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简介

里海

著名湖泊

里海暮景

面积(平方公里) 位置

371000 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

平均深度184米 总储水量7.63万立方千米 北部平均水深4-8米 中部170-788米 南部最深处1025米。

苏必利尔湖,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著名湖泊

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简介

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是世界仅次于里海的第二大湖。苏必利尔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湖东北面为加拿大,西南面为美国。

湖面东西长616公里,南北最宽处257公里,湖面平均海拔180米,水面积82103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05米。蓄水量1.2万立方公里,占五大湖蓄水量一半以上。湖岸线长3000千米,沿岸森林密布,北岸曲折多湖湾。有近200条河流注入湖中,以尼皮贡和圣路易斯河为最大。湖区气候冬寒夏凉,多雾,风力强盛,湖面多波浪。水面季节变幅为40~60厘米,冬季水位较低,夏季较高。水温较低,夏季中部水面温度一般不超过4℃。冬季湖岸带封冰,全年可航期一般约6~7个月。

湖中主要岛屿有罗亚尔岛(美国国家公园之一)、阿波斯特尔群岛、米奇皮科滕岛和圣伊尼亚斯岛。

沿湖多林地,风景秀丽,人口稀少。苏必利尔湖水质清澈,湖面多风浪,湖区冬寒夏凉。季节性渔猎和旅游为当地娱乐业主要项目,湖区为毛皮兽产地。蕴藏有多种矿物,铁、银、镍、铜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很多天然港湾和人工港口。主要港口有德卢斯、苏圣玛丽、桑德贝等。

主要港口有加拿大的桑德贝和美国的塔科尼特等。全年通航期为8个月。该湖1622年为法国探险家发现,湖名取自法语,意为“上湖”。

湖水较纯净。湖中最大岛屿为罗亚尔岛,已辟为美国国家公园。北岸岸线曲折,多湖湾,背靠高峻的悬崖岩壁;南岸多低沙滩。接纳约200条小支流,较大的有尼皮贡河和圣路易斯河等,多从北岸和西岸注入,流域面积(不包括湖面积)12.77万平方公里。湖水经圣玛丽斯河倾注休伦湖,两湖落差约6米,水流湍急。建有苏圣玛丽运河,借以绕过急流,畅通两湖间的航运。湖区森林茂密。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梅萨比的铁、桑德贝的银以及湖泊北面的镍和南面的铜等。主要湖港有美国的德卢斯和加拿大的桑德贝等。

维多利亚湖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尼罗河主要水库。该湖大部分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为两国与肯尼亚的界湖。面积69484平方公里,仅次于北美的苏必利尔湖,为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域呈不规则四边形,南北最长337公里,东西最宽240公里,湖岸线长逾3220公里,海拔1134米,平均水深40米,已知最大深度82米。

著名湖泊

维多利亚湖

维多利亚湖水产丰富,尤以非洲鲫鱼著名,众多渔村环湖分布,棉花、水稻、甘蔗、咖啡和香蕉广泛种植。1858年英国探险家为寻找尼罗河发源地而发现此湖。1954年修建了欧文瀑布水坝,使湖面水位逐渐提高,水坝提供了大量电力,并使该湖成为大水库。湖区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沿湖80公里以内地区居住着数百万人。

湖中多岛屿群和暗礁,岛屿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其中以乌凯雷韦岛最大,高出湖面200米,岛上人口稠密,长满树木。西南岸有90米高的悬崖,北岸平坦而光秃。湖岸线曲折。常年有卡盖拉河等众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维多利亚尼罗河,在那里形成里本瀑布,排水量每秒达600立方米,著名的尼罗河支流白尼罗河就发源于此。

咸海

简介

咸海(Aral Sea )在俄语作Aralskoye More,亦作Aralskoje More。

中亚地区的咸水湖。旧译"阿拉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面积5万余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3米,最深处水深64米。有中亚两大内流河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北部和东部湖岸曲折,分布有许多小湖湾和沿岸岛屿,南岸为阿姆河口三角洲,西岸为陡岸。湖盆地区属极端大陆性气候。历史上受周期性干旱气候影响,湖水位变比较大。20世纪60年代初,湖面海拔53米,面积6.45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四大湖。此后,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于农业和工业用水,加之70年代以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面水位下降、湖面积急剧下降和湖水盐度增高,鱼产量减少,多种鱼类灭绝,湖盆附近地区大量干盐堆积,植物受到破坏。湖内可通航,通航期7个月。

