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米尔语(தமிழ்),属达罗毗荼语系南部语族,是达罗毗荼语系中最重要的语言,印度宪法承认的语言之一。分布于泰米尔纳德邦,使用人口约3500万。此外,也使用于斯里兰卡部分地区(约250万人),在东南亚、东非、南非、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中的岛屿,也有少数人使用。泰米尔语在公元前300~前100年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语言,并采取了南婆罗米字母。现代泰米尔文即由此发展而来。

中文名

泰米尔语

外文名

தமிழ்

使用地区

印度、斯里兰卡等地

语族与语系

南部语族

印度宪法承认的语言之一

使用人口

约7,400万人

分布地区

泰米尔语,是一种有超过二千年历史的语言,属于达罗毗荼语系,通行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东北部。它是泰米尔纳德邦的通用语,斯里兰卡的一种官方语言。在印度洋及南太平洋不少印度裔居民也是泰米尔族,他们散布于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斐济等地。根据统计,在1996年,泰米尔语在全球的语言人口中排第18位,有语言人口7,400万人。

泰米尔语这个名称相信来自梵文Dravida(达罗毗荼)的读音变化。泰米尔语有超过2000年的文学传统,而不同于欧洲的拉丁语和罗曼语族,这个传统一直没有断过。犹如汉语的文言文一样,至今古泰米尔文还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被使用。

法律地位

泰米尔语

泰米尔是泰米尔纳德邦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印度22种国家宪法承认的语言之一。泰米尔也是斯里兰卡的官方语言之一,并于南非有宪法地位。

另外,泰米尔语于2004年获印度政府定为古典语言,这是获得该地位的第一个印度语言。

历史沿革

泰米尔人

泰米尔人与泰米尔语泰米尔人生活在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斯里兰卡的东部和北部,以及缅甸、印尼、斐济、毛里求斯等地。人口七万多。

泰米尔人个子较矮,肤色比较黑,头发卷曲、黑而浓密,鼻子小、扁平,嘴唇厚。男子服装一般是缠2米长的围裤,有的披小布单或穿没有领子的短袖绸衫,妇女大都穿纱丽。他们的主要的粮食是小麦。

泰米尔人是世界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所属的达罗毗荼人很可能是辉煌的印度河文明的主人,也就是南亚次大陆最早的居民。他们的发源地就是泰米尔纳德邦。TamilNadu是泰米尔语“泰米尔人的土地”之意。印度河文明是距今5000-4000年的发达文化,以卡利班干、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的城市为代表。当时的人们建设了规划科学、设施完备的供水排水系统,生产出大量精美的艺术品。说明他们既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又有充裕的精神生活。雅利安人来到印度后,泰米尔人被迫迁往南部,但泰米尔文化深深地融入了雅利安人的文化之中。泰米尔人擅长建筑、青铜雕塑、航海、数学,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泰米尔语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泰米尔人仍然在使用最早的古典语言——就像学习文言一样。它属于达罗毗荼语系南部语族。泰米尔语字母属于南婆罗米文字。

语言系统

字母语音

泰米尔语元音

泰米尔语语音系统最值得注意的是有齿音、齿龈音和卷舌音鼻音的对立:ந、ன、ண。一般世界语言只有齿辅音(法语、俄语)或者齿龈辅音(英语),很少有两种之间的对立。连印地语也只有齿音和卷舌音。

示范例子:

泰米尔的文章加拉丁文转写和中文翻译:

அவர் உள்ளே நுழைந்தவுடன் மாணவர்கள் எழுந்தனர்.

辅音

வளவன் மட்டும் தன் அருகில் நின்றுகொண்டிருந்த மாணவி கனிமொழியுடன் பேசிக் கொண்டிருந்தான்.

நான் அவனை எச்சரித்தேன்.

aasiriyar vakuppaRaiyuL nuzhainthaar.

avar uLLE nuzhainthavudan maaNavarkaL ezhunthanar.

vaLavan mattum than arukil ninRu kondiruntha maaNavi kanimozhiyudan pEsik kondirunthaan.

naan avanai echarithEn.

