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钠(sodium permanganate)常见化学物品,是一种无机盐,分子式为NaMnO4。不易得到无水盐,常见三水合物为红紫色晶体或粉末,易潮解。可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因介质的酸碱性不同而不同: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为Mn;在微酸性、中性、微碱性溶液中,被还原为MnO2;在强碱性溶液中被还原为MnO4,进一步与Mn作用而生成中间价的化合物MnO2,作为锰化合物的一个特征反应。高锰酸钠与浓硫酸接触易发生爆炸,与有机物接触、摩擦、碰撞时会引起燃烧,且受热会放出氧。用作氧化剂、杀菌剂、解毒剂,也可作高锰酸钾的代用品。

中文名

高锰酸钠

水溶性

易溶

别名

过锰酸钠

化学式

NaMnO4·3H2O

分子量

141.9254

熔点

170℃(分解)

沸点

100°C

外观

紫色到红紫色结晶或粉末,易潮解

外文名

sodium permanganate

CAS号

10101-50-5

EINECS号

233-251-1

密度

2.47 g/cm³

安全性描述

S17、S26、S36/37/39、S45

危险性符号

O、C

危险性描述

R8

MDL

MFCD00003481

PubChem

24874059

物化性质

性状:红紫色晶体或粉末

相对密度:2.47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溶于液氨

熔点:170°C

沸点:100°C

储存条件:库房通风,轻装轻卸,与有机物、还原剂、硫磷易燃物分开存放

生态学数据

通常对水体是稍微有害的,不要将未稀释或大量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统,未经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1]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无可用的

2、摩尔体积(cm3/mol):无可用的

3、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的

4、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的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无可用的

7、单一同位素质量:141.907477Da

8、标称质量:142Da

9、平均质量:141.9254Da[1]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74.3

7.重原子数量:6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1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2[1]

安全信息

包装等级:II

危险类别:5.1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1503 5.1/PG 2

WGK Germany:3

危险类别码:R8

安全说明:S17;S26;S36/37/39;S45

RTECS号:SD6650000

危险品标志:O;C

贮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防止受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1]

生产方法

1.氯气氧化法将至粉碎100目以上的软锰矿粉(或回收二氧化锰),按1:0.9~1:1.10的配比与烧碱混合,经加热于400~500℃下氧化焙烧8~12h,使二氧化锰转化成锰酸钠,然后用水或母液溶浸后,在93~95℃时通入氯气,直至PH值为6.5~6.8为止,制得高锰酸钠溶液,再经蒸发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制得高锰酸钠晶体成品。

2.由高锰酸钡和经多次重结晶的硫酸钠进行复分解反应,滤出生成的硫酸钡,浓缩滤液,冷却,结晶,即得三水合物。

3.将软锰矿或回收二氧化锰与烧碱混合,经焙烧氧化,使二氧化锰转化成锰酸钠,然后溶解并通入氯气使锰酸钠进一步氧化,制得高锰酸钠。

用途

用作氧化剂、消毒剂、杀菌剂、糖精制造、医药、有机合成等

对环境的影响

1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性。高浓度接触严重损害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接触后引烧灼感、咳嗽、喘息、气短、喉炎、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2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锰。

3

实验室监测方法:

原子吸收法(EPA方法7770、7460)

等离子体光谱法(EPA方法200

.

7)

4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

.

2mg/m[MnO]

应急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密闭容器中作好标记,等待处理。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吞咽有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别:

氧化性固体类别:2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1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说明:

H272: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H302:吞咽有害。

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40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

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20: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此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30:漱口。

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健康危害:吞咽有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