著名湖泊

咸海

在里海以东,哈萨克和乌兹别克之间。海拔53公尺(175呎),南北最长435公里(270哩),东西290公里(180哩),面积68,000平方公里(26,300平方哩),平均深度16公尺(53呎),在西海岸外最深处达69公尺(226呎)。

海中散布著1,000多个小岛。北岸地势高低不均,海岸线曲折,有许多大小海湾。东海岸的北部是巨大的锡尔河(Syr Darya)三角洲,南海岸也有同样大的阿姆河(amu Darya)三角洲,西海岸是乌斯秋尔特(Ustyurt)高原。海岸线一带有海洋沉积层和大陆沉积层,海底平坦,从东到西倾斜,海底沉积有石英石、石灰石、沙、黏土和黏土-石灰石淤泥,都是河道急流冲刷和风、冰侵蚀海岸而产生。

咸海是在上新世(700万∼250万年前)末期形成,当时地壳下沉,地面水汇潴。从更新世(250万∼1万年前)以後,锡尔河与阿姆河的河水都注入咸海,使水位保持经常不变。咸海的气候属沙漠大陆型。平均气温︰1∼2月,北部为-12℃(10.4℉),南部为-6℃(21℉);7月,北部为23.3℃(73.9℉),南部为26.1℃(79℉)。全年降雨量100公釐(4吋)。7月水温是23∼25℃(73∼77℉);11∼12月水温-0.7℃(30.8℉),海面冰冻。海水的蒸发量与流入量大致相同,但从长时间来看,水平面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海水含盐量8∼15 咸海 现在的咸海

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交界处,离塔什干市约640千米。在这里,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灾害。灾难起源于将该湖周围地区用来种棉匹配的决策。这一规模工程,计划将河水改道,流入农田,以灌溉农作物。结果是以前排入咸海的河水不再流入。自1960年以来,咸海水平面下降14米以上。

此外,大量的杀虫剂以及其他农用化学品被用于增加农作物产量,而这些化学品也排入湖底。当咸海的水平面下降后,这些化学品便暴露在岸边,损害了该地区居民的健康。

咸海水面经历了多次变化。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水面都在下降,但从1880年起它开始升高。到1908年,水面已升高将近3米。后来种植棉花的决策将这个上升势头逆转。

这里曾经是咸海的主体部分,现在成了一片大面积的烂泥地。如图所示,一年中有很长时间泥土干裂。更有甚者,杀虫剂排入土壤中,使这里的土地几乎无法耕作。

一件可怕的事实是,在咸海周围地区,每10个婴儿便有1个出生后第一年内死去。

专家们说,如果咸海继续以目前速度缩小,那么到2000年它将所剩无几。原来咸海每升湖水中含盐量为9克,而现在是22.5克。由于咸海沿岸沙漠化严重,所以大风把大量盐份吹入大气之中, 使咸海沿岸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咸海水面的急剧下必由图中的船舶可显示出来。曾经载舟的水不见了,船舶毫无用途地搁浅在岸边。

咸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位于中亚地区的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泊,咸海地区也曾是地球上最富饶地方之一,不过,由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问题,咸海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危机。

拉贝克和阿曼是生活在南部村庄的渔民,每天他们都要驾船在咸海海面上捕鱼。过去,他们所居住的村庄就坐落在海岸线附近,而现在,由于海岸线后退了100多公里,他们不得不花上几个小时才能赶到岸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咸海水域出现如此大面积萎缩呢?

