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菊花,河南省焦作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怀菊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属于药用菊。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菊性寒,历经寒暑,得天地之清气,有清热、解毒、祛风、清肝、明目等功效。根据中医的传统经验,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多用于散风清热。因此,明目多用怀菊花,清热多用杭菊。

2003年08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菊花”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中文名

怀菊花

植物界

分布区域

河南省焦作市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产地范围

河南省焦作市

品质特点

疏风解毒,清肝明目,解渴消毒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3年第72号

批准时间

2003年08月07日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怀菊花

菊花,有野菊、家菊之分,有观赏、药用之别。颜色一般有白、黄、紫、绿等。据说全世界的菊花品种有二千多个,菊品既繁,名目亦多。除供观赏外,还可药用和饮用。怀菊花,又名节花、馒头菊、簪头菊、甜菊花、药菊等。怀菊花分有不同的品种,黄色的叫小黄菊,白色的,花心是黄色的叫小白菊,这两种菊花都是怀菊花,主要功能都是清肝明目,黄菊侧重于清热,白菊侧重于明目。药用价值2347次播放03:02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药——怀菊花

作为药用,以产于河南温县一带的"怀菊"最为有名,是四大怀药之一。其次为安徽的“亳菊”、“滁菊”、浙江的“杭菊”、四川的“川菊”和山东的“济菊”等。菊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怀菊就属于药用菊。怀菊花,花、叶、茎皆可入药。古代医学认为,怀菊花得天地之清气,含金水之精英,饱经露霜、备受四气、善清上焦邪热、疏风解毒,清肝明目,安肠胃,调四肢,解渴消毒。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益寿。近代临床报道:用开水冲泡作茶饮,对高血压、头痛、失眠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怀菊花(珍珠菊)味甘苦,性凉,含有约0.13%挥发油、菊甙、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微量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氨基酸和刺槐素等。菊花不但有清香之气,使人神怡,而且可缓解两眼昏糊、头晕、头痛等。

传统医学认为,菊性寒,历经寒暑,得天地之清气,有清熟、解毒、祛风、平肝、明目等功效。根据中医的传统经验,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多用于散风清熟。因此,明目多用怀菊,清熟多用杭菊。《神农本草经》羽:"菊服之轻身耐老"。说明菊花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从汉代起,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而今,菊花不但有清香之气,使人神怡,而且有明目、祛暑的作用,可缓解两眼昏糊、头晕、头痛等。将菊花晒干,装入布袋中作枕芯,名"菊花枕",枕之使人闻到芳香,有清脑明目,降低血压之功。《本草纲目》就有"菊花作枕明目"的记载。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菊花有很好的抗菌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作用,既可风服,又可外用。药理研究证实,菊花的清熟解毒功效,在于它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数皮肤真功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流感病毒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将菊花制成流浸膏外用,可治子宫颈麇烂;用菊花煎汤熏洗,可治湿疹和皮肤瘙痒。如患痈肿疔毒、淋巴腺发炎,可煎汤内服,并取鲜菊花捣烂取汗涂患处;关节炎患者,可用菊花、陈艾作芯、做成护膝,有消炎止痛作用。菊花配鱼腥草、忍冬藤,煮汤内服,可防止流行性感冒。用菊花泡茶饮,有辅助降压效果。

怀菊花

菊花含有丰富的黄酮,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对心绞痛有一定疗效。用怀菊花浸出物治疗冠心病患者,有效率达58%以上,尤其对伴有高血压、心绞痛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产地环境

河南省焦作市位于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冲击平原,史称“覃怀、河内、怀州、怀庆府”。焦作自北向南,有山地、丘岗、平原和滩涂,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由太行山涌裂南出的丹河、沁河、济河,带来了丰饶的矿物质元素,与黄河泛滥淤积,形成了特殊的肥沃土壤,加之迎风坡、海拔、光热、水文等因素,当地驯化栽植历史悠久的地黄、菊花、山药、牛膝,形成了独特的药性禀赋,分别被冠以“怀”字,成为“四大怀药”。

怀菊花

怀菊花喜温暖,耐寒冷,花能耐轻霜,根可忍受

低温。但在幼苗发育至孕蕾前均适宜较高的气温,如气温过低,植株生长不良,分枝和花都少。怀菊喜阳光充足,忌荫蔽,怕风寒,喜湿润。过于干旱,分枝少,植株生长缓慢,花期缺水则影响产量和质量;若土壤水份过多,则根部易腐烂,故每次浇水,水量不宜太大,雨季注意排水。怀菊喜肥,宜选择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栽培,粘重及低洼积水地不宜栽种。土壤酸度以中性至微酸为好,碱性土壤生长发育差。忌连作。否则病虫害多,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加大成本。焦作的地理气候环境适宜于怀菊花的生长生产。

