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大量使用瓷制礼器的朝代,以儒学为本的礼制思想不断得到强化是主要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在天下初定之时,曾告谕礼部尚书牛谅:“礼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在诸多的祭祀活动中,明朝对瓷制礼器的用色、数量、形制、纹饰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中文名

明代瓷

年代

明代

类别

瓷器

特点

基本介绍

明代是大量使用瓷制礼器的朝代,以儒学为本的礼制思想不断得到强化是主要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在天下初定之时,曾告谕礼部尚书牛谅:“礼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宜更与诸儒参详考议,勘酌先王之典,以复中国之旧……”经三十余年,明朝先后修成了《孝慈录》、《洪武礼制》、《礼仪定式》、《诸司职掌》、《国朝制作》 、《皇朝礼制》、《大明礼法》等书籍。永乐时,颁发《文公家礼》。至嘉靖,又有《明伦大典》、《祀仪成典》等问世。由此可见,明代的礼制已很完备。除此之外,明代的礼制活动亦名目繁多,在宫廷祭礼就有大祀、中祀、群祀之分。在诸多的祭祀活动中,明朝对瓷制礼器的用色、数量、形制、纹饰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明代瓷

“洪武二年定,祭器皆用瓷”,“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解京。”“宣宗始遣中官张善之往饶州造奉先殿几筵龙凤文白瓷祭器。磁州窑造赵府祭器。”“万历十一年,工科都给事中王敬民等……今据该监所开如碗、碟、钟、盏之类,皆上用所必需,而祭器若笾、豆、盘……等项,尤有不可缺者,是岂容以不造耶?”从上述有关礼制用瓷的谕令来看,明代生产了大量的瓷制礼器。在明代帝王尚古、礼教、礼制思想的指导下,这一朝代的瓷制礼器极力追求古风、古韵。于是,瓷制礼器的造型、纹饰、色彩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就显露出一种有别于以前的时代风格和艺术水准。

形态特点

明代的瓷制礼器中的鼎、觚、壶、尊、簋、鬲、爵等器皿,在造型上与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中的同类器物相同或相近、相似;在纹饰和装饰上,多采用锦地开光花卉、缠枝莲、缠枝牡丹、云龙、团龙、螭龙、饕餮、麟凤、八卦、云鹤、鱼藻、海水和兽耳衔环、兽耳活环、兽钮、出戟、鼓钉、扁足、暗花、立耳等;在色彩上,通常采用白釉、琉璃墨绿、黄绿、霁蓝、黄釉紫彩、茄皮紫釉金彩、黄釉金彩、霁蓝釉金彩、白釉绿彩和青花、珐花等。

明代瓷制礼器在嘉靖、万历时期烧造的数量最多。从釉色看,尤以青花最多,其次分别为龙泉釉、德化白釉、五彩、斗彩、三彩、孔雀绿、珐花、白釉黑彩等;明代瓷制礼器的器形以鼎为最多,其次为尊、觚、瓶、爵、簋、鬲等;此时的纹饰图案或仿商周的夔龙纹、饕餮纹、云雷纹、回纹、乳钉纹、蕉叶纹;在装饰手法上也采用了商代的“二层花”的手法。明代瓷制礼器在礼教、礼制思想的高度政治化的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艺术化;而高度艺术化的瓷制礼器在以礼教、礼制的明代社会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明代帝王对祭祀活动的高度重视,以及景德镇御器厂瓷器制作水平的空前提高,都为瓷制礼器的高度艺术化提供了条件。

价值意义

明代瓷制礼器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结晶,在中国陶瓷史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它既体现着高超的造型艺术之美,也体现着高超的装饰之美。明代瓷制礼器的原形来源于商周,制作与装饰手法由景德镇御器厂提供,比陶器、青铜器更富于个性化和多样性。明代瓷制礼器的生产,也使景德镇御器厂的制作瓷器的水平大为提高,并且为整个明代和后代的制瓷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瓷器在世界上赢得声誉,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明代,尤其应当归功于明代瓷制礼器。

