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三轮摩托车是三轮摩托车的一种,是指在两轮普通摩托车的右侧装有边车的摩托车。

中文名

边三轮摩托车

外文名

motorcycle with sidecar

别名

边斗

工具类别

摩托车

类别

运输

出现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

所属种类

三轮摩托车

相关

正三轮摩托车、倒三轮摩托车

准驾驾照
用途

基本介绍

·常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日军、俄军欧亚大陆行大陆军主义(陆军总兵力超过200万人以上国家),陆军机械化运输交通工具。

·两人双并侧座:一为驾驶兵,另一为射击兵。

侧三轮摩托车

·欧洲各国陆军仍以马兵作战时,德军士兵则已驾驶此型摩托车,攻击横扫全欧洲,是为闪电战(Blitz)。

·但现在常见的边车是用于身心障碍人士中行动不便者,他们的机车通常左右会各装一个边车,用来辅助他们方便他们骑乘。

中国大陆称此类车为侧三轮摩托车,亦有俗称“边三”、“挎子”或边三轮摩托车、挎斗摩托。

发展历史

摩托车分为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又分为边三轮和正三轮两类。[2]边三轮摩托车,俗称“挎子”、“边斗”,诞生于十九世纪,二战期间风靡一时,曾经在交通、军事等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893年,法国新闻社举办了一次骑自行车带人比赛,参赛的车千奇百怪。其中,法国军人M·巴特科斯研制的带边斗自行车,在比赛场上轻快地飞跑,引起了观众的注意,且获得了一等奖。赛后,带边斗的自行车很快在欧洲推广,摩托车界也参照了这种模式,制成了边三轮摩托车。但经过考证,巴特科斯式并不是边三轮摩托车的鼻祖。因为早在1880年,意大利就曾出现过卡汾特里式带边斗自行车,据记载车宽为1.2米,该车实际上就是边三轮摩托车的祖先。

20世纪30年代,德国宝马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三轮摩托车——BMW R71,这种摩托车的性能稳定、越野性非常好而且容易修理,德国军方对这种摩托车非常认可,因而要求宝马公司生产出一种更适合军队使用的加强版。当时,德国军方的设计目标规定:车辆最大载荷500公斤(三名全副武装士兵),越野轮胎宽度4.5英寸,直径16英寸,且挡泥板必须预留足够空间以便加装防滑链,最大行程350公里,最大时速95公里,最小速度4公里(庆典巡游用),地距15厘米。根据这些要求,宝马公司研制出BMW R75型军用挎斗摩托车。和其他军用车辆相比,挎斗摩托车重量轻速度快,能适应崎岖的地形,主要被用来执行侦察任务。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大批量装备BMW R75摩托车。此后,前苏联也发现挎斗摩托车非常适合在战场上使用,于是决定仿制BMW R71型挎斗摩托车。

1941年,前苏联成功仿制出Ural M72型三轮摩托,仿制的Ural M72型摩托车比BMW R71作了一些改进,更适用于越野和军事行动,以重心低、坚固耐用、便于维修著称,被前苏联大量列装部队用于作战。

20世纪五十年代,Ural M72型摩托车作为援助产品来到了中国。

1957年10月,国营湘江机械厂(国营第三三一厂)按照Ural M72发动机的部分设计资料,自行测绘试制成功3台汽缸容积为750毫升的750型发动机,揭开了新中国摩托车制造史的第一页。同年,国营洪都机械厂(国营第三二○厂)设计试制成功5辆750型边三轮摩托车,经过3000公里道路试验,质量基本达到设计要求,由空军代表负责办理鉴定验收后,定名为长江750型摩托车,这是国产最早的军用重型边三轮摩托车。长江750系列产品装备部队后,受到好评,此后,广泛应用于公检法、工商等系统。[1]

1958年3月29日的《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了一则图片信息,“长江—750型重型三轮摩托车,已经在国营洪都机械厂试制成功并且开始大量生产。它的发动机功率有二十二马力,行驶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八十五公里,正常使用速度为五十到六十公里。能载三个人和一百公斤货物。如果把边车摘去,就变成轻便的双轮摩托车”。

1959年,国营湘江机器厂建成750摩托车发动机生产专用线。1962年将下马的株洲第一航空工业技工学校改建为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车间,1965年扩建为分厂,750摩托车发动机的年产量由1000台增加到2500台。

1976年以后,摩托车的民用市场日趋繁荣。八九十年代,边三轮摩托车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有17家工厂在生产750摩托,产品型号多达84个。虽然品牌多样,但在人们心中长江750就是“挎子”的代名词。

