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相对湿度,是表征农业旱情的重要指标之一,系统分析土壤相对湿度变化特征有助于准确预报农业干旱状况,在农业抗旱减灾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文名

土壤相对湿度

外文名

Relative soil moisture

运用领域

农业

应用学科

气象学与气候学

表达式

土壤相对湿度=土壤含水率/田间含水量

概念

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干土重×100%。而土壤相对湿度是指土壤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或相对于饱和水量的百分比等相对含水量表示。根据土壤相对湿润度(R)的干旱等级指标,可以分为60%

内容

根据土壤的相对湿度可以知道,土壤含水的程度,还能保持多少水量,在灌溉上有参考价值。土壤湿度大小影响田间气候,土壤通气性和养分分解,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关系十分密切,气象要素的异常变化影响着土壤水分的分布及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在土壤相对湿度及其与气象要素关系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进展。

土壤湿度受大气、土质、植被等条件的影响。在野外判断土壤湿度通常用手来鉴别,一般分为四级:(1)湿,用手挤压时水能从土壤中流出;(2)潮,放在手上留下湿的痕迹可搓成土球或条,但无水流出;(3)润,放在手上有凉润感觉,用手压稍留下印痕;(4)干,放在手上无凉快感觉,粘土成为硬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