历史渊源

中国的菊花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典籍和焦作各县志记载已近三千多年。作为传统名花之一,文人墨客把它与梅、兰、竹并列,号称“四君子”。

先秦及秦汉魏晋,各代地方均向朝廷进贡四大怀药。周平王三十七年(前734年),卫桓公向周王室进贡怀山药。周桓王二年(前718年),魏宣公向周天子进贡怀地黄。

怀菊花

春秋战国时,《吕氏春秋·十二纪》和《礼记·月令篇》均记载了“鞠有黄华”。屈原的《离骚》中有“夕餐秋菊之落英”句,说明当时菊花以食用为主要栽培目的。

东汉,传说在南阳郦县(古县名,秦置。河南南阳西北内乡一带)有一山谷,谷水甘美,山谷上有很大很多的菊园。水从山上流下,形成滋液,山谷中有三十余户人家,没有打井,祖辈都是饮用此水,是有名的长寿村,上寿达一百二三十岁,中寿也有百余,最小也活到七八十岁。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尉袁隗为南阳太守闻有此事,令郦县每日送水二十斛,用来饮食,这几个人原来都患有风眩症,全部治愈。

东晋时,陶渊明赞美“秋菊有佳色”,这是菊花最早作为观赏植物的记载。

南朝时,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把菊分为两种,一为苦薏,一为真菊。苦意为野菊花,也称黄菊,真菊为白菊花,菊花已作为药用载入医书。

首次称“怀菊花”,将“怀”字与“菊花”联系的最早文献,是唐朝政府颁行的《唐本草·图经》,书中说:“河内皆称地薇蒿。武陟菊花称怀菊花”。唐佚名的《天宝单方图》也说:“原生南阳山谷及田野中。……河内名地薇蒿”。这里所说的“南阳”,指的是太行山之南、黄河之北焦作市所辖的武陟等县,后文又特别指出河内,可见对当地所产菊花的重视。

北宋,苏颂撰辑的《图经本草》也说:“菊花处处有之,以南阳覃地者为佳。”这里所说的“覃地”,即覃怀地。

明朝以前的四大怀药有专指武陟药材之说。明清怀府八县渐有出产,统称怀药是以后的事。明清以后,四大怀药进入鼎盛时期。

清光绪庚子年(1900年),仅武陟县就产地黄20万千克、菊花2.3万千克、牛膝5万千克。

1962年,国家从《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中草药中优选出44种作为“国药之宝”,四大怀药俱列其中。

1978年出版的新《辞海》,对武陟县的释文中说:盛产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号称“四大怀药”。不仅讲了“四大怀药”一词,而且又讲了简称“怀药”。“七五”期间出版的《四大怀药栽培》系列丛书中说:“国内著名中药材专家、教授根据生物学特性判定:《本草纲目》中所描绘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图样均为怀府所产。”

怀菊花

世界各地栽培的菊花源出中国。唐宋时代,菊花经朝鲜传到日本。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菊花又被传到欧洲,后又传到美洲。

生产情况

2011年,武陟县怀菊花种植面积12000亩,干菊花产量达到2400吨,产值达到1.9亿元。

产品荣誉

2003年08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菊花”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怀菊花原产地域范围以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四大怀药”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焦政文〖2002〗114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河南省武陟县、温县、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修武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植环境

怀菊花

(一)土壤

适应怀菊花生长的土壤主要以两合土、沙壤土为主,要求土层深厚、养分含量高、保水和肥力能力强、排灌条件良好,

。土壤应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二)气候

怀菊花产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484h,年日照率为54%,年平均气温

,全年有效积温为

,无霜期为215天—240天,年降雨量为550毫米—700毫米。

(三)灌溉水质

灌溉用水各项水质指标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四)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二、品种选择

应选择“小白菊”、“小黄菊”、“大白菊”等菊花品种。

三、栽培技术

怀菊花

栽培技术参见附录B。

四、采收

霜降到立冬(10月—11月)。80%花心散开,花瓣展平,色泽变白时即可采收。

五、加工

采回来的鲜花不能挤压,摊开并阴干花朵表面的水分,然后进行加工。加工流程:

装盘→烘干→打包→成品。

六、质量要求

(一)感官指标

怀菊花按感官指标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见表1。

表1怀菊花感官指标

(二)理化指标

怀菊花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怀菊花理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