄西南、五龙河东支流上。流域面积31.5平方公里。总库容895万立方米。属小(一)型水库。1959年11月5日动工,次年5月3日竣工。均质土坝长1350米,顶宽5米,高程54.1米;开敞式溢洪道,最大泄水量114立方米/秒;钢筋混凝土圆管输水洞,输水能力4.53立方米/秒。该库共投工58万个,完成工程量45.2万立方米;投资42.15万元。水库建成后,能灌地3.04万亩。

七城水库,1958年,官路水库建成后,尚不能控制整个墨水河径流量,故在该河中游支流十米河上,后屯乡七城村南洼地筑堤蓄水,以临村命名。蓄水636万立方米。1959年春建成,当年蓄水给库区周围七城、刁家屯、和睦屯、肖家屯、水牛、小屯等村造成生产、活严重困难,于1961年废库还耕。

顶子水库,位于北王珠镇南顶子村南,利民河东支流汇口处,蓄水280万立方米。1958年春建成,当年蓄水,周围土地逐渐盐渍化,南顶子、苍古屯、战家庄、王疃等村干群强烈要求废库还耕,1961年汛后停止蓄水,将大坝推平种地。

闸子水库,位于北王珠镇闸子村东南,利民河汇入胶莱南河处,为控制利民河水不流入胶莱河就地存蓄,蓄水247万立方米,1958年建成,当年蓄水,加剧了库区周围土地盐渍化。当时公社驻地在闸子,由于地下水位抬高,公社机关及附近村均受影响,汛期往往受淹,干群意见强烈,1962年废库还耕。

杨家屯水库,位于马店镇杨家屯村东,碧沟河的左岸与丰隆屯水库隔岸相望,为解决双回河以南的水源不进入碧沟河就地存蓄,水库淹没面积1000亩,1958年建成,当年蓄水170万立方米,水库占压了库区附近汪家庄、杨家屯等村大片耕地,于1961年后废库还耕。

丰隆屯水库,位于前店口乡丰隆屯村后的碧沟河右岸。为解决碧沟河支流翻身河水就地存蓄和拦蓄碧沟河一部分汛期客水,1958年夏建成水库,当年存蓄部分水,次年建溢洪道,水库淹没面积4200亩,是胶莱河上次于官路水库的第二大平原水库。存蓄水量780万立方米。1962年废库还耕。

灌区工程

闸子灌区,位于南胶莱河下游,北王珠镇闸子村北,25个村受益,灌溉面积1.3万亩。灌区建成千渠2条长3.85公里;支渠6条,长9.3公里;斗渠15条,长12公里,排水干渠8条,长12.9公里,支渠14条,长21公里。1968年开灌,1970年又建电力排灌站,两站装机4台244.76干瓦,引用2.9个流量。1972年灌溉面积0.3万亩,比开灌前产量增加1倍。以后陆续配套,灌溉面积也相继扩大,每年春夏灌溉3次,秋季灌溉1次,由于拦河闸拦蓄流水,沿河两岸临时提水灌溉甚为便利。灌区土地迅速建成稳产高产田,1987年亩产由开灌前100公斤增加了4倍多。

王吴水库灌区,1958年8月至1960年4月,完成灌区首期规划工程。南灌区15.85万亩,包括城律、柏城、城关、大王庄及墨河(胶州市(原胶县))等公社;北灌区7.4万亩,包括河崖、夏庄、姜庄等公社。1962年,着手整修灌区主要建筑物。1965年,栽掉北灌区按新规划重新建胶河以东灌区。

河口防潮

胶莱河防潮堤,位于莱州市土山镇海仓村南、胶莱河口右岸。北起海仓村西,南止寨里徐家乡小刘家村西小浞河口。由县水利局设计,土山公社3000名民工施工。1964年春动工,当年建成,完成土方18.4万立方米,砌石方400立方米,用工5.4万个,投资2.3万元。建成大堤长2300米,堤高4.2米,顶宽4米,土堤坡比为内坡1∶3,迎水坡1∶5。堤段内南端浞河口建自由式12孔排水闸1座,每孔2米,总长50米。其它地段建单孔和3孔涵洞各1座。该堤保护海仓至土山杨家以南大片土地免受海水侵袭。

