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克定律菲克定律,是描述气体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这是生理学家菲克(Fick)于1855年发现的。

中文名

菲克定律

外文名

Fick's law

提出时间

1855年

应用学科

物理

适用领域

描述气体扩散现象

提出者

阿道夫·菲克

简述

菲克定律包括两个内容:菲克第一定律,菲克第二定律。

费克第一定律

早在1855年,菲克就提出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称为扩散通量Diffusion flux,用J表示)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成正比,也就是说,浓度梯度越大,扩散通量越大。这就是菲克第一定律,它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式(1)中,D称为扩散系数(

),C为扩散物质(组元)的体积浓度(原子数/

),dC/dx为浓度梯度,“–”号表示扩散方向为浓度梯度的反方向,即扩散组元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扩散通量J的单位是

三维情况下,有如下形式公式

其中,J为扩散通量,为一个三维向量场,D为扩散系数,为一个二阶张量,C为浓度,为一个数量场,▽为梯度算子。

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是描述扩散速度的重要物理量,它相当于浓度梯度为1时的扩散通量,D值越大则扩散越快。对于固态金属中的扩散,D值都是很小的,例如,

时碳在γ-Fe中的扩散系数D仅为

数量级。

费克定律里的稳态扩散和非稳态扩散

稳态扩散

费克第一定律只适应于J和C不随时间变化——稳态扩散(Steady-state diffusion)的场合(见下图)。对于稳态扩散也可以描述为:在扩散过程中,各处的扩散组元的浓度C只随距离x变化,而不随时间t变化,每一时刻从前边扩散来多少原子,就向后边扩散走多少原子,没有盈亏,所以浓度不随时间变化。实际上,大多数扩散过程都是在非稳态条件下进行的。非稳态扩散(Nonsteady-state diffusion)的特点是:在扩散过程中,J随时间和距离变化。通过各处的扩散通量J随着距离x在变化,而稳态扩散的扩散通量则处处相等,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对于非稳态扩散,就要应用菲克第二定律了。

费克第二定律

费克第二定律是在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费克第二定律指出,在非稳态扩散过程中,在距离x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该处的扩散通量随距离变化率的负值,即将代入上式,得

上式中,C为扩散物质的体积浓度(kg/m^3),t为扩散时间(s),x为距离(m)。实际上,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扩散系数D是随浓度变化的,为了使求解扩散方程简单些,往往近似地把D看作恒量处理。

式(2)和(3)都是偏微分方程,求解时应先作变换:令,这样,式(3.7-3)就可以变成一个常微分方程,再结合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出方程的通解。利用通解可以解决包括非稳态扩散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