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位于宝瓶座的一个球状星团,在梅西耶星表中编号为M2(1760年,梅西耶独立地发现并且给它编号)。是已知最大的星团之一,也是是包含恒星最多、最紧密的球状星团之一。

分类

球状星团

发现者

Jean-Dominique Maraldi

最早发现时间

1746年9月11日

赤经

21h 33m 27.02s

直径

175光年

距地距离

33000光年(1万秒差距)

星团简介

观测:肉眼不能见到,但使用一般望远镜可以相当容易地发现它。

M2[宝瓶座球状星团]

详细介绍

M2的密度类形被标为II型。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这个星团呈明显的椭球形(椭率为9,即E1型);其长轴方向方位角为135度。其距离是大约三千多光年,距银河系中心相当远。

目视观测可以发现它的视亮度为6.5等,视直径约6到8角分,有一个明亮的、紧密的、大约5'的中心区域。标准的摄影观测可以看出它的直径约12.9角分,长时间暴光的照片上显示出它的视直径可以达到16.0角分。

与大部分球状星团一样,M2的中心部分是相当致密的:其致密核心的视直径只有0.34角分,即20角秒,对应于3.7光年的直径。星团中一半的质量位于半径0.93角分以内(即50角秒,10光年)。另一方向,它的潮汐半径很大:21.45角分,对应于233光年的半径,超过这个距离,球状星团中的成员星就会因为来自银河系的潮汐力而逃离这个星团。

M2中最亮的恒星是13.1等的红巨星和黄巨星,而它的(赫罗图中的)水平分支上恒星的视亮度只有16.1等。星团的整体光谱型被定为F0,色指数为-0.06;现代的数值为光谱型F4,B-V=0.66。从它的颜色-星等图中,Halton Arp(1962)估计出M2的年龄大约为130亿年,与球状星团M3和M5的年龄大致相同。星团中包含21颗已知变星,最初的两颗是由Bailey在1895年发现的(Pickering和Bailley 1895),到1897年共发现了8颗变星。其中的大部分都属于被称为“星团变星”的天琴座RR型变星,变光周期不超过一天。然而,其中有3颗是经典的II型造父变星(室女座W型变星),变化周期分别为15.57天,17.55天和19.30天,视亮度大约为13等。H.C. Arp(1955)和G. Wallerstein(1970)研究了这些变星。还有一颗变星是金牛座RV型变星,其视亮度在12.5等和14.0等之间变化,变光周期为69.09天;这颗变星的光度极小值一深一浅交替变化,是由法国业余天文学家A. Chèvremontd 1897年发现的。它位于星团的东侧边缘,稍稍偏北的位置。

1760年梅西耶将其编入星表,描述为一个“不含恒星的星云”。William Herschel是第一个将其解析为恒星的人。

观测

M2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宝瓶座的Alpha和Beta星,以及飞马座的Epsilon星找到。它在宝瓶座Beta星北侧5度的地方,与宝瓶座Alpha星的纬度相同。由于它的视亮度只有6.5等,M2是一个很难用肉眼观测的天体(“通常”条件下刚好看不见),但是在最小的望远镜,比如双向望远镜和观剧镜中,它也是一个很容易看见的目标,尤其是它位于一个恒星很少的天区。

一架4英寸的无遮挡望远镜(折射镜或者schiefspiegler式反射镜)无法解析这个星团,只能显示出几颗最明亮的成员星,出现在由无法分辨的恒星构成的斑驳的云雾状背景中。用4英寸折射镜观测,可以看到一条弯曲的暗纹穿过星团的东北角。

在8英寸镜中,这个球状星团可以被部分解析为恒星,在良好的观测条件下甚至可以深入到中心。完全分解这个星团需要更大的镜子,至少10英寸以上。一条奇特的暗线穿过星团的东北边缘;更大的望远镜(16英寸以上)还能显示出另外几个比较不明显的黑暗结构和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