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中国哀悼日。

节日时间

5月19日

起源时间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

风俗活动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正文

中国哀悼日期间,中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中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概述

2008年5月19日是中国各族人民为悼念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而设立的3天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海外媒体

(图)中国哀悼日

当天纷纷报道在中国各地举行的各种悼念活动,特别集中报道了当天下午的举国默哀活动。“全国下半旗”、“取消公众娱乐”、“圣火暂停传递”、“车船停驶鸣笛”、“防空警报回响”、“行人肃立低头”,这是海外媒体描述中国哀悼活动时最频繁使用的词汇。海外媒体纷纷强调,这是中国首次为重大灾难遇难者举行全国性的哀悼活动。

公开建议

在中国国务院公布全国哀悼日之前,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曾于2008年5月16日公开建议,以2008年

(图)中国哀悼日

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表达全国人民对这次地震灾害中的罹难者、在救灾中的牺牲者的哀思,并向全世界昭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生命的关爱以及亿众一心救灾重建的决心”。

在“头七”之日设立哀悼日,首先因为这是我国民间的风俗,先秦时就已开始用这种形式祭奠和纪念逝者。其次是7天过去了,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间,可以腾出一点时间来安抚失去亲人的人们,来凝聚全国的人心,继续留下希望,驱走悲伤的阴影。另外设国家哀悼日也是国际惯例。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将2001年9月14日定为全国哀悼日。葛剑雄认为,中国历史上也有这个传统,不过一般是为皇帝设立的,惟有这一次是为普通人设立。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行为指南

第一、三天国丧期间,着装要正式、肃穆,不要穿戴太时尚或者颜色鲜艳的衣服、鞋帽,女同志不要用鲜艳的口红眼影化彩妆,不要佩戴时尚的首饰;

中国哀悼日

第二、工休的时候不许开音乐、不许打牌,不许打闹嬉戏;

第三、要注意维护公共场所的气氛,在街上行走的时候,不要三五成群的嘻闹;

第四、下班之后不要出入舞厅、卡拉OK厅、台球社,也不要在家里放歌曲,唱卡拉OK、举办朋友聚会;

第五、可以佩戴一些表示哀悼、追念的标志或饰品;

第六、今天下午,停止工作三分钟。具体时间从5月19日14时28分起;

第七、这是第一次为百姓举行国丧,中国的百姓会不习惯、不重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希望大家尽量在亲朋好友中传递这些信息,并随时纠正看到的不正确行为。

关于默哀

如果您正行走,请您静立三分钟;如果您正坐着,请您起身三分钟;如果您正驾车请您提前靠边停车并鸣笛三分钟;如果您正驾船,请鸣笛三分钟。如果您真的无法施以行为,那就请在心中默哀三分钟吧!

哀悼祭文

遥向西南之天,谨以心香一瓣,恭祭于六万余亡灵之前:蜀山苍翠,蜀水融泄;工农协谐,弦歌不歇。不期天

(图)那一夜烛火照亮了中国

降奇灾,地维乍裂,山崩石倾,屋坍梁折。百村震平,十县荡决。千人之校顿毁,四世之家遽灭。琅琅童声,忽然而绝;哀哀母号,继泪以血。悲夫妻之骤离,益知情切;羡邻家之同死,无从伤别!白发诀英年之子,孤儿忆慈母一瞥。人逢其凶,地陷其孽。举国之殇,全民同咽。

有泪同倾,天坠同擎。守护天府,九州一声。伞落如花,十万天兵;中外驰援,急以见诚。主席呼号于余震之顷,总理迂回于断阻之程。扶危拯绝,皆陌生之手;回阳照暗,乃五角之星!救孤以乳,疗心以情。揩干血迹,抚慰伶仃。后死之士,奠告亡灵:当使老者安之,少者有成;乡村重绿,家国重宁。呜呼尚飨!

社会关注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经与国际奥委会协商,北京奥组委决定,在此期间,北京奥运火炬将暂停传递。

为普通百姓设立全国哀悼日在中国极为罕见,外国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称,无论从内政外交上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决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建议,

(图)中国哀悼日

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家自然灾害日。国外各大媒体都刊发了哀悼日的报道。美联社的报道题为《中国宣布为地震遇难者哀悼三天》,路透社的报道题为《为3.25万地震死难者哀悼三天》,法新社的报道包括《地震死亡人数上升,中国宣布哀悼》和《奥运火炬为地震哀悼暂停三天》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回忆说,毛主席和周总理在1976年逝世时,曾经设定过全国哀悼日;另外1999年南联盟使馆被炸,三名驻外人员遇难后,使馆和政府单位也降过半旗,不过这次是为普通百姓设立全国哀悼日。金灿荣说,为了巨大生命损失而设立哀悼日,对外来说,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表明中国变得越来越正常,更容易被世界接受。对内而言,表明政府更关注民生,体现了“你痛就是我痛”,即老百姓的痛苦也是政府的痛苦,可以凝聚人心,建立了一种中国国民的认同。无论对内对外,为地震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都是值得肯定的。火炬传递停三天,这也值得肯定。奥运虽然是大事,是人心所向,但在生命损失的惨剧前,奥运应该让路。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认为,在现代政治中,设立全国哀悼日体现了政府的公共领导能力,显然,中国政府也开始用这种方法引领人民,有利于提高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可信度。沈丁立建议,应该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家自然灾害日,每年的这一天进行悼念,并进行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演习,提高人们的忧患意识,并对在灾害中逝世的人表示悼念。沈丁立欢迎暂停奥运火炬传递的决定,因为“与奥运火炬相比,人们显然更重视生命”。

