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树(Arecacatechu)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公尺。槟榔子是棕榈科(Palmae)槟榔树的种子。而槟榔叶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betle)的叶。槟榔果略小于鸡蛋,果皮纤维质,内含一粒种子,即槟榔子。胚乳坚硬,具灰褐色斑点。于8~11月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晒干,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槟榔子是劣等儿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碱是槟榔碱,兽医用作驱虫药。另有同名电影作品《槟榔》。槟榔果实在我国台湾、东南亚、我国湖南等地经常被嚼食,根据个人体质对生物碱耐受不同,可产生面红发热兴奋,甚至如醉酒卧街的各种情形。

中文名

槟榔树

别名

槟榔玉

拉丁学名

Areca catechuLin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槟榔目

棕榈科

槟榔属

槟榔种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地区

形态特征

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

叶簇生于茎顶,长1.3-2米,羽片多数,两面无毛,狭长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顶端有不规则齿裂。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轴粗壮压扁,分枝曲折,长25-30厘米,上部纤细,着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单生于分枝的基部;雄花小,无梗,通常单生,很少成对着生,萼片卵形,长不到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4-6毫米,雄蕊6枚,花丝短,退化雌蕊3枚,线形;雌花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圆形,长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长3-5厘米,橙黄色,中果皮厚,纤维质。种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3-4月。

生长环境

槟榔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植物,长期生长在热带雨林环境下,形成了喜温、喜湿、好肥的习性,一般在海拔低的地区和日温差变化不大的环境下生长较好,适宜在年平均气温21°C以上冬季无霜的地区种植,最适生长温度25~28°C,当气温降至16°C时会发生落叶,5°C时出现落果,3°C以下时幼苗易受冻死亡,成年树则叶片枯黄,心叶萎缩。槟榔喜潮湿环境而忌积水,年降雨量1200m以上的地区能生长,1500~2200mm地区生长较好,1700~2200mm地区对生长更有利。空气湿度高(80%左右)且长期稳定对生长有利。槟榔幼苗期及幼龄阶段需要一定荫蔽才能生长良好。一般幼苗期荫蔽度宜在50%~60%,定植头两年的幼树宜在40%,以后随树龄的增长增加光照,至成龄后则全光照对花芽分化及开花结果有利。海南的种植经验表明:槟榔成龄树树冠有阳光曝晒、基部有荫蔽覆盖是最好的生长条件。槟榔适生于土层深厚(60cm以上)、土壤疏松、富含有基质、保水力强、排水良好的砖红壤土和砂壤土。土壤条件是影响槟榔经济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槟榔树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即使遭遇强台风也不易吹倒或吹断树干,但台风会吹裂槟榔叶片,影响翌年的花序形成从而导致不开花。常遭台风侵袭的地区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产量不高。

槟榔树

喜高温湿润气候,耐肥,不耐寒,16℃就有落叶现象,5℃就受冻害,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年降雨量1500-2200mm地区适宜生长。幼苗期荫蔽度50%-60%为宜,成年树应全光照。以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种子有果内后熟特性。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我国引种栽培已有1500年的历史,海南、台湾两省栽培较多,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

主要价值

药名

槟榔

别名

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

药材基原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catechuLinn.的种子。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

用药禁忌

气虚下陷者禁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单用杀虫,可用60-120g;或入丸、散。

槟榔树

药理作用

⒈驱虫作用:

⑴对肝吸虫的作用:

①对肝吸虫的体外抑虫作用:

查传龙等报道槟榔的水煎醇沉液(1×10-2、1×10-3和1×10-4)对肝吸虫均有明显的体外抑虫作用,与正常培养组比较,P<0.01。且在1×10-2和1×10-3浓度的抑虫作用最强,与毒扁豆碱1×10-4mol/L组无显著差异,P<0.05。经槟榔作用的虫体充分伸展,虫体薄平,长度显著增加。

②对肝吸虫神经系统作用:

一麻痹虫体的恢复试验:

查传龙等报道将槟榔(1×10-2作用20min后麻痹的肝吸虫继续留在槟榔1×10-2液中观察,发现虫体始终伸展麻痹不动;而将麻痹的虫体换至阿托品(1×10-4mol/L)和五羟色胺(1×10-4mol/L)溶液中后,均可使虫体恢复运动,以阿托品最为迅速,在麻痹的虫体如横断为二或刺破体表后,换至五羟色胺(1×10-4mol/L)溶液中后,还发现虫体迅速超强度频繁伸缩活动且活动总是以破裂处开始,每分钟达62次,正常虫体平均每分钟伸缩23次。

