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红牛是较早育成的乳肉兼用牛种之一,是以乳肉兼用的短角牛与蒙古牛长期杂交而育成。

2020年5月29日,草原红牛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1]

中文名

草原红牛

别名

中国草原红牛

体重

雄性700~800千克

体征

被毛为紫红色或红色,部分牛的腹下或乳房有小片白斑

偶蹄目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牛属

分布区域

吉林白城地区、内蒙昭呼达盟、锡林郭勒盟等地

动物界

食性

植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介绍

草原红牛是以乳肉兼用的短角公牛与蒙古母牛长期杂交育成的,主要产于吉林白城地区、内蒙昭呼达盟、锡林郭勒盟及河北张家口地区。1985年经国家验收,正式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目前约有草原红牛总头数达14万头。适应性强,耐粗饲。夏季完全依靠草原放牧饲养,冬季不补饲,仅依靠采食枯草即可维持生活。对严寒酷热气候的耐力很强,抗病力强,发病率低,当地以放牧为主。其肉质鲜美细嫩,为烹制佳肴的上乘原料。皮可制革,毛可织毯。

外貌特征

草原红牛被毛为紫红色或红色,部分牛的腹下或乳房有小片白斑。体格中等,头较轻,大多数有角,角多伸向前外方,呈倒八字行,略向内弯曲。颈肩结合良好,胸宽深,背腰平直,四肢端正,蹄质结买。乳房发育较好。成年公牛体重700~800千克,母牛为450~500千克。犊牛初生重30~32千克。

生产性能

据测定,18月龄的阉牛,经放牧肥育,屠宰率为50.8%,净肉率为41.0%。经短期肥育的牛,屠宰率可达58.2%,净肉率达49.5%。在放牧加补饲的条件下,平均产奶量为1800~2000千克,乳脂率4.0%。草原红牛繁殖性能良好,性成熟年龄为14~16月龄,初情期多在18月龄。在放牧条件下,繁殖成活率为68.5%~84.7%。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29日,草原红牛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