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是失业率围绕其波动的平均水平。自然失业率即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失业率(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NAIRU),也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的失业率。从整个经济看来,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经济学家把在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时被称作"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有时也被称作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

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时,工资有下降压力;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工资有上升压力。

中文名

自然失业率

外文名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拼音

zì rán shī yè lǜ

原因

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

释义

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简介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因而又称均衡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的不可避免地摩擦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及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的消费偏好改变等等因素,社会上总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就长期而言,景气循环带来的失业情形常会消弭无踪,社会上只留下自然失业现象,"自然"的定义并不明确。

曾湘泉、于泳,认为作为商业周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失业率是一个有价值的分析概念,它简化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讨论和选择。然而在中国,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源于其真实值并不明确。在回顾国外自然失业率测量模型的基础上,他们基于可变参数的假设,构建包含自然失业率变动过程和菲利普斯曲线关绻的状态空间模型。模型假定,自然失业率为一随机游走变量;通货膨胀是由通胀惯性、需求的周期性变动(由失业缺口即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差所代表)和一系列供给冲击变量所决定。他们采用两种方法测度通货膨胀,分别采用三个变量代理“短期供给冲击”,组合为六个有差异的模型。最终应用卡尔曼(Kalman)滤波方程估算出1992~2004年随时间变动的自然失业率曲线。

他们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自1992年以来,中国具有不断升高的自然失业率,并在2002年达到其最大值。尽管上升趋势十分明显,然而2000年以后,自然失业率一直在4.8%~5.6%的范围内波动,相对稳定。与同时期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这一水平并不高,但自然失业占总失业的比重很高。通过十年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主要变化,他们认为结构转变的加快和青年就业问题的突出为自然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失业者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对青年就业予以重点关注应成为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向。

原理

自然失业率由以M.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提出。

自然失业率

他们认为:只要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工资就是有伸缩性的,劳动力的活动性也比较大,而且关于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的信息能较普遍、较容易地被获得。这样,一切有就业技能而愿意工作的人迟早都会有就业机会,而一切缺乏就业技能又不被雇主需要的人不管产量如何变动,他们也不会得到就业机会的。因此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失业都是摩擦性的。从这个观点出发,新古典综合派关于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出现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虽然从暂时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雇主和雇工双方都预测物价水平及其变动率。了解货币工资所代表的工资实际数量,但是,又由于货币工资不可能与物价上涨得一样快,雇主会很快感到实际工资的下跌,从而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而雇工则不会马上调整其对价格的预期,以为提高了的货币工资代表较高的实际工资,因此,预期的通货膨胀可能会减少一些失业,于是增加劳动力供给,愿意就业。不过,通货膨胀对失业的这种影响是不会长久的:从长期来看,一旦雇工了解到其货币工资买不到那么多预期的东西即实际工资下降时,就会减少劳动力供给。要求增加工资,然后才愿意就业。因而,一旦价格预期赶上了通货澎胀,菲利普斯曲线就失灵了,通货澎胀和失业之间的持久交替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实现而自然失业率是不能被通货膨胀所消灭的:因此新古典综合派以通货膨胀来减少失业的政策是缺乏理论根据而且也不会奏效的。可见,现代货币主义提出的自然失业率的理论,其落脚点是为了反对除稳定货币供应以外的一切政府干预措施,并以此为核心.阐述与凯恩斯学派不同的政策主张。

概率特性

自然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及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正常的劳动力流动所引起的失业,也称工作转换中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

特点: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失业期限较短,失业与空位并存。

原因: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信息的不充分及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政府的有些政策,如就业保障制度有时会加剧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适应所引起的失业。其显著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一方面存在着大量失业劳动者,另一方面一些新行业的工作岗位空缺,找不到适合的劳动者。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劳动力需求不足,其根源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是由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难以改变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职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

造成失业的原因很多,因此失业的结构与变动情况是观察重点。

影响因素

自然失业率

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偏好改变等等因素,社会上总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就长期而言,景气循环带来的失业情形常会消弭无踪,社会上只留下自然失业现象,"自然"的定义并不明确,没有人能明确的指出一个社会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它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而变化,以台湾地区而言,一般认为自然失业率是介于1.5%~2.5%之间。但其能够反映出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比如说市场的缺陷,调整速度,信息汇集成本,可用劳动力的量,流动性花费。

与失业密切相关的七大因素:劳动力人口数量、劳动力综合结构水平、劳动力就业偏好、经济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以及工资水平。

概率假说

卢卡斯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关于就业、产出、物价等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由政府政策支配的实际因素(如生产、技术等)决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论观点。

根据自然失业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这样一个失业率水平,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它是货币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新古典主要的重要基本假设。“自然率”的存在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只有在造成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才能奏效。“自然失业率假说”从理论上论述了政策作用的有限性,为理性预期学说确立了重要的理论前提。

政策建议

处于自然失业率的经济体实际上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降低通货膨胀率。

(1)通货膨胀预期管理,货币当局可以向公众承诺通货膨胀率,例如较低的通胀率以在短期内改变公众通胀预期,但是在长期之中必须配合相应的货币政策才能兑现承诺。

(2)收入政策,由于工资率上涨是通胀的重要原因,政府可以制定一套关于物价和工资的行为准则,并由劳资双方相互遵守,其目的在于限制物价和工资的上涨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原因

1、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2、劳动力市场不完善;3、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调整。

失业理论

自然失业率

1、马克思主义的失业理论;

2、古典学派的失业理论;

3、凯恩斯失业理论;

4、菲利普斯失业理论;

5、结构性失业理论;

6、供给学派失业理论;

7、自然失业率理论。

相关书籍

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

图书作者:张抗私著

出版时间:2007-8版次:1

ISBN:978-7-80230-785-8/D·246页数:400

开 本:32

印张:12.5

附赠光盘:否 字数:293千字

浏览人数:252装帧:平装

阅读人群: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干部,经济理论工作自然失业率者,就业问题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内容简介

一直以来,就业问题在全球各国都受到关注。进入新世纪,处在变革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较之以前更大的就业压力,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力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前景不容乐观,许多关键环节还有待处理。本书的研究首先对主流学派理论的观点进行评述,其次在对比西方国家就业问题与就业政策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的就业状况——包括对以往问题的总结、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探讨,为认识与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政策建议,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失业预警系统的构想。

宏观经济学

祁华清等著

ISBN:9787302149385

装帧:平装

印次:1-4

定价:28元

图书简介:

本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主线,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把这些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读者思考;同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梳理。全书共十章,主要介绍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GDP)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AD-A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分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论述了我国宏观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总之,本书既考虑到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完整性,又考虑到基本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在我国的应用;同时,每章设置了知识导入和总结、案例与点评、专业词汇、复习与思考等内容。

本书体例新,注重实用性,难度适中,可供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