背景

礼器之名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指礼乐、祭祀中所用的器皿。礼器在我国制作和使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礼器经历了由陶器到铜器,再到瓷器的演变过程,最后以瓷器占据主体。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中,鼎、鬲、豆、簋、尊、觚等器皿都在古代贵族进行的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宴享和婚冠的活动中当作礼器来使用过。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仿制青铜礼器的陶制品。秦汉时期,原始青瓷仿制青铜礼器也常有见及。据朱琰在《陶说》中的记载,唐代郊祀宗庙用了瓷尊祭祀,这是文献中有关瓷制礼器在祭祀中出现的最早记录。从南宋起,瓷制礼器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

主要展览

明代青花瓷

青花瓷即白底蓝花瓷。它始创于唐代河南省巩县窑,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元代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已臻成熟。

景德镇的青花器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期。无论是官窑或民窑的生产都达到了高峰。官窑青花瓷的生产不惜工本,制作讲究,从造型到纹饰都显得十分精美。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

明代瓷

明代时,景德镇和各地民窑生产了大量青花瓷器。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天启、崇祯年间常见的“吹箫引凤”、“达摩面壁”、“秋江晚渡”、“枯石寒禽”、“荷花鹭鸶”等图案,有的用笔秀润,有的简劲含蓄,力求在人物、动物的个性上用心,令人遐想联翩。

明代的民间青花瓷中,还常常见到画面生动、逗人喜爱的婴戏图,如“捉迷藏”、“放风筝”、“斗蛐蛐”等,色泽雅丽,笔调奔放而优美。

在明代民间青花瓷的创作中,绘瓷艺人还常常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象征吉祥的“福”、“禄”、“寿”、“喜”本不是绘画题材,但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如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常见用松枝组成的“福”、“寿”字图案;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

永乐甜白瓷

明永乐甜白瓷的出现,将我国白瓷发展推向了顶峰。

永乐年间,景德镇所制半脱胎白瓷,胎体轻薄,釉色莹润,如脂似玉的白,迎光透视呈肉红色,给人甜甜糯糯的感觉,故称“甜白”,也叫“填白”,指白色器物表面可以绘上色彩。温润如玉、光照见影的甜白瓷,反映了永乐皇帝朱棣特有的审美情趣以及当时工匠的高超制瓷技艺。

明代瓷

从中国历史看,统治者的喜好往往会影响制瓷业的走向。明代永乐年间(1360-1424),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作为陪都,两京宫廷所需用瓷大增,客观上推动了制瓷业的发展。朱棣为朱元璋第四子,打败侄儿建文帝后称帝位,当政22年,亲征漠北返师途中病死,终年65岁。

永乐年间出产“甜白瓷”,以薄胎而有暗花者为佳。在白瓷的发展进程中,甜白瓷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它比唐宋时期的白瓷、元代的卵白瓷更纯洁更滋润更剔透,因此,更令人爱不释手。

永乐甜白瓷之所以与其他白瓷不同,是因为工匠们在瓷胎时增加了高岭土的比重,以固定造型;精洗原料,以增加白度和透光度;配料中增加铝氧含量,提高烧制温度与瓷胎强度;改进装匣支烧方法,提高成品质量。工艺的改革,让白瓷面目一新。又甜又白的甜白瓷,其足边和折角积釉处还常常闪烁灰青色的光泽,让人观之叫绝。

德化白瓷

明代德化白瓷有其独特的风格,它不仅与唐、宋时代其他地区的白瓷不同,而且与景德镇同时期生产的白瓷也异样。它们之间不同点主要有:

(1)瓷胎致密,透光极其良好,为唐宋其他地区白瓷所不及。唐宋北方白瓷,是用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粘土烧制的,粘土内含助熔物质少,故器胎不够致密,透光度较差。而德化白瓷则用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质较多,因而它的瓷胎致密,透光度特别良好。

