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属(学名:Medicago L. (1753)),苜蓿是苜蓿属(Medicago)植物的通称,俗称“三叶草”(三叶草亦可称其他车轴草族植物),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作为牧草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牲畜饲料。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文名

苜蓿属

苜蓿属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亚门

木贼亚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豆目

蝶形花科

拉丁学名

Medicago L. (1753)

分布区域

分布地中海区域、西南亚、中亚和非洲

拼音

mù xu shǔ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

轮藻总门

超目

蔷薇超目

中国植物志

42(2):312

分布量

世界:65种;中国:16种

引种状况

非引种

物种简介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数为小灌木,茎多直立,叶为小三叶组成。本属有65个种,多年生种可概分为紫花、杂花和黄花三大种群。紫花苜蓿经济价值较高,黄花苜蓿抗逆性较强。

Medicago L. 苜蓿属,蝶形花科,65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我国有16种,分布颇广,野生和栽培均有,为良好的饲料。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羽状3小叶,小叶小,有小齿,叶脉伸入齿端;托叶与叶柄合生;花小,组成腋生的短总状花序或头状花序;萼齿近相等;花冠黄色或紫,旗瓣倒卵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狭,近无柄,龙骨瓣钝,比翼瓣短;雄蕊10,二体(9+1);子房有胚珠多数,花柱短,扁或锥状;荚果旋卷,常呈贝壳状或弯镰状,不开裂,平滑或有刺,有种子1至数颗。

杂花苜蓿是紫、黄两种苜蓿经天然或人工杂交而得,兼有二者的特性。由于适应性广泛,抗病及抗寒能力强,且高产,在生产中日益发展。一年生或越年生的苜蓿种类很多,分布亦很广,如金花菜,天蓝苜蓿M.lupulina L.,小苜蓿M.minima Bart以及矩镰果苜蓿M.archiclucis Nicoki G.Sirjaer等,在中国南方或北方天然生长较普遍。但除金花菜外,用作栽培者甚少。近年来引进的有圆形苜蓿M.orbicularis Bart.、小瘤苜蓿M.tubercuata Willd、蜗牛苜蓿M.scutellata (L.) Mill等,开始小面积种植。除金花菜的染色体数2n=14外,多数苜蓿的二倍体为2n=16。而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杂种苜蓿以及天蓝苜蓿多属四倍体,2n=4x=32。上述这些种均具饲用价值和肥田作用。

属下物种

草原苜蓿

短刺小苜蓿

褐斑苜蓿

花苜蓿

阔荚苜蓿

毛荚苜蓿

木本苜蓿

南苜蓿

青海苜蓿

天兰苜蓿

天蓝苜蓿

小苜蓿

小苜蓿(原变种)

野苜蓿

野苜蓿(原变种)

杂交苜蓿

早花苜蓿

紫苜蓿[1]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无香草气味。[1]

三出羽状复叶,互生;托叶部分与叶柄合生,全缘或齿裂;小叶3,边缘通常具锯齿,侧脉直伸至齿尖。

总状花序腋生,有时呈头状或单生,花小,一般具花梗;苞片小或无;萼钟形或筒形,萼齿5,等长;花冠黄色,紫苜蓿及其它杂交种常为紫色、堇青色、褐色等,旗瓣倒卵形至长圆形,基部窄,常反折,翼瓣长圆形,一侧有齿尖突起与龙骨瓣的耳状体互相钩住,授粉后脱开,龙骨瓣钝头;雄蕊两体,花丝顶端不膨大,花药同型;花柱短,锥形或线形,两侧略扁,无毛,柱头顶生,子房线形,无柄或具短柄,胚珠1至多数。荚果螺旋形转曲、肾形、镰形或近于挺直,比萼长,背缝常具棱或刺;有种子1至多数。

