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氰(Cyanogenchloride)又称氯甲氰,微甜,外观是无色液体或气体。可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溶于水后为弱酸性。化学反应活性很高,能与很多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受热易分解,接触水、水蒸气时易发生反应,甚至会发生剧烈的反应,同时会释放出剧毒和腐蚀性的烟雾。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氰酸钠,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氰酸钠,与氨或胺类反应生成氨基氰,与醇类反应生成三聚氰酸酯。

中文名

氯化氰

外文名

cyanogen chloride

分子量

61.47

CAS号

506-77-4

别名

氯甲氰

化学式

CNCl

EINECS登录号

208-052-8

熔点

-6.5 ℃

沸点

13.1 ℃

水溶性

易溶

外观

无色液体或气体

密度

1.234 g/cm³

​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或气体,有催泪性。

PH:溶于水后后为弱酸性

熔点(℃):-6.5

沸点(℃):13.1

相对密度(水=1):1.2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98

饱和蒸气压(kPa):134.63(20℃)

燃烧热(kJ/mol):

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S):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不稳定

危险特性:化学反应活性较高,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受热分解或接触水、水蒸气会发生剧烈反应,释出剧毒和腐蚀性的烟雾。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

禁配物:水、碱类、醇类、酸类。

来源:用于有机合成。

临界压力(MPa):5.99

辛醇/水分配系数:-0.38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计算化学信息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3.8

7.重原子数量:3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1.3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合成方法

氰化钠法

氰化钠法是以氰化钠和氯气为原料合成氯化氰。具体生产工艺为:将30%的氰化钠溶液加入适量的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5%的氰化钠水溶液,用泵将15%的氰化钠溶液输送到特制喷嘴中,进入氯化氰反应器,液氯经加热后由液体变为带压的气体后送到氯化氰反应器中,在特制的喷嘴中与氯气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进入氯化氰反应器,生成氯化氰单体。氯化氰单体经第一级冷却器进行冷却、第一级分离器进行脱水,再经过第二级冷却器进行冷却、第二级分离器脱水后进入干燥器,进一步脱水干燥,经冷却得到液态氯化氰单体。

氢氰酸法

氢氰酸法是三聚氯氰比较先进的生产方法,液态氢氰酸和氯气在反应器中进行气液反应,产生出的氯化氰单体经过洗涤和精馏后进行冷却得到液态氯化氰单体。

用途

1.氯化氰是一个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在农药、医药、化工助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氯化氰最广泛的用途是生产三聚氯氰。

3.氯化氰和三氧化硫反应可以生产氯磺酸异氰酸酯,氯磺酸异氰酸酯分子中含有氯磺酰基、异氰酸基,两者都是较为活泼的官能团,可与羟基、羧基、氨基等进行反应,也可进行加成、取代、缩合等反应。还可用作脱水剂和氧化剂。

4.氯化氰与二甲胺在极性溶剂或非极性溶剂中反应同时生成二甲基氨基氰和二甲胺盐酸盐,升温缩合制得四甲基胍盐,再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萃取、提纯得到四甲基胍。

5.将氰胺和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的水溶液保持pH=11-12,通入氯化氰气体,得到双氰胺钠。双氰胺钠是磺胺类植保用品、杀虫剂、嘧啶类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

主要危害

健康危害

本品在体内代谢形成氢氰酸,作用与氢氰酸相似,但对眼和呼吸道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低浓度对呼吸道及眼即有强刺激作用,引起气管炎和支气管炎;高浓度时,引起眩晕、恶心、大量流泪、咳嗽、呼吸困难、肺水肿,甚至迅速死亡。慢性影响:可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尿痛、咳嗽、头痛、体重减轻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极毒,具强刺激性。

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正常工作情况下,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高浓度环境中,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若是气体。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若是液体,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氰化氢、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应急医疗

主要用途及接触机会:用氰化氢制备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酮氰醇法),其对氰化氢的使用量约占氰化氢总消耗量的2/3左右,故对这些行业尤应给予特别关注。除化工生产外,电镀业(镀铜、镀铬、铬镍、镀金、镀银等)常使用大量氰化物,生产中有大量氰化氢逸出。冶金工业用氰化法富集铅锌矿石或提取贵重金属、用氰化物进行钢铁的氰化处理及淬火以及炼焦过程,均可有大量氰化氢生成。氢氰酸还用十熏蒸灭虫、火鼠等。除前述生产过程外,任何含氮有机物的干馏或不完全燃烧也均可有氰化氢生成,如现代建筑失火时,烟雾中即含有氰化氢。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吸入高浓度氰化氢蒸气迅速致死的病例,除见血液鲜红,不易凝固,各脏器色泽微红,带苦杏仁味外,病理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可见。如中毒持续较久方发生死亡,尚可见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气管内有泡沫性或血性液体,有时胸膜下、心外膜下、心内膜下、肺内也可有出血情况,大脑皮层则可见较弥漫的神经细胞变性及对称性坏死,但上述变化均不具特异性。

管理信息

操作的管理: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采用隔离式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醇类、酸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的管理: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醇类、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运输的管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碱类、醇类、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废弃的管理: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也可以把气体通入氢氧化钠和过量次氯酸钙的稀溶液中,使其转化成相对低毒的氰化钠。

毒理资料

急性毒性:毒作用与氰化氢相似。即使在低浓度下亦具明显刺激作用,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高浓度可迅速致死。狗成对在2.3—3.6mg/L浓度中暴露1—2min,将每对中的1只在暴露结束后45—90s进行人工呼吸和吸入亚硝酸异戊酯(0.3mL经鼻吸入)。直至动物恢复自主呼吸或直到死亡为止。高浓度组,未经治疗的狗仅存活8%,而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的77%存活。当浓度增至3.1—5.9mg/L,1.5—2.5min,亚硝酸异戊酯治疗已无效。在小鼠亦得到同样结果。因此认为,既有氰化物作用症状也有肺水肿者,要进行给氧加亚硝酸异戊酯吸入和人工呼吸的联合治疗。浓度为2.5mg/m3时,即可嗅到。人在极低浓度下接触短时间,可引起眼及咽部的刺激,如接触10min引起刺激的最低浓度为2.5mg/m3。50mg/m3时,不能耐受lmin以上。400mg/m3作用10min后死亡。强烈的刺激性使人难以耐受长时间吸入,故严重中毒病例反而较少。人接触高浓度有眩晕、恶心、大量流泪、呼吸困难、咳嗽等表现。进一步有步态不稳,甚至昏倒。

亚急性和

慢性毒性

代谢:本品属高毒物质,其全身毒性作用与氰化氢相似.因其摄入量的30%左右在体内可迅速转化为氰化氢,余部亦与血红蛋白及谷胱甘肽反应,最终亦释出CN-。

中毒机理:进入人体的氯化氰约30%左右转化为HCN,释出CN-,发生与氰化氢中毒相同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高毒,具强刺激性。

诊断要点

(1)具明显刺激作用,可导致急性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

(2)吸入较高浓度时,表现为眼部刺痛、流泪、流涕、咳嗽、呼吸困难外,尚有恶心、眩晕、乏力、步态不稳及意识障碍等全身症状。

(3)高浓度可迅速致死。

处理原则:急性氯化氰中毒的救治与氰化氢同,但应同时采用防治化学性呼吸道炎,尤其是防治肺水肿的措施。除合理氧疗外,早期投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防治分泌物堵塞气道(如给予1%二甲基硅油吸入,及时吸痰等)等应为治疗重点,喷雾吸入途径效果更佳。

预防措施

1.132.7侦查检测库

1.132.7.1监测方法

1.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2.实验室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