明代瓷

(2)从釉面上看,德化白釉为纯白釉,而北方唐宋时代的白瓷釉则泛淡黄色。元、明时代景德镇生产的白瓷却白里微微泛青,与德化白瓷有明显的区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仅与原料的化学组成,特别是氧化铁、氧化钛的含量有关,也与烧成气氛的性质有关。北方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Tio、Aio含量比较高,烧成时采用氧化气氛,故瓷器呈现白中泛黄的色调;景德镇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Fe、Tio、Aio含量均较适中,烧成时采用还原气氛,故瓷器呈现白里泛青的色调;德化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的Feo含量特别高,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德化白瓷就比唐宋北方白瓷和景德镇同期生产的白瓷釉色更纯净。从外观上看,明代德化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少女白”之称。流传欧洲后,外国人又称之为“鹅绒白”。直到现在,法国人还以“中国白”直呼德化窑白瓷。

鉴定

在历代烧制的德化白瓷中,明代的艺术水准最高。从产生至今,明代的德化白瓷一直为收藏家们所重视。如今在每次拍卖会上,也格外受到重视。随着德化白瓷市场价值的逐渐提高,一些仿品也出现在市场上。那么在鉴别明代的德化白瓷时一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在鉴别一件德化白瓷是否为明代的作品时,重要还是从造型和釉色上入手。首先在釉色上,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象牙白,犹如猪油凝固时之白。如果我们在光照下察看,会发现釉中隐现乳白或粉红。而康熙以后烧制的德化白瓷中,金属钾等成分增多,所以在釉色上不再那么柔和,而是白中泛青,白度更高。而在做工方面,明代的作品人物塑造逼真,衣纹和底部线条自然。而后期的仿品则线条过度比较僵硬,和真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掌握了这些要点,还是可以发现很多仿品中存在的破绽。

瓷权价绍

权,是最早中国古代度量衡中的衡器,是称重量的器物,俗称“秤砣”,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砝码。衡为杆,权为砣。权衡这个词就是这般引申出来的。是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工具,在封建社会为了征收赋税,称量财物,支付黄金以及铸造钱币等,就需要各种权衡器。从现有出土和传世的各种权来看,我国最早的权是战国时期流传较广的秦权和楚权。权的材质有铁、铜、瓷、石等,造型有圆形、方形、瓜棱形、葫芦形、银锭形及动物形等,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它是考证、研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计量的珍贵实物,还具有艺术鉴赏价值,可佐证我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史。

这件瓷权,它离现在四百年左右了,那是明朝的真品。这件上面也有款识,是万历辛丑年制的,相当于公元1601年。这件权的重量是599克,明朝一斤的重量,相当于现在的596.8克,这个权就相当于明朝的一斤重。我们说古代的权多半是铜制的和铁制的,瓷权很少,这件是瓷权 所以比较少见的。就我个人来看,我所见到的比较有价值的瓷权,过去见到是三件,一件是隋朝的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是明朝的,一件是天津市文物商店收藏的;还有一件是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跟前面的两件瓷权比较的话,这件瓷权没有前面两件瓷权那么精美,款识也没有前两件显得那么清楚,所以这个权从它的精美程度来看的话,我们把它的价钱估得低,因为它是日常用品,就估得比较低。

拍卖

2007年10月28日,由辽宁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组织举办的2007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款明嘉靖时期的五彩鱼藻纹大罐从500万元的起拍价经过激烈竞拍,最终以2700万元成交出手,这是东北地区迄今为止成交价最高的瓷器艺术品。

这款明嘉靖时期的五彩鱼藻纹大罐,高35厘米,底部有“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直口,鼓腹,下腹渐收,浅挖足。颈部光素,颈部饰一周莲叶纹,近足处饰一周蕉叶纹,腹部绘鱼藻莲花纹,水草随波而动,莲花绽放,各式肥鱼穿梭于莲花水草间,怡然自得。

整个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厚重不失细腻,粗犷不乏传神,器形硕大,隐有元代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