二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

查传龙等按Buediimg(1967)改良的koelle-Gomori-Doug-gla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定位技术,底物浓度AschI8mg/ml,BschI9.1mg/ml;均在室温下孵育9-15min,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封片,镜下观察虫体神经系统酶反应强度。各组虫体乙酰胆碱酯酶反应强度,及其在肝吸虫神经系统分布的变化(见表4)。槟榔组与正常虫体组相似,均呈阳性反应。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组虫体神经系统,除咽下神经节(脑神经节)极弱阳性外,其它神经组织的酶反应均为阴性。

⑵.对血吸虫肝移作用的影响:

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药理学教研室报道,槟榔煎剂(每1ml相半于药材4g)具有促使小鼠体内血吸虫肝移作用。选取体重20g左右的小白鼠,每鼠经腹部皮肤接种日本吸血虫尾蚴35条。于接种后35-36天进行槟榔促血吸虫肝移作用之观察。将感染小鼠分成5组,分别以灌胃器给予各种药物,给药后经不同时间将小鼠杀死,在门静脉残端和肠系膜静脉中的血吸虫数,计算各组小鼠平均每鼠含虫数和平均肝区数占总虫数的百分率,并将此百分率进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测验,结果(见表5)表明,服槟榔煎剂的血吸虫鼠平均肝区虫数占总虫数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鼠。服槟榔煎剂8小时后杀死的病鼠肝区虫数的百分率显著低于服同剂量槟榔煎剂而于1.5小时后杀死的病鼠。而槟榔加阿托品组病鼠肝区虫数占总虫数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同时还采用槟榔煎剂与呋喃丙胺合并治疗感染血吸虫尾蚴的病兔,结果表明有协同作用。证实槟榔碱2×10-7mol/L与15x10-6mol/L浓度,均有麻痹曼氏血吸虫吸盘与体肌的作用。

⑶对绦虫、蛲虫、蠕虫、蛔虫的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30%槟榔煎剂40分钟可使犬短小绦虫强直乃至死亡。1-2%去鞣酸的槟榔提取物可使猪肉绦虫、牛肉绦虫与短小绦虫呈弛缓性麻痹,头节与未成熟节片比成熟节片敏感,其麻痹作用部位可能在神经系统而不在肌肉。但牛肉绦虫敏感性较差,可能系孕卵节片较大之故。槟榔煎剂对鼠蛲虫也具有麻痹作用,25%浓度45min可使鼠蛲虫呈抑制状态,但置入任氏液中后30分钟,有60%的鼠蛲虫可恢复活动。槟榔50%水-丙酮提取物对犬蛔虫蚴体具有很强的杀灭活性,可出现爆裂性效应,而槟榔热水提取物的作用较弱。槟榔的直链脂肪酸亦有较强的杀犬蛔虫蚴体活性,其中以月桂酸(十二烷酸)的活性最强,碳链短于6碳者无活性,碳链数超过13时,活性迅速下降。体内实验表明,槟榔与南瓜子均能引起绦虫瘫痪,配合使用有协同作用。给猫服48.5mg槟榔碱铋碘化合物可驱出猫带形绦虫与犬复殖孔绦虫。槟榔煎剂可驱出小鼠短小膜壳绦虫,亦可驱出蛲虫。氢溴酸槟榔碱0.4mg/kgig有95%排蠕虫效果。

⒉对胆碱受体的作用:

