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世纪恺撒占领高卢使得日耳曼人成为罗马人的直接邻居。这个接触始终不和平。恺撒于前55年和前53年渡莱茵河对日耳曼人进行惩罚性进攻。但恺撒将莱茵河看作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边界。

条顿森林战役是古罗马最强盛的时代所遭到的最惨痛的失败,而参加战役的罗马军人是罗马军中最强捍的百战菁英,他们的战争技艺那是相当高的,但是却败在"野蛮人"的手下,此战役使强大的古罗马停止了大规模的扩张,西方文明的版图大致形成。

中文名

条顿堡森林战役

地点

条顿堡森林

时间

公元9年9月9日

结果

日耳曼人获胜,赢得独立

交战各方

日耳曼部落

指挥官

罗马:瓦卢斯 日耳曼人:海尔曼.阿米尼乌斯

相关事件

两万罗马士兵中,只有不足百人生还。

相关人物

尼禄·克劳蒂乌斯·杜路苏斯,

影响

使日耳曼人摆脱了罗马的统治

参战方兵力

罗马帝国:约3.5万 日耳曼人不详

战役背景

血战的两军

日耳曼人是古罗马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对手

早在公元前1世纪,日耳曼人就与罗马爆发过冲突。著名的条顿人和辛布里人,在意大利让罗马人认识到自己的骁勇善战。到了凯撒征服高卢的时代,日耳曼人正依靠强大的武力,逐渐支配着曾经盛行武士文化的高卢人。罗马人也首次渡过莱茵河去征讨他们。但凯撒的征服并不持久,随后爆发的内战使得罗马无力再对莱茵河以北采取行动。

凯撒征服后的莱茵河边境依然不和平。公元前27年,罗马结束了多年的内战,奥古斯都将共和国改组为帝国。趁着国势强盛,罗马人在公元前14年开始渡过莱茵河,再次征服日耳曼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决定将驻扎在高卢的士兵迁移到莱茵河,但莱茵河边境依然不稳定。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青年时代阿米尼乌斯

奥古斯都因此改变了他的策略。从前12年到前9年他的养子尼禄·克劳蒂乌斯·杜路苏斯多次对日耳曼人进攻。他征服了多个日耳曼民族。但这些民族不是真的投降罗马帝国。前8年杜路苏斯在撤退时从马上摔落负伤死亡。他的兄弟提庇留从前8年开始恢复杜路苏斯的进攻。4年他征服了至此为止一直反抗罗马的切鲁西人。为了继续向易北河进发,罗马人在莱茵河东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当代德国黑森州的一些城市的名字来自于拉丁文。

大量的日耳曼贵族子弟被招入罗马军队服役,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纯正的罗马人。在他们当中,就有切鲁西部族的阿米尼乌斯和弗拉乌斯兄弟。两人在罗马军中表现良好,获得了罗马公民权,一度担任辅助骑兵的大队长。

条顿堡森林战役

公元6年,罗马人企图从美茵茨出发进攻位于当代波希米亚的一个王国。但这个行动半途而废,因为伊利里库姆地区(当代的匈牙利一带)爆发了动乱。虽然如此罗马人依然将到易北河的日耳曼地区看作他们的一个省。日耳曼人的抵抗似乎被消灭后,普布利乌斯·昆克蒂利乌斯·瓦卢斯受命在被占地区引入罗马的法律和收税。他在那里同时是省长和莱茵河军团的最高指挥官。瓦卢斯在此前在叙利亚就已经获得了一个残暴贪婪的名声。他的统治很快就激起了日耳曼人的反抗。他下令严惩反对罗马的人,而他引入的税在日耳曼人眼里非常不公平。对日耳曼人来说,只有奴隶才交税。