数字

中文翻译:老师进了课堂,他一进去,学生就起来了,只有瓦拉弯没有起来,他继续和站在他旁边的尕尼磨日聊天。我警告过他。语言文学

主要指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泰米尔族人的文学,也包括居住在斯里兰卡、缅甸等地的泰米尔族人的文学。泰米尔语文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桑格姆时期

“桑格姆”在泰米尔语中是学府的意思。古代泰米尔语学者曾组成学府,以发展泰米尔语。历史上曾有三个学府。迄今所存的桑格姆文献大多是最后一个学府流传下来的。桑格姆文献都是诗歌,编成两集,即《八大诗集》和《十大歌集》。前者收集的是短诗,后者收集的是长诗,是公元前500年至公元200年之间的作品。著名的桑格姆诗人有伽比拉尔、普拉纳尔、纳基拉尔等。诗歌内容或描写爱情,或描写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美景,也歌颂帝王和勇士的业绩。这些作品对后世泰米尔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时期

宗教时期(600~1200) 5世纪以后,湿婆教派和毗湿奴教派开始传播,并成了有影响的宗教,社会上热烈崇拜湿婆神和毗湿奴神,因而产生了丰富的虔诚派文学。它包括两类作品,即湿婆教派和毗湿奴教派各自的赞美歌。湿婆赞美歌被整理成为12集《圣书》,其中大部分是纳姆比·安达尔·纳姆比在11世纪收集的。著名的湿婆派诗人有:山本达尔(7世纪)、阿巴尔(约8世纪)、孙达拉尔(8世纪)、马尼卡·瓦沙格尔(10世纪前)、塞吉拉尔(12世纪)。

毗湿奴教派信徒纳恩齐亚尔、贝利亚·西亚尔等在为《圣诗四千首》注释时,泰米尔文和梵文夹杂使用,这种文体被称为“马尼·比拉瓦拉姆”,意为珍珠和珊瑚。注释家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他们的散文虽未完全摆脱诗歌的影响,但已具有一定的水平,促进了泰米尔语散文的发展。

穆罕默德耶尔

穆罕默德耶尔统治泰米尔纳德时期,泰米尔语文学毫无起色。17世纪中期,欧洲人进入泰米尔纳德,意大利传教士罗伯特·德·诺比利(17至18世纪)用“珍珠珊瑚”体写了《耶稣传》、《哲学明镜》等18部散文作品。贝斯基(1680~1746)以明白晓畅的风格写作散文,他的《帕拉玛达神父的故事》一书,是19世纪末叶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散文作品的先声。这时的散文已不押韵,接近民间口语,与注释时期的散文相比,更为通俗易懂。19世纪时,锡兰泰米尔人阿鲁木格·那瓦拉尔(1823~1879)把《大神话》改写成散文作品,他摒弃冗长的句型,使用短小通俗的句子,同时首先在散文中运用标点符号。到20世纪,著名作家马赖马莱阿迪格尔(1876~1950)主张使用纯粹的泰米尔文写作散文,得到广大作家的响应。

国际应用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泰米尔语广播1963年8月1日开播,目前每天累计播出6小时节目。其中短波广播播出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22:00-23:00(印度时间19:30-20:30)、23:00-24:00(印度时间20:30-21:30)、10:00-11:00(印度时间7:30-8:30)、11:00-12:00(印度时间8:30-9:30),通过香港有线电视网落地播出的时间是每天晚上23:00-24:00以及次日早晨7:00-8:00。泰米尔语听众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人口超过8000万。近几年旅居在香港、美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的泰米尔人也开始从网上登陆泰米尔语网页并收听网上泰米尔语广播。

泰米尔语广播除播出《新闻》、《时事》节目外,还开办有各类专题节目。如,《走进中国》栏目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文化》栏目介绍中国的悠久文化和中国的民间故事;《社会生活》栏目介绍中国人的生活状况;《科教与卫生》栏目介绍中国科学领域的新成果;《中国风光》栏目介绍中国的风景名胜和旅游信息;《友谊之桥》则是一档以中印友好为主题的互动栏目。

2003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泰米尔语网站正式开通。由于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很快在同语种网站中脱颖而出,受到广泛关注。

在过去的40多年里,收听泰米尔语广播的听众越来越多,目前记录在案的听众协会达300多个。近年来,泰米尔语部每年的听众来信数都保持在数十万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