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地貌:荒漠地区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剧烈,风力作用强劲的现象,其蒸发量超过降水量数倍至数十倍·

表达式

蒸发量超过降水量数倍至数十倍

应用学科

地理

荒漠分布

一是分布在南北纬15°~35°之间的副热带,是由高气压带引起的干旱荒漠;一是分布在北纬35°~50°之间的温带,暖温带,为大陆内部的干旱荒漠.(阿尔及利亚),塔克拉玛干沙漠区风蘑菇(中国),撒哈拉沙漠(非洲),利马海岸沙漠(秘鲁),甘肃鸣沙山,流沙堆积而成,沙崩时有如雷鸣声而得名(中国),贝尼阿巴斯沙丘(阿尔及利亚),卡拉哈迪沙漠(非洲),南克罗斯沙漠尖塔岩(澳大利亚),新疆乌尔禾风蚀城堡(中国).

地貌作用

地貌作用

荒漠地区主要有4种地貌作用,即风化作用,重力作用,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

风化作用

荒漠地区的风化作用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产生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区昼夜温度的剧烈变化,如中国新疆北部气温日较差达35~50℃。由于岩石导热率很小,白天温度增高时,岩石表层比内部热,产生膨胀,但受到内部联结力的反抗作用,因而产生与表面平行的细微裂缝;晚上,岩石表层要比内部冷却得快,发生收缩,在收缩过程中受内部的阻挠,于是产生垂直于岩石表面的纤毛状裂缝。这样,岩石表面布满着相互交错的裂缝网,产生鳞片状剥落。岩石表面的剥裂,使岩石变小,变细。另一种情况下也发生物理风化作用,即含盐岩石在夜间从空气中吸收了部分水分而顺着毛细管渗入岩石内部,白天在烈日的烘烤下,水分又沿毛细管上升,蒸发而结成盐类晶体,撑胀岩石裂隙致使岩石崩裂。由于空气极端干燥,化学风化较为微弱。矿化水将岩石溶化为盐质粉末与溶盐沉积在岩石表面,形成暗红色至黑色的矿物薄膜,即荒漠岩漆,又称荒漠漆,沙漠漆。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锰和二氧化硅。风磨蚀掉较软的盐类,并把岩漆磨出光泽。岩漆形成的速度因地而异,通常需2000年左右。

重力作用

强劲的物理风化作用使荒漠地区产生丰富的碎屑物质,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如悬崖或陡壁)便发生重力引起的崩落,在坡或陡壁下平坦地面上形成碎屑堆积。如在中国新疆克里雅河上游的昆仑山地段风化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向坡下滚动,常发出轰隆声,堆积在坡脚及其附近。

流水作用

尽管荒漠区多位于无水外泄的内陆区,河流很少,但流水在荒漠地貌形成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该区的骤然暴雨常形成力量巨大的洪流,它不仅冲刷山坡,使山坡更加陡峻,而且它携带风化物,在山口或山间盆地堆积起来,形成由洪积物组成的冲积锥,洪积扇乃至洪积平原。临时性暴雨的侵蚀还使地表破碎不堪,形成劣地景观。在荒漠地区漫流作用突出,该区一次暴雨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雨总量的三分之一或更多,地表来不及渗透,便形成漫流。

风力作用

在荒漠地区风是地貌塑造的最重要营力,具体表现为风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