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古寺。位于河北省定县城关镇回民街(解放街)西口路北。这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清真寺。该清真寺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风格则是伊斯兰式。其中礼拜大殿中残存的元代砖结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半圆拱顶建筑。清真寺内还保存着珍贵的文物,特别是有许多碑刻,《重建礼拜寺记》是现存用汉文介绍伊斯兰教教义的最早碑刻之一。

中文名

定州礼拜寺

宗教

伊斯兰教

位于

河北省定县城关镇

占地面积

2565平方米

建筑结构

寺门

原南向(今东向),门前旧有牌楼1座。

寺内

建筑有礼拜大殿、南北讲堂、学员室、沐浴室、厨房、葬仪工具房、仓库、走廊、水井等,占地面积2565平方米。

大殿

有前厦后室,门楣旧悬清乾隆“圣谕”匾;前厦内悬历代木匾8方、楹联2副、石联1副。殿堂正面,木质门牖雕刻剔透,花卉图案精美别致。殿内各式吊灯,造型奇特;窑殿四隅起圆拱顶,砖砌斗拱,为典型无梁殿结构,世所罕见。后窑殿的凹壁 (米哈拉布)用木精雕做成,上为垂柱及斗拱门,罩下为栏杆,中心部分为“圆光形”,另加9个小圆光状物,拱卫周绕。凹壁刻有涂金阿拉伯文赞主赞圣词,并配以花朵图案,红底金花,刻工精细。

大殿前

有历代石碑13座,其中元至正八年(1348)杨受益撰《重建礼拜寺记》,为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汉文碑记之一;明正德十六年(1521)马谦撰《重修清真礼拜寺记》,清雍正九年(1731)白璟撰《重修定州清正寺碑记》,也均有重要文物价值。

历史背景

据元至正八年(1348)重建礼拜寺碑记载

元至正三年(1343),中山府兵马统领普公“首捐俸金百两,并谕教之同志者各出赀以营治之。于是鸠工度材,大其规制,作之二年,正殿始成。但见画栋雕梁,朱扉藻税,而壮丽华采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明正德十五年(1521)碑记谓

明弘治年间(1488~1505),武平伯陈勋率众集资重修和增建,“正宇既新,而前厦、后室、堂陛、两庑、仪门、复道,以次而毕,复植柏于院之内外,以广其荫,凿井于殿之巽隅,以便其汲。一时修治,视前诚为增辉,而后有作者莫之与京矣。”

清雍正九年(1731)

副掌教马崇文“劝化亲友,不分贫富,各出分金”,集资修葺四厦及周围根基,天津卫杨村千总锁怀业独资修理窑内棚板,遂使寺院建筑渐臻完善,“远望焕然一新”,形成中国传统四合院式之布局,结构协调。

民国

不断翻新和添建,并创办回民小学于寺北部。

重修历史

明代称“清真礼拜寺”;清代称“清正寺”,现称“定县城关镇清真寺”。该寺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原有“堂宇止三间”,“规模狭隘”,已不敷应用。后经多次重修扩建,其规模扩大。

曾在

元朝

(1206—1368)1348年重建,到

明朝

(1368—1644)时,又于1521年大规模修复。明朝的修复,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前厦、后室、堂陛、两庑、仪门等建筑,称为“清真礼拜寺”。到

清朝

(1644——1911)时,政府下令于1731年再次重修,称“清真寺”。明朝时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家庭多次出资修复该寺,并在寺内担任宗教领袖,所以这所清真寺在当时成为“官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