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中文名

足三里

操作

直刺1~2寸

拼音

zu san li

词性

名词

隶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功能

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扶正培元,通经活络,通腑化痰

外文名

Foot Three Li

五行属性

主治

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等

特殊主治

合穴,胃下合穴

来源

《灵枢·本输》

别名

三里、下陵、鬼邪

治疗操作

直刺1~2寸,可灸。

功能作用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定位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解剖

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羸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操作

直刺1~2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胱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配伍

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

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上巨虚、三阴交、切口两旁俞穴,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术;

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功效

生发胃气、燥化脾湿。

附注

(1)足阳明经所入为“合”。

(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相关论述

1.《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2.《灵枢》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善呕,呕有苦,长太息,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

3.《外台》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以三里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