海盐开采

莱州市盐场,1976年建,莱州市(原掖县)县委,县革委为了开发莱州湾地下卤水资源,组织全县人力、物力,修建起东起虎头崖,西至胶莱河,长达46华里的防潮大坝1座,并在坝内50平方公里的滩涂上筹建县社联办的莱州市(原掖县)盐场。1977年建成113923公亩盐田。1981年,梁郭分场和三元分场因经营不善,先后弃滩下马,其他分场也废弃了部分盐田。1988年4月改名为莱州市盐场。

河口养殖

1986年春,莱州市(原掖县)县委县政府确定在土山镇西北部的沿海滩涂上修建万亩虾场,并组织20多个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海上勘察,将自胶莱河入海口沿东北方向5公里的滩涂定为规划区。10月,全县28处乡镇的数万名民工齐集规划区,于1987年4月建成。共建116个虾池,分为11个养殖区,对虾养殖水面总面积1万余亩。

毛蚶移殖:1958年,莱州市(原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将生产的3万公斤毛蚶撒在胶莱河口附近的滩涂上,进行毛钳移植试验。之后,西自胶莱河口东至刁龙嘴的浅海滩涂上均有毛蚶繁殖。

平度境内,胶莱河下游临海处有盐碱地滩涂万余亩,可开发海水养殖生产。1984年3月,平度市新河镇在胶莱河下游海滩建虾池300亩,养虾当年收益。[2]

水利纠纷

昌邑市(原昌邑县)北孟、朱阳、朱马3个区与高密市之周戈庄、仁和、双羊3个区毗连,南北长近50公里。渔池河、小新河、丁字河昌邑居上游;官河高密居上游。由于胶来河水系排水缓慢,上下游之间经常发生排水纠纷。1957年,专署派员协同两县进行了勘查,签定了协议。协议主要包括:高密市周戈庄区王家庄子与昌邑市(原昌邑县)北孟区高家庄子的排水问题;北孟区后朱与周戈庄区徐家屯排水问题;北孟区角兰村与周戈庄区小朱家庄子排水问题;朱阳与高密市仁和区排水问题;朱阳与高密市吊兰洼排水问题。对上述5处排水矛盾议定了解决办法。

流域概况

胶莱河流域位于胶东半岛泰沂山脉与昆嵛山脉之间。其中北胶莱河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8.6平方公里;南胶莱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流经昌邑、莱州市(原掖县)、高密、诸城以及青岛市的平度、胶州、胶南等县(市)。

流域形状呈长方形,南北方向长,而河流是东南西北向,犹如长方形对角线。流域中线长约110公里,最大宽度64公里,最小宽度8公里。各支流均正交于干流,成羽状河系。流域内平原居多,东北接大泽山是流域中最高地区,西南接铁橛山。水流一般由两旁分水岭向干流集中。流域内以堆积地貌为主。浸蚀和冲积台地约占流域面积的75%,火山形成之地貌约占7%,丘陵面积为18%。丘陵区及浸蚀台地分布在各支流的上中游地带,冲积台地全在干流两岸,如胶州市(原胶县)盆地,第四纪成土作用很好,且愈近干流愈发育。流域内温度在34.9℃与负24℃之间,平均12.9℃,属季风大陆性气候,全年无霜期约200天。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汛期与枯水期变幅很大。建国后汛期实测最大流量:北胶莱河王家庄子水文站719立方米每秒(1974年8月14日);南胶莱河闸子站455立方米每秒(1975年8月16日)。年平均降水量542.1毫米,而蒸发量平均达1187毫米。

在整个流域中,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泽河、淄阳河、白里河、昌平河、白沙河、三苗家、龙王河、现河、胶河、墨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