纶城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东南三十五里。纶城原是夏朝时期虞国的城邑,夏朝君主姒相之子少康为避寒浞追杀,逃奔到有虞氏(虞国),有虞国君主虞思让其作为自己的庖正,少康就是在这里酿造出了酒。后来虞思联系各方国帮助姒少康在纶城重新建立了夏政权,恢复夏王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纶城也就成为了夏朝中期的都城。[1]

中文名

纶城

地理位置

河南商丘虞城利民镇东南三十五里

地位

夏朝中期都城

事件

少康中兴

历史沿革

纶城原是夏朝时期虞国的城邑。夏朝君主姒相的儿子少康为避寒浞追杀,逃奔到有虞氏(虞国),有虞国君主虞思让其作为自己的庖正,少康就是在这里酿造出了酒。

有虞国君主虞思将女儿二姚嫁给姒少康,并将有虞国东南部的纶城和周围的土地分给他,使姒少康有田一成(方圆10里)、有众一旅(500人),少康从此便有了根据地和戎行。姒少康在纶城广施恩德,积极招纳夏的余众,准备复国。

后来,虞思联系各方国帮助姒少康攻灭寒浞,并在纶城重新建立了夏政权,恢复夏王朝的统治,少康继位后,关心生产,治理水患,使社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得到贵族和平民的支持,夏朝统治得到巩固,史称“少康中兴”。纶城也就成为了夏朝的都城。

文化活动

文献记载

《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逃奔有虞,而邑诸纶”。杜预注:“纶,虞邑,纶音伦。”

唐代《通典》载:“宋州虞城县有纶城,即少康邑。”

唐代《元和郡县与志》卷七河南道宋州载:“故纶城,县东南三十五里。”

明末《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河南五◇归德府虞城县》载:纶城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夏时虞国之邑。《左传》少康奔有虞,邑诸纶,是也。

清乾隆八年《虞城县志》载:“纶城,在县东南义原西乡,按《左传·哀公元年》少康逃奔有虞……而邑诸纶……所谓纶城即此地也。”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118页):“纶,春秋虞邑。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南。”

历史学家顾颉刚《夏代地名今释》记述的36个方国中就有“纶”,他还在《春秋战国史讲义》中说:“少康逃奔的

有虞

和他受封的

在河南虞城县。”以上记载的虞城县是指古虞城县城(利民镇),今虞城县城(原马牧集)是20世纪50年代从利民镇迁于此。从今利民镇向东南30多里,即是虞城县稍岗镇的地域范围。《商丘地区地名荟萃》载:“纶城:古邑名。在今虞城县城东偏北11公里稍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