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武公(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44年),姬姓,郑氏,名掘突,周厉王姬胡之孙,郑桓公姬友之子,周宣王姬静之侄。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任国君,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44年在位。

周幽王被杀后,与秦、晋、卫三国联军击退犬戎,受封卿士。不久护送周平王迁都雒邑,受赏大片土地。后以离间计灭亡郐国,趁周天子巡视虢国防务时灭亡虢国,嫁女并杀死主张进攻胡国的大臣关其思,袭灭麻痹的胡国,使郑国逐渐强盛,为郑庄公小霸奠定基础。[2]

公元前744年,因病逝世,安葬在今河南荥阳北部敖山的飞凤顶。

中文名

郑武公

别名

姬掘突

性别

出生日期

-0770

去世日期

-0744

民族

华夏民族

所处时代

春秋时期

主要成就

使郑国立足中原

谥号

上任君王

郑桓公

在位时长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44年

继位君王

郑庄公

人物生平

继承君位

郑武公(中间)

郑武公,姬姓,名掘突,是郑桓公之子,周幽王的堂弟。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国国君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并同时将郑桓公杀害。郑桓公死后,郑国人共同拥立掘突继位,是为郑武公。

开疆扩土

郑氏三公画像(左边为郑武公)

郑武公元年(公元前770年),护送周幽王之子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为东周之始。周平王因其护送东迁有功,于是任命郑武公继承其父郑桓公的职务,担任周王室的卿士。他继续坚持父亲制定的东扩战略计划,一方面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一方面进一步实施攻灭东虢国和郐国,吞并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的具体行动。

郑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占领郐国都城制邑(岩邑,今河南新密曲梁乡大樊庄),灭亡郐国。

郑武公四年(公元前767年),占领东虢国都城(今河南荥阳广武平城),灭亡东虢国。然后横扫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郑国鸠占鹊巢,把国都迁到郐国故都,使原来的寄帑之地变成自家地盘,并把旧部从陕西迁到河南,以“郑”为号新建城邑。

盖世功德

就在郑武公雄心勃勃地推行“武公之略”时,周平王对郑武公如此开疆辟土、极力扩张产生猜疑,并欲收回虎牢以东的赐地。于是,郑武公不得不在周平王六年迁都于郐(今河南新密),建起新都。至此,继承父志取虢、郐十邑之地,“前华后河,左洛右济,主芣、騩而食溱、洧”的雄图大略基本实现。

郑武公与家人

郑武公十年(公元前761年),娶申国国君之女武姜为夫人。武姜分别于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郑武公十七年(公元前754年)为郑武公生下儿子寤生和共叔段。由于寤生是难产而生,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武姜不喜欢寤生,而喜欢共叔段,由此埋下郑国内乱的祸因。

郑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武姜想立共叔段为太子,于是屡次向郑武公请求,但他不肯答应。同年,郑武公去世,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郑武公死后,安葬在今河南荥阳北部敖山的飞凤顶。

为政举措

政治

郑武公在位时期,高举“尊王”与“爱民”两面大旗,着力发展经济,并先后灭亡郐、东虢以及其他八个附庸国,势力发展到今河南洛阳附近。后来,为了东周王室的利益,郑武公让出制邑(即虎牢关)以西的一大片土地,着力向今河南荥阳的东南地区发展,并将郑国都城由京城“迁到溱洧(今河南新郑一带)”。

经济

解放商人

为强国提出解放“商人”的口号。“商人”多是有技术、会经商的能人,周灭商后将其定为世袭奴隶。东迁后,看到他们是建设国家不可忽视的力量,就依靠这批力量,开发滩涂荒地,扩建包括虎牢城在内的城池。郑武公还把桓公寄孥的京城建成宏伟都城。京城虽然后来没有成为郑国最高统治者的统治中心,但京城如此的规模,早已超过“百雉”,并且还有郑桓公的宗庙所在。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建设如此宏大的工程,显示郑武公之略的宏伟气魄。

军事

武公伐胡

郑武公八年(前763年),郑武公想攻打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然后问群臣说:“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郑武公大怒把关其思杀死,并且说:“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此事后,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郑武公就趁机偷袭并攻占胡国。

家族成员

关系人物备注
父亲郑桓公
妻子武姜
儿子原繁、郑庄公、共叔段
女儿——嫁胡国国君。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

后世纪念

飞凤顶,因武公陵墓于此,又称为武公岭,敖山也随之称为广武山。

郑国从郑武公开始,不仅把最初的国都定在京城,而且奠定郑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因此,特别受到后人的尊重,遂用带“武”的地名来纪念郑武公,如广武、原武、阳武、武德、修武等,这些带“武”字的古县名当时都在黄河南岸的广武山周围,都是为纪念郑武公的盖世功德而得名。

2004年,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政府在市区入市口建造郑氏三公(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像,这尊高28.1米的紫铜雕像,成为荥阳市的标志之一。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郑氏三公碑》碑文:

武公,保平王东迁,兴灭国,存周祀,功莫大焉。建都开疆,奠郑国四百年基业,雄才大略,谦俭恤民,国人感颂,献以《缁衣》之章。智哉!”[1]

历代评价

叔詹:“晋、郑兄弟也,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平王劳而德之,而赐之盟质,曰:‘世相起也。’若亲有天,获三祚者,可谓大天,若用前训,文侯之功,武公之业,可谓前训。”[3]

刘备:“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福。”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年份电影、电视剧饰演者
1996年《东周列国·春秋篇》吴桂苓

吴桂苓饰演郑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