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逆温是夜间由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辐射冷却造成的逆温。常出现在秋、冬季无云的夜晚。

中文名

辐射逆温

外文名

radiation inversion

所属学科

动力气象学

相关术语

逆温

多发时段

秋冬季无云的夜晚

简介

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称为辐射逆温。随着夜深地面失热愈多,逆温层愈厚,日出后,地面增热,逆温逐渐消失。辐射逆温在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夏季较弱。山谷和盆地因冷空气沿斜坡流入,常使辐射逆温加强。云顶因夜间辐射冷却,也可形成空中辐射逆温层。

辐射逆温是夜间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而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地面失去的热量随着夜深逐渐增多,逆温层加厚,日出后地面逐渐增温,逆温层逐渐消失。辐射逆温在大陆常年可见,一般冬季最强,夏季较弱。

形成条件

在晴朗无云的夜晚,由于地面强烈的有效辐射,贴近地面的气层很快降温,远离地面的气层受地面影响较小,降温较少,于是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随着地面有效辐射的不断继续,逆温层逐渐增厚,黎明时达到最大厚度;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近地面气层受地面影响,也开始增温,于是逆温便自下而上地消失。辐射逆温层的垂直厚度可以从几十米到三四百米,其上下界温度差一般有几度。

辐射逆温在中高纬度地区大陆常发生,特别是经常出现在沙漠地区,冬季最强,逆温层也较厚,可达数百米,消失也较慢。夏季最弱,厚度也较薄,消失较快。在山谷和盆地,由于冷却的空气还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此常常会使低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

冬季大陆被高压控制,由于长时间辐射冷却,地面和近地层空气的温度显著下降,可形成冬季辐射逆温,这种逆温在白天也不消失,其逆温层厚度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其上下界的温度差可达15~25℃,有时候可持续若干天不消失。

形成辐射逆温的有利条件:晴朗无云而有微风(2~3米/秒)的夜晚。因为云能减弱地面的有效辐射,不利于地面的冷却。风太大时,大气中的垂直混合作用太强,不利于近地面气层的冷却,无风时,冷却作用不能扩展到较高气层,不利于逆温的厚度,适当的风速,既有利于一定厚度的逆温层的形成又不会因强烈的混合作用而使近地面气层冷却。

动力气象学

▪ 动力气象学▪ 大气热力学▪ 力能学▪ 气体常数▪ 感热
▪ 可逆绝热过程▪ 潜热▪ 道尔顿定律▪ 热功当量▪ 不可逆绝热过程
▪ 逆湿▪ 热力学方程▪ 外强迫▪ 理想流体▪ 理想气体
▪ 不可压缩流体▪ 融[化]点▪ 逆温▪ 湍流逆温▪ 廓线
▪ 地面逆温▪ 

辐射逆温

▪ 辐射冷却▪ 覆盖逆温▪ 下沉逆温
▪ 锋面逆温▪ 信风逆温▪ 逆温层▪ 热力学图▪ 熵
展开表格

气候资源学

▪ 气候资源学▪ 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要素▪ 气象要素▪ 气候资源分类
▪ 农业气候资源▪ 林业气候资源▪ 牧业气候资源▪ 建筑气候▪ 医疗气候
▪ 海洋气候资源▪ 天象气候类旅游资源▪ 小气候▪ 气候资源评价▪ 气候资源特征
▪ 气候▪ 气候变化▪ 气候变迁▪ 气候变率▪ 气候敏感性
▪ 气候趋势▪ 气候振动▪ 气候异常▪ 气候评价▪ 气候模拟
▪ 气候模式▪ 气候适应▪ 气候型▪ 气候志▪ 气候系统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