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禅茶,湖北省黄梅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黄梅禅茶条索挺直、细秀、显毫。色泽翠绿尚润。嫰香持久,鲜醇爽口。汤色清澈明亮。叶底翠绿明亮匀整。

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纪山龙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黄梅禅茶

外文名

Huangmei Zen tea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审批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第224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2年12月27日

产地名称

湖北省黄梅县

品质特点

条索挺直、细秀

产品特点

黄梅禅茶条索挺直、细秀、显毫。色泽翠绿尚润。嫰香持久,鲜醇爽口。汤色清澈明亮。叶底翠绿明亮匀整。

理化指标
品级理化指标含量
水分%总灰分%碎茶%水浸出物%粗纤维%
特级茶≤6.0≤6.5≤1.0≥38.0≤13.0
一级茶≤6.0≤6.5≤2.0≥36.0≤14.0
二级茶≤6.0≤6.5≤3.0≥34.0≤14.0

黄梅禅茶

产地环境

黄梅禅茶产自湖北省黄梅县,黄梅县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倾斜,北部山地属大别山余脉,中部为丘陵及垄岗平原,中南部为湖泊,南部为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平原和湖泊占全县总面积78%。

黄梅禅茶

黄梅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年降水量1270毫米,年均气温16.8℃。境内气候有明显地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适宜种植茶树。

历史渊源

黄梅县是历代贡茶和禅茶的重要产地;

唐朝天宝六年(747年),茶圣陆羽察访了黄梅禅茶产地,对当地的茶事茶俗进行考察,并载入了他的名著《茶经·八之出》中:“蕲州茶生黄梅山谷。黄梅茶是历代禅师坐禅、待客必备之饮品,因此茶源于古代老祖、四祖、五祖寺中禅人所采煮的山茶,故而名曰“黄梅禅茶”;

黄梅禅茶

20世纪90年代,黄梅县将江西云居山茶移植到太行山区河北灵寿县培育成林。

生产情况

截至2016年底,湖北省黄梅县茶树种植面积1.5万亩。

产品荣誉

黄梅禅茶

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黄梅禅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黄梅禅茶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黄梅县五祖镇、大河镇、停前镇、柳林乡、杉木乡、苦竹乡、挪步园管理处等7个乡镇管理处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 品种

黄梅地方群体种等适宜加工黄梅禅茶的中小叶茶树良种。

• 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在海拔300至1200米;土壤类型为黄棕壤、砂质壤,有机质含量≥1%,土层厚度≥50厘米,土壤pH值5.0至6.8。

• 栽培管理

育苗:无性繁殖。

种植:栽植时间为2月至3月或10月至11月,栽培密度控制在6至9万株/公顷。

施肥管理:以有机物为主,每667平方米(亩)施有机肥500千克以上。

修剪:幼龄茶园分年度在早春进行3次定型修剪,成年茶园每年1次轻修剪。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 采摘

采摘时间:4至6月;8至9月。

采摘标准:

(1)特级茶:采摘标准为100%单芽。

(2)一级茶:采摘标准为100%一芽一叶初展。

(3)二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50%。一芽二叶初展≥50%。

采摘方法:手工采摘。

• 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

(1)特级茶加工工艺:由杀青→炒二青→炒三青→烘干→精选五道制作程序组成。

(2)一级茶加工工艺:由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烘干→精选六道制作程序组成。

(3)二级茶加工工艺:由杀青→捻揉→炒二青→烘干→精选五道制作程序组成。

工艺要求:鲜叶必须进行摊晾,摊放厚度不超过5厘米,鲜叶失水率应控制在15%至20%之间,杀青时投叶量150克至200克,锅温100℃至120℃,按照“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选择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时间。造形时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则调整温度,进行理条、整形。烘干后干茶合格率≤6.0%。

专用标志使用

黄梅禅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黄梅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黄梅禅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