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篓油水饺是是河北省邯郸市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民国时期1944年王金堂在河北省邯郸市洛新街水饺馆创制。由于选料精细,坚持用新肉(当天宰杀的肉),配上小磨麻油和上等调味品,精心制馅、包制,成熟后汁包馅,吃时流油,故名。

一篓油1999年被国家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并荣获中华金鼎,河北省名小吃等名誉称号。一篓油店内布局装修与燕赵文化相结合,酒店内雅间以回车巷、学步桥等邯郸市成语典故为名称,酒店内还装修有十三县命名及由来典故等,文化气息浓郁。

中文名

一篓油水饺

外文名

A basket of oil Boiled dumplings

主要原料

猪肉

创始人

王金堂

创制地区

河北邯郸浴新大街水饺馆

创制时间

1937

分内

水饺

主要食材

猪肉、面粉、酱油、精盐、味精、姜末、葱白、香油、鲜汤

分类

水饺

名称由来

一篓油水饺

一篓油水饺相传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在赵邯郸南门外开一肉包铺。有一天,赵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遥远闻着肉包香味,廉颇闻着香味赶到肉包铺店,见食客尝在嘴里,赢得了食客的好评,生意大为单位很好。

当廉颇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包子发明于三国时期,而非战国时期)。廉颇说到:“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儿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小儿说:“不到一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进开水锅里,不到一会儿,锅里的包子全部漂起来了。王小儿一听是廉颇大将军就毛了,赶紧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颇吃完后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

从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李氏后人继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丰富,包裹馅心,吃时流油,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传至至今。

制作方法

1、将猪肉绞成馅,加入酱油、精盐、味精、姜末、鲜汤拌匀上以劲,把葱白(剁碎)与香油一起放入拌匀成馅。

2、面粉倒入盆内,加清水和成面团,放案板上搓条,揪剂,擀成皮包上馅。

3、水烧开,下入水饺,中间点两次凉水烧开,水饺熟后捞出即成。

所需材料

一篓油水饺

精猪肉3500克,面粉5000克,酱油150克,精盐70克,味精10克,姜末100克,葱白250克,香油250克,鲜汤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