条顿森林堡战役前 罗马势力已经占据了半个日耳曼地区

决心重回日耳曼人阵营的阿米尼乌斯

结果,瓦卢斯的行为不但没有驯服日耳曼人,反而使从贵族到群众的全体日耳曼人都燃起了反抗罗马的怒火。但因为强大的罗马军队,驻守在莱茵河以北的各大城镇中。这些敢怒不敢言的日耳曼人,就只能在私底下谋划。

瓦卢斯的所作所为,被在日耳曼地区服役的阿米尼乌斯看在眼里。虽然他的兄弟弗拉乌斯已经完全被罗马同化,但他却保有着驱逐罗马势力的憧憬。于是,他联合叔父音吉奥美路斯和诸多有日耳曼部族,决心共同反抗罗马。

罗马人所走的崎岖路线 最终害死了自己

由于伊利里库姆地区的叛乱声势浩大,且距离意大利本土很近,提比略便准备带15个军团前往镇压。拥有8个军团的莱茵河地区,也派出了相当多的驻军前往支援。此时,瓦卢斯手上的兵力开始变得非常有限。

面对如此良机,阿米尼乌斯通过分析认为,完全可以寻找机会歼灭罗马人在莱茵河的武装力量。但罗马人正面作战的能力很强,如果是守势则更加难以撼动。日耳曼人如果连取胜都是问题,又谈何歼灭对方?幸好阿米尼乌斯对罗马军队是知根知底,策划一系列非常具有针对性的计谋。

性格暴虐的瓦卢斯 对自己的判断力深信不疑

由于日耳曼人的假意顺从,让瓦卢斯开始确信日耳曼人已经没有了反抗意图。于是他决定进行一次武装游行,以便彰显自己的支配地位。参加游行的力量,包括了3个步兵军团、3个辅助骑兵中队、6个辅助步兵大队和大批的家眷。一行人离开了莱茵河附近的基地,来到切鲁西人接近威悉河的领地。因为不觉得有任何危险,瓦卢斯答应日耳曼人的请求,把士兵分散去驻守城镇,执行抓捕强盗和护送商旅车队的任务。

整场战役都将充斥着日耳曼人对罗马士兵的伏击

瓦卢斯的松懈让很多有识之士非常担心。尤其是得到风声的日耳曼人塞盖司特斯,更是直接警告瓦卢斯,有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在爆发。但因为幕后黑手阿米尼乌斯等他在服役时同瓦卢斯出生入死,获得了他的信赖。所以瓦卢斯仍然我行我素,还指责那些告发阿米尼乌斯的人。

瓦卢斯的一意孤行,让阿米尼乌斯放心地执行自己的计划。他们故意安排距离较远的日耳曼部族起兵反抗,吸引罗马军队去镇压。然后在那些假意顺从的城镇和部落,找机会对瓦卢斯进行突然袭击。但因为瓦卢斯本人的小心谨慎,这个计划很快就泡汤了。

条顿堡就位于当代德国南部的萨克森地区

于是,反抗者们便谎称去找援军,请求让不再跟随罗马军队行动。得到批准后,阿米尼乌斯等人就火速赶去与事先安排好的部队汇合。同时,那些被要求驻扎在城镇中的罗马分队,开始遭到袭击,在孤立无援中被迅速歼灭。日耳曼人则成功地聚集起大量人马,开始追踪瓦卢斯主力的行踪。

战役地点条顿森林位于当代德国西北部的利伯郡,这个地名保留到当代。条顿森林是一块高地,其中河谷纵横。地势起伏很大,不少地段道路在峡谷中穿行。这里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橡树林,灌木很少,人马可以在林中穿行无阻。条顿森林的地貌到当代都没有多少改变,地图上显示的一些地名,比如“胜利场"( das Winnefeld), “白骨巷"( die Knochenbahn),和“杀戮谷"( der Mordkessel),还能让我们依稀看到当年血战的影子。