槟榔碱具有兴奋M胆碱受体的作用,嚼食槟榔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升高,增加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欲增加。槟榔煎剂9.98g/kg,平均开始下泻时间为65分钟,下泻次数为5.4次,故可促进虫体排出。槟榔水提醇沉法制成的20%的注射液对犬或猫的离体或在体胆囊均能兴奋胆囊肌,引起强有力的收缩作用,并与同实验给予乙酰胆碱作用一致。若与大黄注射液合用,能增强总胆管收缩力,加速胆汁排出,提示槟榔的拟胆碱作用有利于总胆管内结石的排出。槟榔碱可使兔心率减缓与冠状动脉、子宫平滑肌收缩。尚有增强阿托品对小鼠下肢血管的收缩作用。槟榔碱也能兴奋N-胆碱受体,表现为兴奋骨骼肌、神经节与颈动脉体。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尚有拟胆碱作用。小鼠scl0mg/kg氢溴酸槟榔碱衍生物可使流涎与震颤。猫iv小量槟榔碱可引起皮层惊醒反应,阿托品可减少或阻断这一作用。小鼠sc槟榔碱可减轻由四氢戊二烯(PenteTCMLIBazole)引起的惊厥或脑外伤引起的记忆减退。另有报道曼氏血吸虫肌肉中存在胆碱能受体,槟榔碱可通过对这类受体作用使吸虫麻痹,而阿托品能阻断此作用。

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曹仁烈等报道槟榔水浸剂(l:1)对许兰氏黄癣菌与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鸡胚实验表明槟榔有抗流感病毒作用,体外作用的MIC为0.08mg/ml,体内作用的MIC为25mg/胚。王善源认为槟榔抗病毒的活性物质可能与所含鞣质有关。小鼠感染流感病毒PR8,从鼻孔滴入槟榔浸出液并加入饮水中服用,对抗流感病毒有一定效果。最近Fukuchi,A.等报道从槟榔种子中分得多种杀病毒物质(NF-861、NF-86ⅡNPF-861A、NPE-861B、NPF-86ⅡA和NPF-86ⅡB),它们的硫酸盐己投入批量生产,由其制成的片剂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人类免疫缺陷疾病。

⒋抗高血压作用:

Inokuchi,Jinichi等报道从槟榔种子中分离得到的ArecaⅡ-5-C物质体外试验具有明显抑制血管紧张肽转移酶(ACE)的活性。给自发高血压SHR大鼠po或ivArecaⅡ-5-C物质,以疏基甲基氧丙基左旋脯氨酸(Captopril)作对照,结果表明,poArecaⅡ-5-C具有持续抗高血压作用,并显示量效关系,100mg/kg和200mg/kg的Areca-Ⅱ-5-C与30-100mg/kg的疏基甲基氧丙基左旋脯氨酸相当;iv10和15mg/kgArecaⅡ-5-C产生快速而显著的降血压作用,其作用强度15mg/kgArecaⅡ-5-C是相同剂量Captopiil的3倍,虽然iv50mg/kgArecaⅡ-5-C对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和乙酰胆碱几无反应,但对血管紧张肽Ⅰ和Ⅱ的升压反应则产生量效抑制作用,提示ArecaⅡ-5-C可成为一良好的降血压药物。

⒌抗癌作用:

从槟榔所得的聚酚化合物对艾氏腹水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Hela细胞有中度细胞毒作用。嚼槟榔时间长会得口腔癌。

⒍其它作用:

槟榔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大鼠妊娠子宫能引起痉挛。槟榔粗提物对5'-核苷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它磷酸脂酶的作用,大鼠巨噬细胞可直接被激活。

栽培技术

要点2284次播放04:41#海南 #琼中 和平镇槟榔种植微课堂·槟榔建园及苗期管理知识

主要采用用种子育苗。

选择15-30年生,茎于上下均匀,节间短,产量高的母树采种。果实选翌年成熟(6月上、下旬),果皮是金黄色的留种。采下的果实,晒1-2天,待果皮稍干燥时,用湿沙层积法成堆积法催芽,20d左右发芽,芽长3cm时即可播种,可用苗床和营养袋育苗。生产上多采用营养袋育苗。苗生长约1年,高50-60cm,有5-6片叶时便可定植。海南于2-3月或8-10月,云南于5-6月定植。

田间管理2180次播放02:27#海南 #琼中 和平镇槟榔种植微课堂·槟榔花果期追肥技术知识2168次播放04:20#海南 #琼中 和平镇槟榔种植微课堂·槟榔保花保果技术知识1207次播放03:16#海南 #琼中 和平镇槟榔种植微课堂·槟榔冬季施肥技术知识654次播放02:58#海南 #琼中 和平镇槟榔种植微课堂·槟榔花枝回枯防治知识

