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胃窦是炎症、溃疡及肿瘤的好发部。胃窦属于胃的结构的一部分,临床所称的“胃窦”为幽门窦或是包括幽门在内的幽门部,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中文名

胃窦

别名

幽门部

所属系统

消化系统

形态

幽门部

位置

胃的结构

结构组成

幽门、幽门窦

应用学科

医学

性质

病症

胃镜观察

(1)胃窦部的观察:大弯侧观察较容易,进镜时镜端正好对着胃窦大弯侧,胃窦前壁和后壁的观察需转动镜身,胃小弯的观察需在胃窦部做低位反转。正常胃窦粘膜皱襞呈纵向走行,较低,稍注气即可展平,粘膜较光滑,蠕动较活跃。胃窦是炎症、溃疡及肿瘤的好发部。

(2)胃角的观察:胃角为胃小弯反折而成,胃镜检查时,胃角是胃内重要标志,它是胃体和胃窦的分界线,是溃疡和肿瘤的好发部位。观察的角度不同,有不同的内镜像:胃角切迹观察法是指胃镜从贲门侧向幽门侧前进,到达胃切迹时,见拱门形角切迹,所观察的为角切迹的贲门侧粘膜。J形反转法是指胃镜前进至窦部,看到幽门时将镜角向上,继续进镜至见到反抛物线形的角切迹,即角切迹的幽门侧,并同时可看到体大弯的插入管。

(3)胃体的观察:胃体有明显的皱襞,达胃窦时消失,胃内注气可使其展开。通常采用进镜时粗观其貌,退镜时详细观察。体部大弯侧皱襞纵行,小弯侧皱襞较少而细。左侧卧位体上部大弯侧为位置最低处,常有粘液积聚,称粘液池,若粘液池潴留过多,应吸出潴留液后观察。如仍有盲区,应变换体位。胃体中部后壁贴近镜端,易遗漏病变,该区域又是老年人溃疡的好发部位,检查时可向右旋转镜身或将角度钮向下调节,以便对后壁做正面观察。

(4)贲门、胃底的观察:胃镜进镜时即可观察贲门部,进入贲门后见到贲门小弯、胃底后壁及粘液池,调节角度钮及旋转镜身,有时可窥见贲门四周及部分胃底大弯。胃底常用的观察方法为反转法。将胃镜送入胃体中部,在看到胃腔弯向后壁侧时,将角度钮向上顺时针旋转90~180°,边观察后壁粘膜边将胃镜向前推进,此时胃镜则向贲门侧前进,甚至可以看到贲门及从贲门进入胃内的插入管。

胃癌CT诊断

胃窦部:由于卧位时胃窦是由前向后方走行,在扫描时常利用倾斜体位将造影剂引入胃窦,以使胃窦腔扩张。在胃腔未充分扩张的情况下,应注意区别是由于胃窦的生理收缩和癌肿所致的未充分扩张。前者多为对称性改变,多层面观察可见粘膜皱襞呈连续性表现,浆膜面光滑;后者形态非对称,粘膜面不规则及皱襞呈非连续性,浆膜面常不光滑或轮廓不规则。

胃窦部癌多表现为较明显的胃壁增厚,增厚胃壁的粘膜面凹凸不平。胃窦癌所形成的溃疡,常表现为典型的盘状溃疡,多较贲门癌的溃疡浅。当出现胃腔狭窄时,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或三维成像,可较好地显示狭窄胃腔的总体变化。

癌肿与周围胃壁的关系对于鉴别癌肿大体类型很有帮助,增厚的胃壁境界不清或呈斜坡状逐渐消失者是Borrmann3型或4型癌,反之为1型、2型癌。

当癌肿跨胃窦小弯生长时,由于卧位时胃窦部走行较为水平,癌灶的形态随扫描层面的不同,表现为肝门下方的类圆形团块影,当扫描层面通过溃疡癌中部时,表现为中心气体周边环堤的圆环状影。

胃窦部在解剖学上经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胃窦癌累及十二指肠者占28.9%,十二指肠受侵范围0.5~4.0cm。CT扫描,特别是螺旋CT扫描薄层重建,常可获得幽门及十二指肠的切线位观,可对癌肿的侵犯情况进行评价。幽门及十二指肠壁的增厚提示癌肿浸润,增强后,如该处与胃窦部癌肿同步强化,则表示有癌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