哀悼情景

2008年

5月19日14时28分,距离汶川特大地震爆发整整七天的时刻。这一刻,在中国各地,国旗低垂,汽车、火车、舰船笛声长鸣,防空警报在城市上空鸣响;这一刻,在天安门广场,自发赶来的民众高喊“中国加油”、“祖国万岁”;这一刻,13亿中华儿女的泪水让世界感受到他们的悲伤。而当中国经历了这场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哀悼活动后,留给世界的,是中国人的坚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在中国举国默哀3分钟后,发表了题为《情感在中国举国默哀中流淌》的报道。文章说,在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成都,数千百姓的情感在哀悼活动得到了宣泄。在180秒的哀悼活动结束后,他们高喊着支持灾区的口号。CNN现场记者口述说:“在静默的那一刻,所有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些人哭泣着,他们对于如此多人的遇难感到难以置信和震惊。”

媒体反映

英国路透社记者从四川平通镇发回报道说,从四川省城市的抗震帐篷中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警报悲鸣、亿万中国人静立三分钟为上万名在四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报道说,在大地震中几乎被完全损毁的平通镇,一位警察何琳(音)说:“我认为这三分钟十分重要,它代表着每一个同胞,从中央到每一名百姓都在牵挂着我们,因为此次地震比一场战争还要惨烈。”在北川,数百名的救援人员低头鞠躬,而用小树枝做成花圈平铺在地上。“我们感到特别心痛,许多人没有能够获救。”一位战士站立在学校的废墟上说道。

日本媒体从听到“哀悼日”的消息后,马上都作出相应报道,基本都将中国政府决定原文一字不落地进行报道。全国默哀后,网上马上就介绍了全中国一片哀悼肃穆的场面。

在北京,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降半旗向地震灾区遇难者致哀。13亿中国人的集体默哀也感动了世界各国的人们。在地震多发国日本,民众对中国举国默哀的表达方式感同身受。

一位日本中年律师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政府与人民的默哀,不仅是感情真实流露,也是人道理性的表达。他还说,此次汶川大地震是人类共同的灾难,不仅中国,世界各国都应表达这种哀悼。另一位研究东洋美术专业的大学女教师说,她喜欢四川的石窟等文化遗产,每次到四川都要去卧龙的大熊猫基地。她说,她在四川拍摄到的那些栩栩如生的石雕佛像都像是自己的老朋友,她惦记着那些它们。“我们悼念那些死难的亡灵,也不要忘记存在于此宝贵的人文和自然遗产。”

莫斯科时间2008年5月19日上午10时28分(北京时间14时28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举行了哀悼仪式,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州艺术团团长塔吉亚娜 奥兹多耶娃女士当时恰好在使馆附近。“听见使馆里传出来的哀鸣声,我觉得非常哀伤”,塔吉亚娜说,因为近期要到中国去,她很关心中国地震的事情,希望中国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在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工作的叶莲娜巴达耶娃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人举国默哀的一刻,她的心情很沉重。“衷心希望所有的中国朋友和家人平安无事”。

在首尔,韩国外交安保研究院教授丁相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看到地震灾害让中国人民饱受磨难,作为中国的邻国,韩国国民心里也感到十分难受。中国政府规定全国哀悼日,让每一个中国表达了心中的悲伤之情,而每一个中国人的凝聚力也变得更强了。

以人为本

海外很多媒体在报道中,都将目光对准了中国此次哀悼的意义,称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为普通民众举行的全国性的哀悼,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英国《金融时报》以《中国的国殇日》为题报道了中国全国哀悼日的情况。文章称,中国的此次国难,不仅可成为整合民心、提升凝聚力的转折点,亦可为中国转型期社会治理改

(图)中国哀悼日

革带来新的路子。中国国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逝去的平民降落。不仅如此,政府还把奥运火炬传递暂停三日,展现出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新思维。

德国《明星》周刊报道称,在中国,“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与帮助地震灾民的愿望融合在一起”、“中国人从没像今天这么团结过”,世界对中国多了一份理解和肯定。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称,设立哀悼日是“越来越人性化的政府努力向民众提供精神安慰和国家支持的表现”。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改革破坏了中国人的道德架构,但此次地震以及哀悼的场景表明情况并非如此,中国人拥有的基本的庄重和同情心并没有被个人主义击败。

《亚洲时报》报道说,中国领导人设立全国哀悼日,不但有助于团结国人,体现“和谐社会”的精神,也有助于为“解放思想”提供进一步深化、突破的动力。法国华文报纸《欧洲时报》发表题为《国之殇》的社论,认为3天的全国哀悼日彰显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给中华民族增添了新的道德和精神力量。社论指出,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执政实践中取得了民众的高度信赖。这是“国之殇”感动世界的底蕴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