参战将领

日耳曼统帅

条顿堡大战

直接指挥这场经典战役的"蓝方统帅"是日耳曼英雄阿尔米纽斯(阿米尼乌斯)也被叫做“阿明”或“赫尔曼”,他是切卢斯克人,在指挥这场历史性的战役时,年仅25 岁。贵族出身的父母在罗马担任人质期间生下了他,其童年和青年期也是在罗马度过的。在敌国的首都,这个年轻的日耳曼人认真地钻研了罗马军队的战术。

后来他回到故乡,按照罗马帝国对待蛮族的惯例,被委任统率切卢斯克族的友军,辅助罗马军队维护日耳曼尼亚行省的治安。公元7年,他随同提比略到今波斯尼亚地区平乱,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战,由于表现英勇,被授予罗马公民权。提比略甚至还许诺将来封他为骑士,这已经是 一个蛮族出身的军官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了。然而,地位和财富都不能动摇阿米尼乌斯对本民族自由事业的热爱,但他却很小心地不让别人发现这一点。

罗马帝国统帅

条顿堡遇袭的罗马勇士

当公元7年提比略离开日耳曼尼亚之后,屋大维皇帝委任自己的亲信、他以前死对头安东尼的孙 子、时年53岁的普布里乌斯·奎因克提里乌斯·瓦卢斯为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此人曾经在北非和西亚指挥过多次 战役,军事经验十分丰富。此时,日耳曼尼亚的局势看起来已经基本平静了,所以瓦卢斯放松了警惕,没有像几位前任那样恩威并施,而是仗着自己显贵的身份和辉煌的功绩,在当地作威作福,四处摊派苛捐杂税,强抢 民女。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瓦卢斯的部下纷纷效仿他们的统帅,军纪迅速败坏,整个日耳曼尼亚行省民怨 鼎沸。但在罗马强大的兵威之下,这些日耳曼人暂时还敢怒不敢言。在公元8年秋天回到日耳曼尼亚的阿米尼乌斯看到这种情况,感到机不可失,就开始积极联络其它西日耳曼部落,准备发动罗马人所谓的“叛乱”。

战役过程

在公元9年春天,瓦卢斯从他设在利珀河口的卡 斯特拉·费特拉大营出发,越过莱茵河向东进军。这是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的例常行动,目的是向刚刚被征服的日耳曼人显示帝国的军威。作为辅助部队,阿米尼乌斯也带领切卢斯克族战士们随行。他们在5月份抵达维斯河畔的夏季营地,沿途没有遭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可能是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瓦卢斯不再继续东进,观兵易北河,而留在这里避暑。8月气温转凉后,他率领大军拔营起寨,打算返回利珀河口过冬。此时,阿米尼乌斯已 经成为他手下的红人了,常常在中军大帐中出出进进,利用自己精通拉丁语的优势,向军官们汇报和解释当地 情况。9月初,瓦卢斯军顺利地抵达了条顿堡丘陵地带。

罗马军的布阵如下:最前面是三个重骑兵大队,每队大约300人;然后是6个轻步兵大队,每队大约 500人;然后是数十名军号手和数百名弓箭手;再往后,就是三个列成方阵的重步兵军团,每个军团6000人;这 三个军团的中央,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便是威风凛凛的瓦卢斯总督本人,他的司令部参谋人员及卫队簇拥在他 周围,共约2000人;在兵团两翼掩护的是一些日耳曼、色雷斯和非洲的轻骑兵,共约3000人;殿后的则是随军 家属、后勤人员、医生、厨师、奴隶等。全军总人数超过三万,战斗人员数目约有25000人,相当于那时罗马帝 国总兵力的十分之一。

当代的条顿堡旧战场仍然经常笼罩在湿气当中

条顿堡丘陵位于今德国下萨克森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交界处,介于奥斯纳布吕克和比勒菲尔 德这两座后来兴建的大学城之间,是哈尔茨山西北方向的一条支脉。由此再往北,就是一马平川的北德平原了。它的地势并不险峻,其最高点的海拔仅有468米,上面到当代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而今被规划为一个鸟类自然保护区。