种子小,通常平滑,多少呈肾形,无种阜;幼苗出土子叶基部不膨大,也无关节。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壮,深入土层,根颈发达。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无毛或微被柔毛,枝叶茂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大,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全缘或具1-2齿裂,脉纹清晰;叶柄比小叶短;小叶长卵形、倒长卵形至线状卵形,等大,或顶生小叶稍大,长(5)10-25(-40)毫米,宽3-10毫米,纸质,先端钝圆,具由中脉伸出的长齿尖,基部狭窄,楔形,边缘三分之一以上具锯齿,上面无毛,深绿色,下面被贴伏柔毛,侧脉8-10对,与中脉成锐角,在近叶边处略有分叉;顶生小叶柄比侧生小叶柄略长。花序总状或头状,长1-2.5厘米,具花5-30朵;总花梗挺直,比叶长;苞片线状锥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长6-12毫米;花梗短,长约2毫米;萼钟形,长3-5毫米,萼齿线状锥形,比萼筒长,被贴伏柔毛;花冠各色:淡黄、深蓝至暗紫色,花瓣均具长瓣柄,旗瓣长圆形,先端微凹,明显较翼瓣和龙骨瓣长,翼瓣较龙骨瓣稍长;子房线形,具柔毛,花柱短阔,上端细尖,柱头点状,胚珠多数。荚果螺旋状紧卷2-4(-6)圈,中央无孔或近无孔,径5-9毫米,被柔毛或渐脱落,脉纹细,不清晰,熟时棕色;有种子10-20粒。种子卵形,长1-2.5毫米,平滑,黄色或棕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

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生于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国广泛种植为饲料与牧草。

本种性状因栽培类型与生境不同,差别较大。 

下级分类

木本苜蓿组 Sect. Dendrotelis (Vass.) Lassen

天蓝苜蓿组 Sect. Lupularia Ser.

紫苜蓿组 Sect. Medicago

阔荚苜蓿组 Sect. Platycarpae Trautv.

南苜蓿组 Sect. Spirocarpos Ser. [1]

主要价值

1.皂苷类

该属植物含皂苷类成分70多种,均为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3位均为β构型的羟基或苷化,28位多连接羧基并常苷化,23、24位常羟基化或羧基化,糖部分主要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芹菜糖、半乳糖等。[1]

2.黄酮类

国内外报道苜蓿属植物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类型:黄酮及其苷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异黄酮类、异黄烷、查耳酮、二氢黄酮、二氢异黄酮和紫檀烷类等。其糖部分绝大多数为葡萄糖或葡萄糖醛酸,只有少数为半乳糖和鼠李糖,有的糖部分阿魏酰化或咖啡酰化。苜蓿中富含黄酮成分,其中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就是苜蓿素。

3.苜蓿多糖

苜蓿多糖是从紫花苜蓿中提取的植物多糖,有关此方面的报道不多。据有关试验报道,苜蓿多糖中不含蛋白质、鞣质和淀粉,为酸性多糖。其中含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和另一种未知单糖,含量之比未测。

4.香豆素类

该属含有双香豆素类、香豆素3,4一骈呋喃衍生物,如:紫苜蓿酚、苜蓿内酯、拟雌内酯等。 

药理作用

1.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含量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表明,苜蓿皂苷同胆固醇形成的复合物,有助于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含量。

2.抗炎、抗霉菌、真菌作用

苜蓿皂苷中分离出的medi-cagenicacid 3-o-glucopyranoside具有很高的抗Tichoderma viride活性。

3.杀虫作用

苜蓿皂苷作为昆虫的驱散剂具有特殊的活性,通过对害虫的毒杀作用而保护植株不被破坏。

4.雌激素样作用

苜蓿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松弛平滑肌及雌激素样等多种药理活性。苜蓿素的最大作用在于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抗氧化、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试验发现,从苜蓿中提取的大豆黄酮、苜蓿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肾上腺素的氧化,并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

5.增强免疫和抗感染

苜蓿多糖有着很显著的保健作用,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苜蓿中的活性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感染的作用,尤其有免疫活性功能而更加受到重视,它能够提高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