咸海的水源主要靠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河上游地区的人们开展的大规模开荒造田运动使大量的河水被用于灌溉农田。由于缺乏科学的灌溉系统,水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阿姆河和锡尔河已基本不能再为咸海输水,咸海面积因此迅速缩减,最终被分为北部的小咸海和南部的大咸海两个部分。随着海洋面积不断缩小,沙漠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相继出现,生活在咸海附近的人们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为了拯救咸海,世界银行出资8500万美元,准备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小咸海”附近修建一座水坝,以便将锡尔河的水逐步引入“小咸海”干涸的湖底。拉贝克和他的邻居们希望,这一努力能让咸海重回到自己的村旁。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名称源于古肃慎语“贝海儿湖”,汉代称为“北海”,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历史上曾长期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其是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为世界第七大湖,形状为新月形,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之地,湖中动植物资源丰富。该湖水质好,透明度深达40.5米,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眸”。2015年贝加尔湖水体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最深处达1637米,蕴藏着地球全部淡水量的约20%,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超过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湖畔阳光充沛,有300多处温泉,是俄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胜地。1996年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和自然保护名录。

最早生活在湖边的居民是距今7000年前的肃慎族系先民,后人从他们留下的壁画

物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湖岸的萨甘扎巴悬崖壁上刻着海东青、天鹅、鹿、狩猎台、跳舞的萨满巫师等图画,这些图画在1881年被发现。另外,在湖岸上,沿着路边还建有许多石祭台。这些图画和祭台可能是早期居民的生活见证。

公元前6~前5世纪,突厥族库雷坎人从东方迁移至贝加尔湖边,他们在这里遇到了土著居民埃文基人(中国称鄂温克人)。埃文基人以捕鱼、采集野果和养鹿为生。

在西汉时期,“贝加尔湖”是在匈奴的控制范围之内,名曰“北海”,苏武被匈奴王单于流放到“北海”去牧羊。苏武在北海边艰难熬过19年,最后回到汉都长安。

在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贝加尔湖”是在鲜卑的控制范围之内,名亦曰“北海”;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贝加尔湖”改称为“于巳尼大水”;南北朝时期,“贝加尔湖”先被柔然控制,后又被突厥控制,名仍称为“于巳尼大水”;隋朝时期,“贝加尔湖”被东突厥控制,复改称“北海”;到了唐朝前期,“贝加尔湖”成为大唐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归关内道骨利干属,“贝加尔湖”也改称为“小海”;后东突厥(史称后突厥)复国,“贝加尔湖”复归突厥,后又归回鹘所辖,仍称“小海”;宋朝,“贝加尔湖”被蒙古八剌(音là)忽部控制;13世纪,蒙古后裔布里亚特人也来到贝加尔湖地区。无论是突厥人还是布里亚特人都没能改变埃文基人的生活方式。蒙元时期,“贝加尔湖”又 划入蒙古帝国版图,属“岭北行省”;明朝时期,“贝加尔湖”被瓦剌不里牙惕部控制;

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喀尔喀蒙古和准噶尔蒙古分别先后被清军控制或征服。不过之前在清俄《尼布楚条约》中,属于布里亚特蒙古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被康熙皇帝划归俄罗斯帝国,清世宗雍正帝在位期间划分清俄中段边界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标志着中原王朝最终与贝加尔湖彻底隔离。1908年6月30日,在湖西北方800千米处发生了通古斯大爆炸,部分影响了湖附近的森林。

1643年,叶尼塞哥萨克库尔巴特·伊万诺夫来到贝加尔湖地区时,布里亚特人已经是贝加尔湖地区的“主人”了。库尔巴特绘制了贝加尔湖及注入河流的平面图,这是历史上对贝加尔湖的第一次直观描述。不久后,大司祭阿瓦库姆在生活记录中也描述了贝加尔湖,1655年,他在流放途中经过了贝加尔湖的一些地方。

1729年,彼得大帝派德国人达·梅塞施米特考察西伯利亚,他对贝加尔湖进行了第一次科学考察。20世纪初,学者们绘制出了贝加尔湖的第一张全图,并测量了湖深。1977年,苏联学者使用深水考察仪“派西斯”对贝加尔湖进行了考察,湖里的许多秘密在考察仪的探照灯下“曝光”了,此前一些被怀疑存在的东西也从黑暗的湖里“走”了出来,这件事当时轰动一时。迄今为止,没有仪器能探测贝加尔湖湖底,湖的最深处并不是1637米,现还无法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