由于地势崎岖、沟壑纵横,还有高大的树木密布其中,地形对大规模行军非常不利。罗马人携带的大量辎重和家属,也严重拖累了军团的部署和反应。在遭到敌人的正式袭击之前,沿途不断砍伐修路的重体力活,就已经耗干了他们的精力。更为致命的是,沿着条顿堡丘陵北麓林间大道前进没多久,他们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阵形了,因为左方 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灰岩山包,而右方则出现了一片广阔的沼泽,它们之间相距只有几百米,破碎的地形迫使罗马人只能分散行军,存在着被各个击破的风险。

肉搏战开始前 罗马人已经遭到了大量投射武器的杀伤

就在此时,狂风暴雨突然降临,迫使罗马人的队伍更加分散。大雨还让树根旁的地面变得光滑,走起来十分不便。日耳曼人开始从各处的灌木丛中冒出,形成众多局部包围。由于本地人更熟悉这里的地形,因此恶劣的天气并没有阻碍伏击战的进攻。

人员与辎重的混杂 让罗马军团陷入不利局面

一开始,日耳曼人在远处不断的向罗马军倾泻投射火力。等到缺乏防备的敌人大量受伤,再发动冲锋和肉搏。罗马人这边已是一片混乱,大量的士兵同车辆和非作战人员混在一起,无法有效的进行抵抗。结果,自然是拉长的队伍在各处遭到了日耳曼人优势兵力的围攻,损失非常惨重。

为了摆脱不利局面,罗马人迅速整顿。他们向北行进抵达在树木茂密的维恩山顶,并修筑了带有土墙和壕沟的营地进行抵抗。日耳曼人不擅攻坚,让罗马人获得了休整的机会。他们烧毁了大部分辎重,以求轻装简行突破森林。

罗马人在撤退中也不断遭受伏击

巨大的压力让部分罗马骑兵选择抢先开溜

第二天,罗马军吸取教训,以更好的秩序行军。在成功抵达了北德平原后,罗马军团的正面交战优势体现,暂时避免了之前那样的巨大损失。但为了向西赶回莱茵河岸,军团只能又一次踏入了不利于他们的森林大众。在狭小的环境下,他们难以有效的形成阵线,骑兵与步兵的协同作战经也叫受到各种妨碍。罗马人就这样一边艰难抵抗着日耳曼人的攻击,一边缓慢撤退。

罗马人的苦难行军,持续到了第四天黎明,迎接他们的却是新一轮狂风暴雨。就和上次一样,身着沉重装备又不熟悉地形的他们,在泥地沼泽里无法立足。更可悲的是,暴雨让军队中的弓箭因受潮而难以使用。地形和气候的问题,甚至让罗马人无法投掷手里的标枪。

但这些阻碍在日耳曼人那里是不存在的。熟悉地形的他们,可以轻装简行地选择最佳攻击路线。此消彼长之间,罗马人的伤亡数字迅速上涨,幸存的士兵已经所剩无几。一些骑兵也在瓦拉努美尼乌斯的带领下,抛下步兵向莱茵河逃去。与罗马人的窘迫形成鲜明对比,日耳曼人在越战越勇之余还得到了更多的援军。

眼见没有逃生的希望,瓦卢斯和他的大多数军官为了不被俘虏而选择自杀,仅有塞利昂乌斯选择投降。当统帅和军官们不是自杀就是投降的消息传开后,士兵也普遍感到了绝望。他们不再做徒劳的抵抗,一些人选择模仿他们的长官自杀,其余的人则任凭敌人杀戮。就连那些选择逃跑的骑兵们也没能成功突围。

