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会盟”是发生公元前279年,秦赵两国议定在渑池西河之外进行会盟。

在宴会上赵国上大夫蔺相如与秦国君臣进行了有理有节、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艰苦的谈判,秦赵两国最终和谈成功,双方偃旗息鼓暂时停止了战争。

中文名

渑池会盟

会议结果

双方停止了战争

会盟双方

秦赵两国

事件时间

公元前279年

会议背景

春秋战国时,秦昭襄王多次发兵攻打赵国,赵国虽处劣势,但武有老将廉颇,文有上大夫蔺相如,短时期内也是难以征服的。秦在对赵实行军事重压的同时又展开政治外交攻势,以期达到吞并赵国的目的。秦昭王提出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当时渑池尚且是韩国的邑,但已经是韩秦边境。距离秦近而距离赵远。因为楚国国君不久前曾经被秦国扣留,所以赵王首先考虑到自身安全,害怕不想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好,就劝赵王去:“秦王约您会议,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力小而胆怯了,还是去好。”赵王听从了廉、蔺二人的建议,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会议过程

会盟时秦王以强凌弱,胁迫赵王鼓瑟且令记入秦史。蔺相如愤然而起,请秦王击缶,秦王怒而不允,蔺相如正气凛然迫使秦王击缶,亦令记入赵史。秦王随员恼羞成怒,让赵国割15座城池给秦王祝寿,蔺相如寸土不让,则要秦国献都城咸阳做赵王寿礼。

事件经过

秦赵会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司马迁的《史记》把当年的“渑池会盟”描写得活灵活现,戏曲《将相和》把秦赵会盟表演得有声有色。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河洛地区、今豫西渑池县。古秦赵会盟台位于今渑池县城西约1公里,渑水和羊河之间,1941年,曾在卫立煌、章士钊等人的赞助下予以重修。1986年,渑池县大规模重修会盟台,使其显得空前壮观。台高14米,台顶呈八角形,中央建亭子,双层八角尖顶仿古式,上覆金色琉璃瓦,高8米。亭中竖四方形巨碑,上刻《重修古秦赵会盟台碑记》及著名书法家舒同、楚图南等人的题词,为渑池县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几座城池,赵国还损失了两万多军队。赵国虽然打了败仗,可是赵军继续英勇抗击秦军,秦军的攻势被遏制了。秦昭襄王认为双方相持不下,倒不如先和赵国讲和,腾出力量去攻打楚国。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臣到赵国去,约赵惠文王会盟于渑池,互相修好。

赵王害怕强大的秦国,想推辞不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是个办法,便劝赵王说:秦王来约,大王不去,那就是表示我们赵国没有力量,因此还是应该去。

于是,赵王决定去渑池赴会,并和蔺相如一同前往。大将军廉颇将赵王送到边境,在分别的时候,廉颇和赵王约定说:“这次大王去渑池,估计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会见的时间,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为了防止意外,要是过了日期还不回来,请大王让我们立太子为王。”赵王同意了。廉颇还在边境上部署了军队,防备秦国的进攻。

赵王到了渑池,和秦王会见了。双方见面行过礼,便在宴席上叙谈。秦王饮着酒,慢慢高兴起来,就有意侮辱赵王。他对赵王不客气地说:“我听说你喜欢弹瑟,我这里有瑟,请你弹一曲给我们听听!”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这时秦国的御史走来,把这件事情写在简上: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令赵王弹瑟。

蔺相如认为这是对赵国的莫大侮辱,心里十分恼火。于是他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乐器,我献上一个缶(瓦罐),请你敲击缶让大家快活快活。”秦王大怒,不肯答应。蔺相如见秦王不肯敲,便端起缶走过去,跪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的要求,在这五步之内,我拼着不要脑袋,也要以颈血溅你一身。”意思是要和秦王拼命。

秦王的侍卫看到这般情景,拔出刀来逼近蔺相如。蔺相如瞪大眼睛,大声喝退了卫兵,秦王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件事记录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盟,赵王命秦王为其击缶。

秦国的大臣们见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就说:“今天相会不易,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替秦王祝福!”。蔺相如也不示弱,说:“既然赵王献城替秦王祝福,那么请秦王把国都咸阳献出替赵王祝福!”。一直到宴席结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而勇敢地和秦国的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国始终没有占到便宜。当时秦国知道赵国的大将廉颇率领军队驻扎在国境边上,也不敢贸然动武。自此,秦、赵两国之间暂时保持了和平的局面。

渑池会盟是秦、赵两国政治外交上的一场较量。由于蔺相如不顾个人安危,机智勇敢,挫败了秦国的嚣张气焰,灭了秦国的威风,长了赵国的志气,因此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插曲

廉颇为赵将伐齐有功拜为上卿。时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诈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王从缪贤荐,遣蔺相如出使秦国。相如不辱使命,既挫败了秦王阴谋,又完璧归赵。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赵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勿行。廉颇、蔺相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记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击瑟”。赵王弹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秦盆缶,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悦,为之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前曰:“某年月日,秦王来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会议结论

秦赵两国最终和谈成功,双方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为表示诚意,双方捧土成丘掩埋兵器和盟书。

历史影响

秦赵会盟一事的纪念历代不衰。自明代公元1594年就有知县王之都建亭于会盟台上。清嘉庆时(公元1808年)重修。1941年,经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和章士钊倡议修建“古秦赵会盟台”,历时四年,目的当然是为了激励当年全民抗战的士气。章士钊作《唐多令·景蔺》词,卫立煌作《重修秦赵会盟台记》、郭昌锦作《重建秦赵会盟台记》。都刻于碑上。后毁于文革。1985年,古秦赵会盟台集资重修。三面各有名家书法题字,正面为县政府作《重修古秦赵会盟台记》。目的是为了激发改革创业的志气。

渑池会盟台自明代成为渑池一景即所谓八大景之一。时移世异,但这一文化名胜的文化内涵逐渐改变并不断丰富。建国以来,《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直在高中课本中,将蔺相如故事进入中小学教材,全国知道渑池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是从中学即得来,甚至可以说许多人知道渑池这个地方、认识渑池这个词汇都是源于此文。进入二十一世纪,渑池会、蔺相如与秦赵会盟台一起将成为渑池县继仰韶文化品牌之外打出的另一张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