定植后幼龄期需要适量荫蔽以保持土壤湿润,叮间种绿肥、药材、经济作物等。如遇天旱,应适当浇水。植后6-7年间,每年中耕除草追肥2-3次。肥料以人畜粪和绿肥为主。成年树结果后,除施氮肥外,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进开花结果和增强植株抗寒抗风能力。植株进入开花结果年龄,应将幼林时的荫蔽树砍掉,以利其生长和结果。

病虫害防治1005次播放04:17#海南 #琼中 和平镇槟榔种植微课堂·槟榔黄化综合防治知识969次播放03:02#海南 #琼中 和平镇槟榔种植微课堂·槟榔炭疽病防控知识

病害有叶斑病,为害叶,及时除去枯枝落叶烧毁,用1:1:150波尔多液喷雾或用瑞毒霉等防治。果腐病,使青果蒂腐烂,导致落果,防治方法同叶斑病。果穗枯萎病,为害果穗和果实,及时将落果落叶清除烧毁,在幼果和青果期间用炭疽福美、多亩灵喷雾。极腐病,为害苗,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800-1000信液灌根。虫害有红脉穗螟在花期和幼果期为害,在3-4月结合施肥,每株施3%呋喃丹颗粒0.25kg或于4、5月和8、9月用Bt乳剂100倍液加3%苦榨油或Bt乳剂100倍加10%灭百可10-6喷雾。

采收加工

槟榔一般采收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1~12。月采收青果加工成榔干。以采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茎部带宿萼,剖开内有未成熟瘦长形种子的青果加工成榔干品质为佳。第二时期,3~6月采收熟果加工榔玉。以采收圆形或卵形橙黄或鲜红熟果,剖开内有饱满种子的成熟果实加工成榔玉为佳品。

果实加工

⑴榔玉将成熟果实晒1~2天,然后放在烤灶内用干柴火慢慢地烤干,约7~10天取出待冷,砸果取榔玉再晒1~2天即可。一般100千克鲜果可加工成榔玉17~19千克。

⑵榔干采下青果去枝,然后置果实于锅内加水煮沸约30分钟,捞出晾干,再将果实

放置于烤灶内用湿柴文火烘烤。约烤2~3天翻炒1次,连翻两次便可。约8~10天用木棒从上面直插底层,如一插便入,说明底层已干,此时取出即成榔玉。一般100千克鲜果可烤得20~25千克。

⑶大腹皮将成熟果实纵剖成半,剥下果皮,晒干,打松干燥即得。

⑷槟榔花取尚未开放的雄花干燥而成。以土黄色或淡绿色为佳品。

间种效益好

槟榔无主根而须根发达,属浅根系植物,根的垂直分布虽深达1~2m,但大部分分布在50cm的表土层内,水平分布亦有约80%的根系只分布在离树头75cm的根圈内。槟榔冠小干高,茎干粗10~15cm,高10~15m以上,坚硬、挺直而不分枝。在纯作的槟榔园,槟榔利用的土地面积仅24.2%,其所占的空间则更少,因而是理想的间作树种。在印度,槟榔常与姜黄、胡椒、小豆蔻、香蕉、可可、山药、姜以及菠萝等作物一起混种,或种于庭院,纯槟榔种植园很少。

1972年,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在成龄胶园(1954年苗圃保留下的实生树)内进行了生产性间作槟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在植后虽未经专人管理,但生长良好,植后5~6年已开花结果,11年时植株已高达6~9m,与纯种槟榔生长高度-致,并且获得了相当于纯作槟榔园78.3%的产量,折合亩产槟榔鲜果800kg。说明有一定荫蔽度的成龄橡胶园适于槟榔的生长和结果,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槟榔都不会与主作物竞争水分、养分。此外,槟榔茎千高达15~20m,冠幅仅1.5~2m,间种后对胶园的光照和湿度影响不大,对橡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大的威胁,可以作为胶园永久性的间作物,是橡胶园间作的一种理想作物。

规格标准

一等

干货。呈扁圆形或圆锥形。表面淡黄色或棕色。质坚实。断面有灰白色与红棕色交错的大理石花纹。味涩微苦。每1000g160个以内。无枯心、破碎、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呈扁圆形或圆锥形。表面淡黄色或棕黄色。质坚实。断面有灰白色与红棕色交错的大理石样花纹。味涩微苦。每1000g160个以上,间有破碎、枯心不超过5%;轻度虫蛀水超过3%。无杂质、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