日耳曼人的胜利,让瓦卢斯的军队几乎被全歼。只有小部分的士兵带着家眷一起扎下营寨,躲过这场屠杀。但日耳曼人并不打算放过他们,很快便展开追击。经过一番短促而激烈的攻坚战,罗马人的营寨只剩最后一个还未被攻陷。所幸由于日耳曼人不擅长攻城,所以这个防守严密的要塞暂时得以幸免。驻守在简易工事背后的大量弓箭手,还给进攻的日耳曼人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今人为了纪念此战 在旧址上重建了罗马简易工事

此时,罗马人的援军也开始朝着日耳曼地区进发。得到消息的阿米尼乌斯等人便决定不再采取强攻。他们退却到较远的位置,埋伏在道路旁边,希望要塞因为补给耗尽而失守。剩余的罗马人只能趁着下一个雨夜来临,抛下家眷们偷偷溜走,并成功的穿过了前两个哨所。但他们的出逃还是被所有人察觉。

原来是留在要塞里的家眷,因为害怕而呼唤他们回来,惊动了埋伏在附近的日耳曼人。所幸因为日耳曼人忙于劫掠而没有及时追击逃跑的敌人,才让罗马人得以继续逃命。他们在赶到了第三个哨所后,立刻吹响号角,发布双倍行军的信号。这一行为让阿米尼乌斯以为是罗马援军已经赶到,便放弃了追击。即将抵达的首批援军,也因为号角而加速赶来,救出了这批幸存者。

除了少数幸存者 3个军团的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森林里

但其余没有来得及离开森林的罗马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除了被当场杀死外,还有大批俘虏被日耳曼人在战后的活人祭祀中处死。罗马军团也就此遭遇了帝国建立以来的最大败仗。

战役结果

一名阵亡百夫长的墓碑

直到11日中午,战斗才终于以罗马将士几乎全军覆没的结 局告终,仅有很少的人得以侥幸从包围圈中逃脱。自公元前53年的卡莱战役(克拉苏之死)以来,以来,罗马军团没有被全歼过的光 荣记录、不可战胜的神话,至此一并宣告结束。瓦卢斯的首级在各个西日耳曼部落中旅行了一遍之后,被马考曼族(马科曼尼人)国王马波德(马罗波都)送回罗马安葬。而他下属的尸体则永远 地留在了战场上:两万多个头颅被悬挂在条顿堡森林大道两侧的树梢上,直到离战场50千米外的地方,都能发 现他们被剥得精光的尸体。这里是欧洲被研究得最彻底的古代战场,直到1988年,一个英国考察队还在此处挖 掘出过大量的武器、数百枚银币、以及一些罗马军人、战马、骡子的骨架。

战役影响

在条顿堡遗址出土的罗马面具

条顿堡森林战役是屋大维皇帝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在得知这不幸的消息后,他一连几个月 不理发,不刮胡须,不洗脸,整天一副如丧考妣的尊容。像个丢失了心爱玩具的孩子那样,他反反复复地对着 空中喃喃自语:“瓦卢斯,瓦卢斯,你把我的军团还给我!”这句话成为未来欧洲君主战败后的口头禅。

这样的表现并非没有原因。因为当时的莱茵河的防线空虚,日耳曼人的军队则是大敌当前。提比略的大军,已经远水救不了近火。而由于罗马军队采取严格的训练制度,所以短期很难内募集足够的合格部队。奥古斯都只能在罗马下令宵禁,防止城中发生动乱。接着把那些卫队里的日耳曼人都解除武装后驱逐,避免他们因为同胞的成功而持非分之想。最后,开始各处征兵,利用没收财产等方式迅速征集了足够的兵员送往前线。

