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703年1月21日-761年4月22日),字崒干,宁夷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人,突厥族。唐朝叛臣,伪燕第三位皇帝,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

出身西域史国,相貌不扬,懂晓六蕃语言。天宝初年,骁勇善战,屡建战功,授平卢军知事。辅佐安禄山讨伐奚和契丹,迁平卢军兵马使。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反叛后,率军平定河北,署范阳节度使。屡为唐军所败,退保博陵。乾元元年(758年)暂降唐廷,授河北节度使、归义郡王。受到唐肃宗猜忌,起兵再次叛乱,攻破魏州,自称大圣周王,年号应天。

乾元二年(759年),进兵解除邺城之围,杀死安庆绪,即大燕皇帝位,建都范阳(北京市),年号顺天。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为儿子史朝义所杀,谥号昭武皇帝。

中文名

史思明

别名

阿史那·崒干

性别

出生日期

0703-01-21

去世日期

0761-04-22

民族

突厥

出生地

宁夷州(今辽宁省朝阳市)

语言

汉语

婚姻状况

已婚(有配偶)

主要成就

发动安史之乱讨伐奚和契丹

字号

字崒干

年号

应天

退位时间

0761

谥号

昭武皇帝

登基时间

0757

身份

皇帝

所处时代

唐朝

官职

平卢军兵马使

上任君王

安庆绪

在位时长

757年-761年

继位君王

史朝义

陵墓

史思明墓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史思明原名崒干,出身于营州都督府羁縻州——宁夷州的突厥部落,身材瘦削,鸢肩驼背,凸目侧鼻,少须发,性情急躁诡狡。武后长安二年(702年)十二月三十日生于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比安禄山早生一天,两人又同乡,自少时便成为伙伴。

史思明少年时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长大。成年以后,二人仍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久,二人同时被唐政府封为捉生将。以后史思明又得到了再次提升,担任了大将军职务。史思明骁勇善战,胸怀才略,因此多次建立战功,很受玄宗赏识。有一次,玄宗召见他,亲自赐座,并与之亲切交谈,对他的军事才能大为称赞。玄宗问他多大年龄,史思明回答说:“已经四十岁了。”唐玄宗拍着他的背说:“你好好地努力吧,日后一定会显贵的。”

成年后,史思明投入营州都督乌知义帐下,成为一名轻骑,每次被派出打探敌情,他都有所斩获,又通晓六蕃语言,因此升为互市牙郎,负责边境贸易的中介事务。

因骗升官

史思明