1980年,洪都机械厂参照国外1974年最佳边三轮摩托车样车进行改进设计,主车部分采用摇架式车体和新减震器,加大油箱容量,分离式坐垫改进为长形整体式,边车改为对合结构,于1981年4月试制成功长江750G型摩托车。1981年秋,又在长江750G型基础上,采用湘江机械厂改进增大功率的750F型发动机和电启动装置,采用前轮盘式液压制动、防眩大灯、全整流罩、并附加警灯、警报器等专用设备,试制成功长江750J-1型公安警车。两种新车型于1982年5月通过国家鉴定,转人批量生产,并于1983年双双荣获全国优秀新产品金龙奖。至1989年,该厂生产的长江750型系列摩托车有长江750、长江750J-1、长江750BJ-3和长江750Z-1(正三轮)等4种车型,累计产量117464辆,其中长江750BJ-3型公安警车于1988年11月获国家优质产品银奖。

1980年,南昌摩托车厂成立并接替洪都机械厂转给地方的摩托车生产任务,组装长江750型摩托车,定名井冈山牌。同年,赣江机械厂的前身南昌红光机械厂开始试制并生产长江750A型和长江750B型边三轮摩托车。1985年,这4家工厂生产长江、雄狮、洪都、洪雅、洪菱5种牌号的系列产品,年产摩托车共计50834辆。

1982年5月,江西赣江机械厂研制的长江750A型摩托车通过部级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该车采用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最新改型设计的2P78FM发动机(长江750F发动机),其发电机由65W的直流发电机改为了280W的交流发电机,是我国最早使用交流发电机的摩托车,克服了老长江750型车夜间行驶时,喇叭不响、灯光不亮的缺陷。

1983年12月,一部长江边三轮摩托车在新余市的售价为6900元。1986年7月,据江西省物价局批复国营赣江机械厂的相关文件,一辆采用全自动发动机的长江750A-3型边三轮摩托车的出厂价为6980元,并以此为中准价,允许在百分之十的范围内上下浮动;产地零售价为7890元。1992年11月,鉴于已通过省国防科工办组织的技术鉴定,江西省物价局发文批复江西赣江机械厂,根据成本并参照市场同类车型价格,确定长江750B型、长江650B型边三轮摩托车的出厂价格为12650元/辆,长江750B-2型的出厂价格为10960元/辆。尽管价格不菲,但拥有一辆边三轮摩托车仍是当时不少人的梦想。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在中国大地上纵横驰骋了近半个世纪的边三轮摩托逐渐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2018年公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暂时仅有重庆长铃中德机车工业有限公司、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仍在生产边三轮摩托车,而见证了中国边三轮摩托车发展历程的长江750已经停产多年,成为人们心中难忘的回忆。

边三轮摩托车

现代应用

军警用

现代在军队  和公安警察  等系统还有部分边三轮摩托车在使用。

警用边三轮摩托车的投入使用,能发挥灵活分散作战的优势。

军队有边三轮摩托车特种驾驶训练。

民用

边三轮摩托车在民用领域应用也比较多,可以用来接亲、旅游。

其他要求

边三轮摩托车除驾驶员外,主车和边车有固定座位的各乘坐1人。

边三轮摩托车

红色十月

因为二战而闻名的俄罗斯乌拉尔摩托车公司,最近发布了采用多种新工艺制作而成,名为“红色十月(Red October)”的限量版侧三轮摩托车,看到这辆车的时候,我想一定会勾起你对“红色年代”的无限回忆。乌拉尔摩托车具有技术简单、结构牢固、造型古朴、价位低廉、维护简易的特点,但是也存在压缩比小、热效率低、耗油量大、车辆过重等缺点。但是,尽管全世界各大摩托车厂商推出了各款技术先进、性能高超的超级摩托车、巡航摩托车、越野摩托车、街车。你仍然不用担心乌拉尔摩托车会被取代,因为它是如此的独特,见证了卫国战争那段无法忘记的历时,承载着前苏联红军击垮希特勒第三帝国的光荣,这是那些单纯追求技术、性能的摩托车所无法企及的。

因此,乌拉尔摩托车没有时态,永远不会过时,享有“现代的古典艺术”之美誉。目前,伊尔比特乌拉尔摩托车公司(IMZ-Ural)是俄罗斯唯一的重型摩托车,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专门生产侧三轮摩托车的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