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简介:扑虱灵是高效,持效期长,选择性强,安全的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属非杀生性农药,它保护天敌,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扑虱灵主要用于水稻,蔬菜,茶叶和柑桔等作物的叶蝉、飞虱、粉虱和介壳虫等害虫的防治。是当前防治水稻稻飞虱的当家品种。

中文名

扑虱灵

外文名

buprofezin

别名

噻嗪酮

分子量

305.4

熔点

104.5-105.5℃

密度

1.18(20℃)

外观

白色至淡黄色结晶粉末

分子式

C16H23N3OS

产品简介

噻嗪酮,扑虱灵

噻嗪酮,扑虱灵

产品简介»

通用名称:噻嗪酮;

英文通用名称:buprofezin;

化学名称:2-特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4-酮;

分子式:C16H23N3OS;

分子量:305.4;

理化性质:外观 白色晶体(工业品为白色至浅黄色晶状粉末)。

溶点:104.5-105.5℃。

蒸气压:1.25mPa(25℃)。

密度:1.18(20℃)。

溶解性:水中为9mg/L(20℃),氯仿中520g/L,苯中370g/L,甲苯中320g/L,丙酮中240g/L,乙醇中80g/L,己烷中20g/L(均为25℃)。

稳定性 对酸和碱稳定,对光和热稳定。

原药规格:

外观:白色至淡黄色结晶粉末;

扑虱灵≥98%,95%;

干燥减量≤0.3%,0.5%;

酸度(以硫酸计)≤0.1%,0.1%。

制剂:25%乳油;25%可湿性粉剂;40%胶悬剂。

产品特征»

海关编码29420000

产品型号Insecticides

产品规格Buprofezin

本药剂由:江苏省准阴电化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江苏省化工设计院联合开发完成。

完成时间:1990年12月

主要完成人:林树 蒋亦清 王云生 汪达兴 徐志荣

制作原理

扑虱灵的合成是以硫氰酸铵为原料与叔丁醇在盐酸存在下反应得到硫氰酸特丁酯与异氰酸特丁酯的混合物(简称混酯),经转位得到异硫氰特丁酯(简称异酯),再与异丙胺反应,得到1-异丙基-3-特丁基硫脲(简称硫脲)。另外,以N-甲基胺与光气反应得N-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再与氯气反应得N-氯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简称氯化物)。最后将氯化物与硫脲在碱试剂存下,反应得扑虱灵。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氯代叔丁烷-硫氰酸特丁酯-异硫氰特丁酯收率88.38%;硫脲收率96.49%;氯化物收率86.20%;扑虱灵收率78.32%。总收率以硫氰酸铵计66.78%,含量>90%。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当前使用的常规农药药效明显下降。扑虱灵药效高、用药量低(约10克有效成份/亩),残留量低,而且对天敌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及生态的不良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