幸好,奥古斯都的失态只是暂时的,皇储提比略很快带了6个军团去增援莱茵战区。连同当年被瓦卢斯留在那里的两个军团,罗马帝国总兵力的四分之一都聚集在此。提比略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常胜将军,他的战术细致而谨慎,不急于求成,先巩固住莱茵河两岸,然后再逐步向前推进,积小胜为大胜。公元12年,他被召回罗马,得到了 凯旋式和胜利勋章的荣誉。然而,日耳曼尼亚行省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在事实上独立。当地的新任总督是提比略的侄子、日耳曼人的第一位征服者德鲁苏斯之子日耳曼尼库斯,这个与对手阿米尼乌斯同龄的年轻将领要比他 的叔父大胆得多,他于公元14年从今荷兰鹿特丹附近出发,经海上入维斯河,逆流而上,深入敌境,在次年夏天以万分沉痛的心情凭吊了条顿堡森林战场,并掩埋了部分早已化为白骨的尸体。此后,他更加猛烈地向敌人 进攻,终于在公元16年5月26日于安格里瓦尔瓦战役中为瓦卢斯报了仇:阿米尼乌斯只身逃走,他怀孕的妻子图斯内尔达被俘虏,瓦卢斯所部三面罗马军团鹰旗中的两面也被缴获。不过,屋大维已经听不到这胜利的消息了,这位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于公元14年8月19日在诺拉城与世长辞,提比略如愿以偿地成为奥古斯都的接班人。在不知不觉中,他也开了个恶劣的先例:从此之后,莱茵河前线的将领频繁地被士兵们拥立为皇帝,原因很简 单:为了抵御日耳曼人的入侵,那里云集着全帝国最精锐的军团。

条顿堡战役后 罗马开始在莱茵河以北执行战略防御

作为一位日耳曼专家,提比略深知在那里作战是多么得不偿失:当地湿冷的气候不适合罗马人定居,也没有什么值得开发的自然资源,征服它却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在安格里瓦尔瓦战役后,日耳曼尼库 斯被立即调往西亚,并在两年后神秘地死在那里。很多人说,提比略一直在嫉妒自己这位侄子兼养子的军事才 华,并应该为他的死负责。不管怎样,提比略即位后在日耳曼尼亚执行的新战略相当成功。他敏锐地看到,罗 马帝国真正的危险不在于西日耳曼部落的独立,而在于它们的统一。而且果然在几百年后,罗马因日耳曼的分支哥特人而衰弱分裂,以后的西罗马更是被哥特人所灭。

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罗马丧失了三个军团(约25000士兵),这三个军团此后出于迷信(罗马人认为不祥)从未组建,在罗马的数十个军团史上被彻底终结。这样罗马向东发展的计划就在9年结束了,到民族大迁徙为止日耳曼人受罗马的影响甚小。从此罗马与日耳曼彼此相安无事了一百多年。

条顿森林战役是西方历史学家最爱讨论的战役之一,因为它是古罗马最强盛的时代所遭到的最惨痛的失败,而参加战役的罗马军人是罗马军中最强捍的百战菁英,他们久经沙场,是著名古罗马统帅提比略(第二代古罗马皇帝)苦心培训的勇士,他们的战争技艺那是相当高的,但是却败在"野蛮人"的手下,它为我们提供了以弱胜强的一个决佳战例,因为此战役强大的古罗马停止了大规模的扩张,西方文明的版图大致形成。

时至当代,阿米尼乌斯依然被誉为日耳曼民族的解放者。马丁·路德曾经满怀敬意地说:“我从心底爱这位赫尔曼。”在条顿堡森林深处,矗立着阿米尼乌斯高达53米、手举利剑的青铜雕像。它自公元1838年开始建造,直到1875年才竣工,前后共耗时37年。我们不应忘记,就在这期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于色当会战中俘虏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并在巴黎加冕为德意志皇帝,由此开始了日耳曼地区新的辉煌。在纳粹党执政期间,阿米尼乌斯更是被奉为最伟大的德意志民族英雄之一。的确,如果没有他指挥的条顿堡森林战役,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必将被完全改写:罗马帝国也许会统一整个欧洲,民族大迁徙即使仍然会发生,其过程和结局也肯定将和后来的截然不同了。无怪乎有些历史学家诙谐地说:“老天爷在公元9年9月9日的这一场大雨,彻底改变了人 类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